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澳银资本董事、执行总裁欧光耀:创投应从依赖制度红利向寻求企业成长红利转变( 二 )
他坦言 , 要在保证现有年均投资数量的前提下 , 投资阶段再向前移 , 培育及陪伴初创企业到成熟企业 , 获取企业价值增长的红利 。 而这本是VC的特质 , 只不过一直被想赚快钱的市场风气带偏了 。 “2009年之后 , 创业企业的规模增长快 , 尤其体现在已经盈利的项目上 。 但要做早期投资 , 对我们的真正考验在于要对没有盈利甚至尚未产生收入的新团队、新技术进行评估 , 评估他们的未来价值 , 以及是否具备成长性 。 ”
相比之下 , 原来依靠政策红利的PE主要赌的是上市预期 。 在注册制推行之前 , 企业上市审批标准主要看企业的规模和利润 。 在这种情况下 , 投资人无论价格贵贱 , 只要预期明确就可以砸钱 , 但这不仅摊薄了后期接盘的投资收益 , 也让规模中等偏小的VC机构难以介入 。
吃制度的红利就是赌上市前后的差价 , 动辄三五千万、几个亿的投资规模 , 赚钱靠量;而优质企业的成长红利则是从早期投资开始 , 培育有前景、能够为社会创造未来价值的初创企业 , 不仅仅依靠IPO退出——在其高速成长的过程中 , 处处有价值变现的机会 。 “下轮退”或“隔轮退”都是很好的路径 。
“投资前移 , 对专业能力要求就高 , 一方面 , 选择大行业 , 并打造自己擅长的细分专业赛道 , 把握细分赛道里不同阶段的商业投资价值;另一方面 , 不可只投不管 , 早中期投资要投管并重 , 整合各类资源 , 帮助初创企业越过业绩死亡陷阱 。 ”欧光耀说道 。
将被投企业纳入分级管理欧光耀对风控的理解便是 , 见好就收、及时止损 , 而择时的关键又取决于他对所有被投项目的分级把控 , 并鲜明地将“下轮退”或“隔轮退”项目作为核心管理部分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澳银的投后管理遵循“3:5:2”的分级管理模型 。 做好20%~30%的项目持续陪伴的准备 , 5年、8年甚至10年以上 , 直至IPO , 比如美诺华药业、康泰生物、新产业生物;也要接受10%~20%是有可能亏损 , 甚至连本金都收不回的项目;中间50%~60%的项目是投后管理重心 , 及时关注业绩情况、企业战略方向 , 不少高成长性的企业 , 都有机会在之后的第二、第三轮融资时获得3~5倍收益退出 , 比如微旋基因、锦瑞生物等 。 多数好企业如此 , 并不需要去挤IPO这个“独木桥” 。
可以看出 , 澳银资本实际上对项目退出大部分都把握在后两至三轮这个区间 , 并不完全都要等到IPO 。 欧光耀告诉采访人员 , 不等到IPO , 并非不看好项目本身 , 而是作为早期投资策略 , “弱水三千 , 但取一瓢” 。 投资节奏的切换也要体现在退出效率方面 , 即便项目后续获得更高回报的股权收益 , 也不会遗憾 , 这完全可以让专注后端的基金去把握、去获取 。 “这个分级管理模型实践到今天 , 带给我们的是高退出率和投资的高效回收 。 ”
澳银资本从最初综合性投资 , 到逐渐将投资领域更加集中、专注 。 欧光耀表示 , 现在最为关注医疗健康、数字化 。 澳银对医疗健康领域的介入很早 , 十几年做下来 , 领悟比较深 , 痛点是原创技术创新的缺乏 。 对比国内大需求、大市场的现实 , 以往相关企业的产品和技术都有些“急功近利” 。 但在新一轮进口替代大潮推动下 , 企业自主研发积极性将被激发 , 国内医疗健康的投资依然是信心十足的赛道 。
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阅读
- |2.4亿单身,7700万独居,“单身经济”撑起万亿“金矿”
- 中新经纬|官方重磅答问!全年经济咋走、物价降吗,你关心的都在这
- 半月谈|吸猫成瘾,养猫“致贫”?年轻人催热“猫咪经济”
-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国家统计局预判猪肉价格:各地持续增加生猪供应 价格将下拉
-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欧美疫情是否影响中国外贸?国家统计局:中国进出口仍好于全球
- 中国新闻网|国家统计局:中国进出口贸易会好于全球整体状况
-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10月国民经济“成绩单”公布 餐饮收入月度同比增速由负转正
- 经济回暖|机构预测:内外需持续回暖 10月经济复苏进程延续
- 国民经济|国家统计局:10月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重点来了丨这场高层论坛 为世界经济开出啥“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