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临床|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主席德莫特·莫兰: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必须学会共处共在( 三 )
互联网可以让我们不出户 , 知天下 , 通过社交媒体 , 在虚拟的空间中保持社会活动和他人的关联 。 经历过这种特殊的时空体验 , 我们才会理解 , 正常的时空观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才会意识到 , 有些物理上的距离可以用虚拟的方式来克服 , 而另一些与空间有关的、肉身化的现场经验则不能完全被替代 。
莫兰:学者们十分在意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 他们喜欢独自在书房里工作 , 所以自然就擅长保持社交距离 , 并会充分利用隔离的时间 。 然而 , 大多数人在隔离时会觉得是在梦中 , 丧失了时间感 。 这样 , 建立和保持严格的作息规律成了管理时间的重要方法 。 空间缩小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地方 , 反而让我们更加珍惜公共空间 。
3、后疫情时代 , 知识的传播应更加包容
杨光:在疫情严重时期的紧急状态下 , 各个国家采取的特殊防范措施虽然打破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 限制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自由 , 但是为了整体的利益是必要的 。 我们保持社交距离和相互隔离 , 在社会整体层面恰恰是一种团结和互相尊重的表现 。 所以 , 社会正义和个体自由不应该完全是矛盾的关系 , 要把握好这种张力中的度 。 东方儒家文化圈的一些国家所采取的紧急措施 , 在实行方面要明显好于西方 。 人们会问 , 在后疫情时代 , 人类社会能否回归之前的正常状态?还是疫情期间的例外状态会成为新常态?可以预见的是 , 在后疫情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 , 以及接触外界事物的方式都会发生改变 。
莫兰:疫情期间所谓的全面动员的状态会有限制个人自由及与他人交往的危险 , 而且一旦采取了一些措施就很难撤销 。 所以 , 公共生活中的限制措施应有时间限制 。 在某些方面 , 现代生活中个人被给予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 但无论社会的发展多么乐观 , 我们都要保持警惕 , 因为社会的平衡可能是暂时的 , 能从根本上被中断 。 这就是我们要保护人类生存的基本原则的原因 。
杨光:病毒的全球性扩散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关系密切 , 自然界的蝴蝶效应在这里好像扩展到了社会层面 。 然而 , 由此就否定全球化则是目光短浅 , 而且实际上也是不可行的 。 世界经济和文化在过去30多年来 , 在许多方面已经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生长在一起 ,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同一性的身份认同与他者差异性的交织和融合 , 这背后确实有着普遍主义的逻辑在支撑 。
当然 , 并不是所有的体系、概念和思想都是普适的 , 例如西医作为自然科学的代表就有其局限性 , 而中医则在这次疫情的控制中发挥了很多作用 。 我们要意识到 , 所谓的普遍适用的价值也是特定文化的产物 , 例如几何学源自古希腊 。 承认普遍性的局限并不是否认其有效性 , 转而追求狭隘的地方主义 , 而是要认清普遍性的思想和价值的有限效用范围 , 不是盲目地推行抽象的普遍主义 。 在这个意义上 , 全球化暂时受阻也可以成为一次转变的机遇 。 一方面 , 掩埋了文化多元性的整齐划一的倾向是不可取的 , 如在工业生产、文化传播与消费方面完全的标准化和一体化;但同时 , 过分强调某种文化的优先性则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 , 引发国家和民族间的矛盾 。 所以 , 在这次疫情面前 , 全球化也要重新调整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 您如何看待疫情期间出现的逆全球化和保守、隔离主义的思潮?
莫兰:看到反科学运动的兴起、反对戴口罩和隔离措施的抗议游行 , 令人十分震惊 。 还有人推销假药以及各种疯狂的阴谋论 , 好像在中世纪一样 。 我个人认同苏格拉底的观点:邪恶是无知的产物 。 因此需要更多关于健康、卫生和彼此尊重的公共教育 。 这里的黄金法则一直都是己所欲者 , 亦施于人 。
所有伟大的哲学都提倡普遍主义 。 对于马克思而言 , 全世界的工人都要联合起来 。 苏格拉底不是雅典或希腊的公民 , 而是世界公民 。 各大宗教表达的都是痛苦、同情、无私、爱、彼此关爱等普遍人性 。 欧洲启蒙运动宣告了人类普遍的权利 。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开宗明义地说 , 人本性上都渴求知识 。 哲学家想要在人性中找到普遍性的东西 。 我是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主席 , 这就是一个各种国家、地区的哲学社团的国际联盟 , 我们团结在一起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全世界的哲学发展 。
当然 , 具体的科学实践会被地区性的冲突所困扰 。 各个国家有自己的科学和研究机构 , 如各国的科学院 。 但目前也成立了国际性的科学院 。 对启蒙运动的主要批判是它的普遍性还不够 , 因为它排除了女人和奴隶 , 而且并不是所有人的等级都是平等的 。 但对以往片面的普遍主义的批判不应该视为简单地回到特殊性 , 而是应该追求无处不在的真正普遍性 。
知识的传播应该是更包容的 , 向所有人开放 。 普遍的接种疫苗也是如此 。 一个存在争论的话题就是是否所有人都可以分享成功有效的疫苗 。 在出版界有过类似的举措 , 来开放资源 , 共享科学研究成果 。 如果国际科学和政治团体能够合作研发疫苗 , 这将是一个勇气可嘉的行为 。
4、在危机中打破界限 , 建立命运的共同体
杨光:危机这个词在古希腊语里有动词形式 , 意思是画出界限、做决定 , 名词可以指疾病的转折点 。 这次疫情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 , 在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 势必会成为二战以来划分世界历史转向的一个节点 。 这场危机可以让我们以一种新的、陌生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生活的社会和自然环境 。 疫情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危机 , 哲学家被抛在这个事件的发生和历史的转折之中 , 某种意义上也面临了一场生存危机 , 也要反省自己的职责和哲学本身的意义 。 一方面 , 哲学不能是象牙塔里自洽自娱的抽象概念游戏 , 它必须直面和介入复杂的现实生活和社会事件;另一方面 , 面对从未出现过的新冠病毒以及其他全球性的社会、自然危机 , 哲学在利用传统思想资源的同时 , 也要敞开视野 , 以一种开放的、整体性的和面向未来的视角 , 来提供理解、认识和应对这些危机的新方法和概念 。 哲学在这场危机中会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推荐阅读
- 大选落定?疫苗消息逐步消化,黄金何去何从?
- 医生喝葡萄糖水这事儿,听听白岩松怎么说?
- 迷途的羔羊|国际宽容日|和世界说声“不要紧”
- 疫苗有效性超90%!有了疫苗 全球经济会变好吗?
- 赛诺菲明六月投放新冠疫苗 无需冷藏放冰箱即可
- 国际观察栈|32名专家深夜访华,中国7年努力没打水漂,美国心服口服
- 德公司:明秋前接种新冠疫苗对回归正常至关重要
- 澳籍空姐接种中国新冠疫苗,回国后却遭质疑
- 辉瑞宣布疫苗有效当天割韭菜3000w
- RCEP|新华国际时评:签了!东亚经济一体化迎来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