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三种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三种思维方式: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中华文化在哲学思辨层面、理论思维领域的建树颇为丰硕 , 而其大端与指归 , 则可以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三者为代表 , 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思维的三大特征 。整体思维
所谓整体思维 , 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 , 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 , 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 , 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 , 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 , 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 , 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 , “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 , “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 , 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 , 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 。
在《周易》看来 , 人与天地“同声相应 , 同气相求”(嵇康认为这是“自然之分”);因此 , 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 , “夫大人者 , 与天地合其德 , 与日月合其明 , 与四时合其序 , 与鬼神合其吉凶”;如此 , 方可“先天而天弗违 , 后天而奉天时”(《易·乾·文言》) 。 “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的“一个突出的共同命题” , “《易经》对这一命题的发挥无疑起了历史性的作用”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 , 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 道家认为 , 天、人同类而合一 ,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 , 类也”(《列子·说符》) , “天地与我并生 , 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 , 明确指出“以类合之 , 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 , 即天人本来合一 , 故“天人之际 , 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至宋代之时 , 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 , “儒者则因明致诚 , 因诚致明 , 故天人合一 , 致学而可以成圣 。 得天而未始遗人 , 《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正蒙·乾称下》) 。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 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民胞物与”思想 , 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 , 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 。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中医) , 亦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 , 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实践化 。 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 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割裂的 , 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用的 。 并且 , “人与天地相参也 , 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论》) , 因此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日月之行 。在临床治疗中 , 中医反对单纯的“头痛医头 , 脚痛医脚” , 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 , 亦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治病必求于本” 。 进而言之 , 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 而且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 , 亦即人体一自然一社会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天人合一”思想既是一种宇宙观或世界观 , 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观(生态伦理) , 代表着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 。 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为根本特点的整体思维观念和思维方法 , 对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 , 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辩证思维
推荐阅读
- RCEP,亚洲人的亚洲
- 中国保健品40年沉浮录:神话、金钱与谎言
- 中国加入RCEP,退出的印度为何又再次提起中国?
- 为何中国总能化险为夷,而美国却总把好事变坏事?
- 即使上哈佛,国人成材率也不高
- 美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禁止美国投资者对部分中国企业进行投资答记者问
- 猜猜哪几首诗不是人写的?
- 是谁救了福尔摩斯的命?
- RCEP成功签署 美国和西方一些精英再次看错了中国
- 一个清净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