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从“封泥”印记 看秦朝纺织业
_原题是:从“封泥”印记 看秦朝纺织业
这枚“右织”秦封泥 , 是官职名 , 保存较为完整 。这枚秦封泥上的“左织缦丞” , 其工作职责是执掌织造一种“缦”的丝织品 。这枚有残缺的秦封泥 , 这也是官职名 , 说明秦在蜀郡曾设立织室机构 。上面四个字是“蜀左织官”) , 这也是官职名 , 说明秦在蜀郡曾设立织室机构 。○李琦 文/图
“你耕田来我织布……”黄梅戏《天仙配》中的这句戏词,貌似描述夫妻二人的家庭分工 , 但也表达出中国历史上长存的一种业态比重模式:在古代 , 纺织业与农业同等重要 。 那么 , 秦朝纺织业是怎样的呢?从现存的几枚秦封泥,不仅能窥探到当时的纺织业格局一二 , 再结合古籍文献还能看到秦朝纺织业在中国纺织业历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
结合出土的秦封泥和古籍可判断出 , 秦时织室有左右之分 。 这枚“右织”封泥 , 保存相对完整 , 上面的“右织”二字明确了官职 。 另一枚“左织缦丞”封泥 , 略有残缺 , 左织缦丞也是一个官职 , 当为左织属官 。 其中“缦”在《说文解字》解释为:“缯无文也 , 从糸 , 曼声 。 ”也就是指没有花纹的丝织品 , 左织缦丞的工作职责是执掌织造“缦”这种丝织品的 。
在研究秦汉历史的古籍《三辅黄图校证·未央宫》中有说:“织室 , 在未央宫 。 又有东西织室 , 织作文绣郊庙之服 , 有令史 。 ”《汉旧仪》中也提到:“凡蚕丝絮 , 织室以作祭服 。 祭服者 , 冕服也……皇帝得以作缕缝衣 , 皇后得以作巾絮而已……故旧有东西织室作治 。 ”在《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提到:“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 , 河平元年省东织 , 更名西织为织室 。 ”
由此再看这枚略有残缺的“蜀左织官”秦封泥就容易理解 。 蜀左织官是工官名 , 为秦设在蜀郡的主织染、绣作的官吏 。 蜀 , 为蜀郡之省称 , 《汉书·地理志》中说:“蜀郡 , 秦置 。 有小江入 , 并行千九百八十里 。 ”《禹贡》也提到:“桓水出蜀山西南 , 行羌中 , 入南海 。 ”由此可见 , 秦时不仅在中央设有织室机构 , 而且因为蜀地织锦久负盛名 , 秦在蜀郡也设有织室机构 , 这可通过这枚“蜀左织官”封泥得以验证 。
史料记载 , 商鞅变法时就鼓励耕织 , 规定多缴纳粮食、布帛的隶农可以恢复自由身 。 在官府的赋税中往往也包含“布帛”这一项 , 有时布帛甚至会充当等价物用以代替货币 。 秦朝还专门设置了管理纺织业的官署 , 中央有“左织”与“右织” 。 秦律《工人程》中规定 , 隶妾和一般女子会做针线活的 , 一名女工按一名男工计算;会针线活的女工则不能赎身 。
秦政府还特别注意保护民间纺织业 。 睡虎地秦简《法律问答》中就记载:“或盗采人桑叶 , 赃不盈一钱 , 何论?赀徭三旬 。 ”意思是偷盗桑叶 , 赃物价值不到一钱的 , 要服徭役30天 。 秦简中还提到“盗钱以买丝” , 证明丝是当时市场上一种主要的流通商品 。
中国纺织业历史悠久 , 早在原始社会 , 先民们已经会采集野生的葛、麻、蚕丝等 , 并能将猎获的鸟兽毛羽通过搓、绩、编、织等工序 , 制成粗陋的衣服以取代蔽体的树叶和兽皮 。 之后古人是何时开始养蚕、又学会了织布?这个谜团依旧没有确切的答案 , 民间广为流传的版本 , 是轩辕黄帝的元妃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 。
从夏代直到春秋战国 , 古代纺织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都有了很大发展 。 西周时期 , 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机械缫车、纺车、织机相继出现 , 一部分纺织品生产者逐渐专业化 , 手艺日益精湛 。 尤其到了秦汉时期 , 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养蚕、缫丝、纺织、印染等一条龙的纺织技术 。
【纺织业|从“封泥”印记 看秦朝纺织业】再到秦始皇一统六国 , 这让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结构基本确立 。 通过这几枚出土的秦封泥也可以印证 , 当时“右织”“左织缦丞”“蜀左织官”等管理纺织的官署与官吏 , 构成了秦国自上而下较为独特的纺织业生产格局 , 这对我国后来的纺织业发展可谓影响深远 。 从秦到汉 , 也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政治经济剧烈变革的时期 。 汉代时随着纺织业的持续发展 ,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 更是将中国出产的丝绸运输到中亚、西亚等地 , 让中国丝绸扬名世界 , 并诞生了今天人们所熟知、打通国际贸易带来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 。
推荐阅读
- 浪胃仙|泡泡龙的离世给所有吃播提了醒,浪胃仙顺势决定“转行”,新职业认真的吗?
- 结核|再见吧,“结核君”
- 从小就馋此口,比肉香多了,几块钱做一大盘,咋吃都不腻
- 这早餐我从3岁开始吃,三十多年了,从没吃腻过,晶莹剔透很好吃
- 感受松软海绵蛋糕“弹弹弹”
- 精河县精深加工,把每颗枸杞都“吃干榨尽”!
-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迁都”猜想|自然灾害说:洪水、地震等致三星堆古城毁亡
- 农民|春分时节小麦田间管理,做好这些工作,高产又优质
- 猴面包树|这种树“能吃能喝还能住”,养活无数非洲人,引进中国后画风变了
- 早餐的新吃法,“透明饺子”简单好学,孩子看了都超级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