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顶尖科学家与英才学生同桌对话,桌布讨论载满奇思妙想
_原题为 顶尖科学家与英才学生同桌对话 , 桌布讨论载满奇思妙想
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 11月1日上午 , 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迎来了一场“元气满满”的活动:顶尖科学家小科学家论坛 。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马大为 ,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友柏 ,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徐政和作为顶尖科学家代表现身论坛现场 , 与来自全国17个省区市的55位“小科学家”同桌对话 。
文章图片
图为“小科学家”代表分享展示科学探究小课题 。
论坛首先由八位“小科学家”代表进行分享展示 , 包括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收获、对科学和未来的畅想等 。 来自重庆市第十一中学的谢睿奇根据日常观察 , 提出《论考试成绩的影响因素的初步试探性研究》这一小课题 。 他通过网课自主学习 , 构建影响因素模型 , 得出了各维度的归因占比 。
文章图片
图为上海浦东新区协和双语学校的郭秦菘展示自制蛇形机器人 。
“我带了个宝贝来现场” , 小科学家论坛上 , 来自上海浦东新区协和双语学校的郭秦菘从书包里拿出一个蛇形机器人 。 他在一次农村调查中注意到 , 农药过量喷洒问题广泛存在于当前农业生产中 , 农民们基本依赖个人经验判断用哪种、应该喷多少 。 因此 , 他提出《基于GoogleNet和MATLAB的农药过量喷洒综合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一现实困扰 。 “制作这个蛇形机器人的实物 , 我大概用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 现在它真的能够迅速、灵活地在田地里穿梭 。 ”郭秦菘自信地说完之后 , 把蛇形机器人盘挂在脖子上走下台去 , 真挚的笑容让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
文章图片
图为“小科学家”们展示手绘思维图 。
随后的桌布讨论环节更是将论坛带入新的高潮 , 55位“小科学家”分为4组 , 每组由一位顶尖科学家导师带队进行讨论 , 讨论话题紧扣科学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现象 。
“我们如何定义科研的创新?不同水平上的研究发现都如何推动科研发展?”“在解决问题前 , 我们或许应该利用大数据调查先摸清现存的问题、阻力 。 ”“您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怎么看?”“神经网络模型同样能够反映自主学习的优越性 。 ”……40分钟的时间里 , “小科学家”们从未被题目所局限 , 他们从自身的优势和研究出发 , 展开朋辈间交流 。
【中国科学院|顶尖科学家与英才学生同桌对话,桌布讨论载满奇思妙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为“小科学家”们展示手绘思维图 。
讨论结束后 , 四个小组分别用手绘海报的形式 , 阐述了小组关于议题的讨论结果 , 顶尖科学家们进行一一点评 。
文章图片
图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徐政和 。
“自然是交叉学科的现象 , 要更加清晰地解密自然就一定需要多学科的知识 。 ”徐政和在点评中说:“非常高兴和‘小科学家’们一起讨论 , 通过项目的设计制作确实意识到‘小科学家’一定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 。 ”他祝愿各位‘小科学家’们在未来的学习、科研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
文章图片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友柏 。
谢友柏点评道:“今天看到这么多年轻‘小科学家’热烈地对科学问题进行讨论 , 非常高兴 , 这是我们国家进一步高质量、大规模发展的希望 。 ”
文章图片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 。
“我不得不说 , 这些孩子都比我聪明 。 我为这些后生感到可喜、可敬 。 ”杨雄里肯定了在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 。 他勉励在场的“小科学家”:“尊重基本原则 , 但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不要被权威的话所束缚 , 不然我们就不可能进步 。 科研是不断地创造新的问题 , 所以我们既要尊重权威 , 又要挑战权威 。 ”
文章图片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 。
马大为则从基础学习、科研心态等方面对“小科学家”们提出了要求和期待 。 他说:“第一 , 我们要把基础打好 , 把基础知识学好是很关键的因素 , 绝对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 而是为了能够真正站在一个‘巨人的肩膀’上创造 。 第二 , 做科研要有一颗淡定的心 , 科研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出来的 , 而是很长时间的艰苦探索 , 也许哪一天灵光一现出来的想法会改变世界 。 第三 , 化学是真正能改变世界的 。 中国有很完整的化学产品生产链 , 同时化学对医药、医疗、农药都有帮助 , 希望年轻人能选化学 , 从事化学专业 。 ”
推荐阅读
- 蒋华良|西浦慧湖药学院成立 中国科学院院士蒋华良担任院长
- 叶猴|科学家发现猴子新品种!长着白眼圈、已濒临灭绝(图)
- 任永杰|优炫首席科学家任永杰受聘为绵阳师院优炫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
- 科技|40位科学家和1个团队获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 李依庭|17岁女生获顶尖科学家大会颁奖,文理融通式学霸可以再多些 | 新京报快评
- 新冠|南非面临疫情二次高峰?科学家证实废水样本中病毒激增
- Vogel|显著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科学家获第二届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
- 古今史传说|人能一直不睡觉?男子坚持264个小时后,科学家发现不对劲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致敬在华研发15周年 戴姆勒携顶尖阵容亮相进博会
- 巴黎协定|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科学家感慨闻到 “家园燃烧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