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绿水青山 宝藏之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绿色奇迹塞罕坝( 二 )
四道沟乡是围场发展林果产业较早、规模较大的乡镇之一 , 多年来一直将发展林果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 , 果树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 四道沟乡永合义村村民高兴军拥有一个蓝莓采摘园 , 2015年 , 他购买了1000株蓝莓树苗进行试种 , 当年树苗成活率就达到70%以上 。 2017年 , 他分别在永合义和四道沟村流转土地26亩 , 发展蓝莓种植 , 共栽植蓝莓苗1万株 。 去年夏天 , 在他的精心管理下 , 蓝莓进入丰产期并实现了采摘销售 。
走进银窝沟乡来太沟村的村集体西红柿种植园区 , 当地贫困户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西红柿 。 这一产业扶贫“造血工程”将资金、资源都用在了点子上 , 激发了很多贫困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真正为群众带来了增收 , 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致富路 。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还有杨家湾乡杨家湾村 。 这里的无性中果沙棘示范园已初具规模 , 53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殿海忙碌地穿梭其间 , 沙棘长势喜人 。 无性中果沙棘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是2020年围场县委组织部支持建设的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 , 总投资190万元 , 自栽植沙棘苗木以来 , 共解决20户贫困户就业;由承德宇航人高山植物应用技术有限公司以保护价对产出沙棘果进行回收 , 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 同时也为贫困户提供了劳动岗位 , 还为全乡后续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
除此之外 , 围场还将土特产品、民俗风情、文化符号等元素进行深挖创新 , 既丰富了美丽乡村的内涵 , 又避免了同质化发展 , 实现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 满足了旅游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 形成了产业兴起、基础完备、群众富裕的多赢局面 。 塞罕坝附近的哈里哈乡 , 正实现着以“好风景”带来“好光景”的旅游扶贫 , 全力打造皇家秋狝传承之地、水源涵养生态宝地、满族民俗体验美地、京畿康养营地、美丽乡村生活福地 。 哈里哈乡扣花营村农家游经营户邢国林表示 , 自己的农家院能容纳100人就餐、30人住宿 , 依靠开办农家院 , 他已经顺利脱贫 , 日子越过越好 , “全乡像我这样实现脱贫的已有80多户” 。
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 , 围场今年创新推行了“N+1”扶贫模式 , 在“一个战场上”打好脱贫攻坚、生态建设“两场战役” , 实现生态林业、功能农业、乡村旅游、光伏电站、金融贷款、就业创业六个方面与扶贫的结合 。 大力推广“一林生四财”模式 , 打造林果、种苗产业专业乡26个、专业村266个 , 经济林基地达到194万亩 , 带动1.6万人稳定增收;以绿色、有机、功能为方向 , 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 , 持续壮大马铃薯、蔬菜、畜牧、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 投入支农资金9.15亿元 , 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87个 , 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 , 带动3万户贫困户稳定增收;依托塞罕坝、国家“一号风景大道”等知名品牌 , 围场建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和“万家客栈”乡村旅游发展平台 , 采取“景区带示范区、企业带贫困村、客栈带贫困户”模式 , 实行加盟户与贫困户“1+1”利益联结 , 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23个 , 带动1.2万名贫困人口增收 。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 , 是生机的延续 。 多年来 , 不仅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 , 飞鸟无栖树”的荒漠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 , 围场亦秉持塞罕坝精神 , 将生态良好作为发展的第一底线 , 找准了生态底线与百姓增收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 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 助力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 。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11月上旬刊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推荐阅读
- 昆明|有利于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之城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昆明的底色
- 红色|红色旅游+两莓种植 南京白马镇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 姨妈|27岁小伙继承姨妈庄园,挖出宝藏,10年整理,捐献6万多件文物
- 新华网|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启动创作
- 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启动创作
- 中国日报网|胡兵秀宝藏技能配音微电影 磁性嗓音获赞“人间低音炮”
- 中国|直击进博会丨全球“宝藏级”美食荟萃——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馆遍藏世间珍馐
- 鲜闻说|牛骏峰把男二演出了男主感,不愧是麻洋街的宝藏男孩易东东
- 海报时尚网|这个双十一,& Other Stories为你开启秋冬缤纷宝藏的探秘之旅
- 知识科普|热门专业挤破头,不如宝藏专业逆风捡大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