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谈历史|陈诚指挥中央军增援山西,暗中谋划抗日布局,红军东征( 二 )
陈诚闻之大喜 , “共军素称精锐之第二师所属之第四、第五两团 , 几于全被消灭”“实入晋后之第一声也” 。 红军具体伤亡人数不详 , 但据右路军政委聂荣臻透露:“与关麟徵作战 , 我军受了一些损失 , 苏家庄战斗 , 我二师参谋长钟学高阵亡 , 五团政委林龙发殉职 。 ”
文章图片
蒋介石和关麟徵
中央军留晋 , 日本情报机关嗅觉灵敏
红军被迫退往汾河以西地区 , 中央军、晋军全线打通同蒲铁路 , 陈诚建议效法江西“围剿”战争 , 实行“碉堡战术” 。 第一路军二话不说 , 仅仅用去半月时间 , 不算简易土碉 , 总共构筑规模碉楼816座 。 阎锡山起初不愿筑碉 , 唯恐费时费力 , 倒不如赶快驱逐红军离晋 。
结果欲速不达 , 红军神出鬼没 , 晋军吃亏不少 。 总结经验教训 , 阎锡山不得不老老实实:“防范这无大炮的共军 , 碉堡确是一个好法子 。 共军飘忽无常 , 不止沿河各县应该修筑碉堡 , 就是其他县也有修碉堡的必要 。 ”
文章图片
国民政府军队构筑碉堡
5月初 , 东征红军回师陕北 , 毛泽东、朱德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 呼吁南京政府“在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 , 理应幡然改悔 , 以‘兄弟阋于强 , 外御其侮’的精神 , 在全国范围 , 首先在陕甘晋停止内战” 。
晋西“剿共”告一段落 , 陈诚呈请中央军返回原防 , 以求实现当初“闻命即赴 , 事毕即返”的入晋初衷 。 没想到阎锡山不同意 , 红军虽已退回陕西 , 但余烬未息 , 力量依然不可小觑 , 万一卷土重来如何是好?保荐陈诚出任“晋陕绥宁四省边区剿匪总司令” , 继续留晋“协剿” 。
文章图片
电视剧《红军东征》剧照
【千谈历史|陈诚指挥中央军增援山西,暗中谋划抗日布局,红军东征】陈诚再三推却 , 明面上对于“总司令的崇衔 , 尤其不敢承当”;私底下厌烦内战 , “如确与国家社会有利 , 自不顾任何牺牲 , 惟年来政府之敷衍妥协 , 吾人之努力结果 , 无异为军阀官僚作嫁 , 殊不值得也” 。 阎锡山老谋深算 , 揣摩陈诚心理 , 耐心开导说 , 留你“实为将来之绥蒙国防” , 中央军守绥远 , 晋军全力守山西 , “绥远关系非常重要 , 如绥远不守 , 中俄交通断绝 , 晋绥均受威胁” 。
文章图片
中央军在绥远
最终蒋介石拍板 , 四省边区“剿共”总司令改为“总指挥” , 归阎锡山节制 。 日本驻沪情报人员嗅觉灵敏 , 分析其中奥妙头头是道:“陈诚之政治思想 , 充分含有民族意识 , 平素主张抗日 。 名义上虽为继续剿共 , 实则包含重大的政治意味 , 关系华北与西北前途 , 至为重大 。 盖蒋氏用意 , 不外利用剿共名义 , 布置华北对日军事准备 。 多方派遣中央直系军队 , 分布陕甘晋绥边区 , 将来对日作战时 , 易于就近冲出 。 ”
全面抗战开始后 , 布局在晋陕绥边区的中央军汤恩伯、关麟徵、李仙洲部队果真“就近冲出” , 先后在南口、保定、忻口等地奋力阻击日军 , 取得较好战绩 。 由此可见 , 蒋介石、陈诚在1936年的抗日准备实在用心良苦 。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年谱(1883~1949》 ,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2、孙宅巍:《蒋介石的宠将陈诚》 ,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陈诚先生回忆录:六十自述》 , 台北“国史馆”2012年版
4、《陈诚先生书信集:家书》 , 台北“国史馆”2006年版
5、阎伯川先生纪念会编:《民国阎伯川先生锡山年谱长编初稿(五)》 , 台湾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推荐阅读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贤臣还是佞贼?五个历史瞬间看《后汉书》作者范晔!
- 盘点《雍正王朝》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8位角色,弘历错的最离谱
- 《认识自我》:今天的“自我”源自于历史的塑造和推动
- 历史文化专家潜心40年编撰千年古灵渠研究手稿发布
- 惠州记者书写惠州古城故事 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 受不了了!这些不正经的历史文物,把我都逗笑了
- 梁思成与鉴真纪念堂
- 成语故事:牛角挂书
- 庐山历史上的今天 - 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