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形成|为何要去小行星挖土?专家:这是意义重大的“太阳系考古”( 二 )


庞之浩介绍 , 此次采样采用了接触即离方式 , 采样过程只用几秒钟 。 其间 , 冥王号并没有着陆 , 而是在接近目标时伸出采样机械臂 , 用机械臂末端的采样器完成采样 , 然后迅速飞离 。 这种方式省去了采样前着陆、固定 , 以及起飞前的解锁过程;探测器在惯性下落时 , 也提供了采样所需的力 。
冥王号的采样器采用了一项全新技术 。 庞之浩说 , 当采样器接触到小行星地表时 , 会喷射出纯氮气体 , 把贝努表面的部分表土层物质吹入样品返回舱 。 采样器在接触地表时 , 也可以取得一部分样品 。 冥王号携带了3罐氮气 , 能满足3次采样尝试 。 地面模拟试验表明 , 它能够采得超过60克样品 。
庞之浩说 , 采样完成后 , 冥王号计划于2021年3月踏上归途 , 在2023年9月将重达46千克的采样返回舱送回地球 。 不过它不会再入地球大气层 , 而是在进入大气前4小时释放采样返回舱 , 随即进行碰撞规避机动 , 让采样返回舱独自回到地面 。 冥王号自己则进入环绕太阳的轨道继续飞行 。
月球与小行星采样各有难点
冥王号并不是人类第一个在小行星采样的探测器 。
2003年5月 , 日本发射隼鸟号探测器 , 几经波折 , 从糸川小行星上采集到约100毫克尘埃 , 于2010年6月返回地球 。
2014年12月 , 日本又发射隼鸟2号探测器 。 它于2019年2月在龙宫小行星着陆采集表面样本 , 并发现了水合矿物质 。 同年4月 , 它向龙宫发射了一枚金属弹 , 随后收集了被激起的物质 。 目前 , 隼鸟2号正在返回途中 , 计划于今年底将小行星样品送回地球 。
相比日本这两次小行星采样计划 , 冥王号项目除了科学目标不同 , 在采样、降落导航等方面也采用了全新的技术 , 同时在伴飞距离上大幅缩短 。 此外 , 60克的样品采集量 , 堪称阿波罗计划之后人类太空采样之最 。
近年来 , 各国纷纷启动行星探测计划 。 我国就计划在今年11月下旬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 , 实施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 那么月球与小行星在登陆采样方面有何不同?
杨宇光表示 , 行星或矮行星的个头大、引力大 , 着陆及采样方式与小行星任务并不相同 , 因而在整个工程设计上都不一样 。 从飞行器设计角度来说 , 冥王号和普通轨道飞行器没有太大差异 , 主要是增加了一些在微重力条件下采样的设备 。 杨宇光说 , 而行星的巨大引力会导致探测器环绕、降落的速度非常快 , 这给工程带来了很大难度 。
尽管如此 , 小行星采样也有许多技术挑战 。 郑永春介绍 , 小行星在行星学中被称作非合作天体 , 由于其几乎没有引力 , 跟探测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 因此要实现对小行星的伴飞、环绕以及着陆 , 完全要依靠探测器自身的动力 , 这对探测器的姿态调整及控制精度提出了很高要求 。
此外 , 小行星距离地球较远 , 近地点往往也要数百万公里 , 远大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 加上其目标小、速度快 , 这都给探测任务的轨道设计增加了难度 。
据媒体报道 , 我国也在开展小行星探测关键技术攻关 。 根据目前的计划 , 我国将发射一个探测器 , 先环绕近地小行星2016HO3飞行 , 再择机登陆采样 , 将样品返回舱送到地球附近释放 。 随后探测器继续飞行 , 借助地球和火星引力到达小行星带 , 对名为133P的主带彗星进行探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