一字之差“高丽”和“高句丽”究竟有什么关系( 二 )
▲高句丽极盛疆域与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5世纪后期)但盛极必衰的规律 , 似乎谁也逃脱不掉 。 更何况 , 高句丽的强盛 , 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汉末至隋唐间近400年的混乱之上的 。没有一个强大的大一统的中原王朝能够对遥远的东北亚地区进行干涉 , 自然就留给了高句丽自由发挥的空间 。 但当隋唐两代逐渐结束了汉末以来的混乱局面 , 自然不会对这个地处东北的威胁置之不理 。
▲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混乱局势 , 完成统一从公元598年 , 即隋文帝开皇十八年 , 隋朝第一次征讨高句丽 , 至公元668年 , 唐高宗总章元年 , 七十年间 , 隋唐两朝对高句丽共发动了七次大的战争 , 前后动用军队达到400万人次以上 , 才终于攻灭高句丽 。值得注意的是 , 唐朝灭亡高句丽后 , 共收编人口69万户 , 而隋灭陈时 , 只收编了60万户——虽然户数不能代表全部的人口数量 , 但所表现出来的事实是 , 高句丽并非是一个小国——高句丽政府所能掌控的人口 , 比占有整个长江以南的陈朝 , 还要多 。
▲唐灭高句丽之战(图中高丽均为高句丽简称)当然这69万户并不全是高句丽人 , 还有大量的汉人和一些其他少数民族 。 当唐朝灭亡高句丽后 , 这些汉人自然不必多说 , 也不需要唐廷专门去做什么 , 但高句丽人 , 就成了边疆的不稳定因素 。在高句丽人多次反抗唐朝统治无果后 , 唐高宗决定将高句丽遗民迁往河南、陇右、关中等地——与当地汉人相比占绝对少数的高句丽人被迅速稀释 , 高句丽这一支民族 , 也就此消失 。三、高丽谁人一个势力的消失必将会给其他的势力留出空间 , 高句丽的消亡也是如此 。 唐军攻灭高句丽的直接导火索其实是接到了当时半岛上另外一个国家 , 新罗的求援 , 后者在与高句丽的战争中已经处于亡国的边缘 。 而一心想剪除高句丽这个大威胁的唐朝也乐见如此 , 迅速出兵与新罗共同夹击高句丽 。
▲唐灭高句丽后的朝鲜半岛不过 , 在唐军先灭百济后灭高句丽、“超额完成”任务后 , 新罗却做了白眼狼 。 此时半岛上只剩下了唐朝与新罗两个势力 , 新罗便开始支持半岛上高句丽故地的高句丽反抗势力(正因高句丽人的反抗频发 , 唐高宗才下令将高句丽人全数迁徙至内地以加强控制) , 不过这时候还算不上战争 。但670年 , 新崛起的吐蕃大举入侵西域 , 唐朝战略重心开始西移 , 不断抽调东部军队前往西线 , 给了新罗人可乘之机 。
▲670年后 , 吐蕃成为了唐朝最大的敌人新罗人不断袭击唐朝在半岛的驻军 , 但没占到多少便宜;唐军数次取胜 , 但也无力彻底击败新罗 。 僵持多年后 , 两国只得再次议和 , 新罗重新臣属唐朝 , 唐朝也做个顺水人情 , 将平壤(大同江)以南的土地都交予新罗 , 新罗就此完成了半岛的第一次统一 , 后世称统一新罗 。
▲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东北亚 , 平壤以南的半岛已全部归属新罗新罗统一后通过与唐朝的积极交流 , 进行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和一系列的经济措施 , 也曾一度繁荣 , 但这个因唐而生又因唐而兴的国家 , 在9世纪以后 , 也随着唐朝的步伐一起走向了衰落 。 公元900年 , 后百济在百济故土建立 , 次年 , 北方的新罗军阀弓裔在高句丽故土自立为王 , 自称为高句丽的继承者 , 建立后高句丽 , 新罗的领土仅剩东南一隅 , 朝鲜半岛再成三国鼎立之势 。
▲朝鲜半岛的后三国时代已处在亡国边缘的唐朝自然无力再管半岛的事情 , 而半岛就成了后高句丽和后百济的角逐场 。 而918年 , 后高句丽将军王建发动政变自立为王 , 国号高丽 , 定都开京(今朝鲜开城特别市)后世也称王氏高丽 , 高丽正式建国 , 并终在936年攻灭后百济 , 完成了半岛的第二次统一 。
▲高丽太祖王建画像高丽 , 实质上是一个新罗地方军阀自立建国的产物 , 可以说 , 高丽其实就源于新罗 ,高丽对新罗的吞并也是通过禅让(新罗王让位于高丽太祖王建)的方式完成的 。但为何是高丽成了现代朝鲜和韩国的别称 , 只能说新罗生不逢时 。 是10世纪往返于东亚与中东之间的阿拉伯商人 , 将高丽这一名字传往西方而被人所知 , 并成为了现代朝鲜的英语名称“Korea”的原型 。但高丽国却没能像这个名字一样延续下来 。 正如开篇所说 , 公元1392年 , 高丽国权臣李成桂迫使高丽末代国王让位给自己 , 并在次年遵照朱元璋旨意更换国号 , 立国474年的高丽国就此灭亡 。但这474年却对朝鲜民族而言意义非凡 , 在高丽的统治下 , 原本在半岛生活的百济人、新罗人、高句丽人等民族开始逐渐融合形成统一的高丽民族 , 成为现代朝鲜民族的前身 , 也正因这一重要意义 , 高丽一名才能沿用至今 , 成为朝鲜民族的象征之一 。四、辨析虽然从高句丽灭亡到高丽建国 , 中间相差有250年 , 但在高丽身上 , 无论是国号还是刚建国时的领土范围 , 总透着些许高句丽的味道 。 其实 , 抛开高丽的前身“后高句丽”不谈 , 即便是“高丽”这个国号 , 也并非是高丽太祖王建的原创 。
推荐阅读
- 汉服韩服之争,韩媒:明朝汉服来自于高丽样
- 王上旅游社|中国“最无语”的火车站,只因一字之差,好多人在这错过了车
- 什么是“高丽联邦共和国”?| 地球知识局
- 中国人参产量第一,价格只有韩国高丽参的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