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TA看天下|全世界凭什么痴迷了这“女王”一百年?( 二 )


马普尔小姐看似貌不惊人 , 然而在其安详平和的外表之下 , 却隐藏着对于人性阴暗面的深刻洞察力 。 这一人物的原型 , 是阿加莎幼年时在外祖母与姨婆家中见过的乡村老妇人 , 当时小阿加莎常常坐在一旁 , 津津有味地倾听她们无休无止的闲谈 。 “做最坏的打算 , 因为最坏的事情常常是真实的 , 但是要有信心 , 要有信仰 , 要有同情心 , 那就是这类女性的风范——正直、聪颖、维多利亚式的 。 ”
马普尔小姐笃信“太阳底下没有新事” , 很擅长将类似的事件加以比较 , 对于各种细枝末节具有极佳的记忆力 , 事实证明这些细节往往正是破案的关键所在 。 台湾作家唐诺也是阿加莎的粉丝 , 他曾写道:“一个生活如此单纯的老太太 , 怎么可能会这么熟稔犯罪世界的种种呢?这一点克里斯蒂提出也许不尽严密但堪称有趣的解释 , 作为整个马普尔探案系列的基础:一个小村子 , 事实上就是整个人类世界的缩影 , 只是这些爱恋、仇恨、嫉妒、防卫和伤害云云 , 也许以某些较隐晦较具体而微的犯罪形式体现出来而已 , 你不被表现形式所惑 , 便能看出其背后的相同运作逻辑及其模式 。 这不正是马普尔小姐最有意思、最不同于波洛不同于其他过江之鲫大神探之处吗?——这个违反规矩的乡下老太太直觉 , 让马普尔小姐卓然独立于推理史上 , 无可替代 。 ”
不过 , 阿加莎本人可不是平平无奇没有故事的乡村老太太 。 她历经两次世界大战 , 而且据考证 , 她是欧洲第一批开飞机的女性 , 也是英国第一批尝试站立冲浪的女性 。
1926年12月初的一个夜晚 , 36岁的阿加莎失踪了 , 她的莫里斯轿车被发现丢弃在一个采石场的悬崖边上 , 还发现了她的梳妆盒、驾驶证和毛皮大衣……家人报警 , 警方开始搜寻 , 整整八天一无所获 。 媒体大肆报道 , 许多民众都加入了寻找 , 但还是无果 。 《悬崖上的莫里斯轿车》一文详细描述了这一事件 。 最后 , 阿加莎只好自己抛出一条线索 , 在《泰晤士报》上登了一则广告:“最近从南非来的特蕾莎·尼尔的亲朋好友 , 请联系 。 通信地址:R702信箱 。 ”“尼尔夫人”就是阿加莎丈夫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的出轨对象 。 第十一天 , 丈夫终于找到了阿加莎 , 但还是要与她离婚 。 1928年 , 两人离婚 , 但她仍以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一名字继续写作 。
为了排遣一腔失意 , 她独自乘坐东方快车前往中东 , 并对考古发生了兴趣 , 这次旅行后来促成了一部杰作的诞生 。 1932年 , 首位独自飞越大西洋的美国探险家查尔斯·林德伯格的长子被人绑架 , 后来惨遭杀害 , 此案在当时被称为“世纪犯罪” 。 阿加莎综合这一素材和个人经历 , 写出了《东方快车谋杀案》 , 出版后大获成功 。 伊斯坦布尔的佩拉宫酒店宣称此书正是在那里创作完成的 , 至今还保留着阿加莎当年住过的房间作为纪念 。
中东之行不但为阿加莎提供了许多写作的灵感 , 而且意外地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 在参观伊拉克乌尔的发掘现场时 , 她结识了年轻的考古学家马克斯·马洛温 , 二人志趣相投 , 于1930年结婚 。 然而马洛温上司的夫人凯瑟琳·伍利对此事颇为不悦 , 有意无意地给这对新婚夫妻设置种种不便 。 后来 , 阿加莎将这位女士作为死者的原型 , 写入《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中 , 在文学世界里实施了一次特殊的报复 。
最后的告别
阿加莎从未在任何一部作品中安排波洛与马普尔小姐彼此会面 。 根据2008年披露的录音 , 作者本人解释道:“赫尔克里·波洛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我主义者 , 不会乐意听从一位老小姐对其工作的指点和建议 。 身为一名职业侦探 , 他在马普尔小姐的世界里一定会很不自在 。 ”
1974年 , 阿加莎突发心脏病 , 之后身体衰弱 , 不能再继续写作 , 于1975年9月出版波洛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帷幕》 。 8月6日 , 《纽约时报》头版预先登出了一则讣告 , 宣布举世闻名的波洛先生已在英国去世 , 波洛也因此成为唯一一个在报纸上拥有讣告的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人物 。 1976年1月12日 , 克里斯蒂在位于英国牛津郡沃林福特的家中与世长辞 , 享年86岁 , 马普尔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沉睡谋杀案》于同年10月出版 。 这两部小说先后登上了当年英美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