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景区盲盒是蹭热度还是文创的新方向?业内这么说( 二 )


目前市场上比较火热的景区盲盒产品 , 在口碑上也并不尽如人意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故宫淘宝的猫祥瑞盲盒推出时就受到质疑 , 不少消费者“吐槽”其品质差 , 设计不走心 。 “猫形象已经很普遍 , 故宫的做法还有过分迎合当下萌系文化的嫌疑 。 ”桃子认为 , 这样做很容易丢失景区特色 。
与此同时 , 景区的盲盒产品还将面临来自外部竞争的压力 。 泡泡玛特、goco够酷够玩等公司已将触角伸向了景区市场 , 今年7月 , 泡泡玛特首家景区定制店已在成都宽窄巷子落地 。
多位潮玩界人士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分析道 , 紧跟潮流是当前景区年轻化要迈出的一步 , 但就目前来看 , 景区的盲盒产品像“蹭热度”式的尝试 。 与市场成熟品牌相比 , 景区盲盒的持续竞争力相对较弱 , 对景区文创的发展难以起到长期性的带动效果 。
IP是关键
盲盒对于景区的特殊性在于 , 它作为文创产品 , 还承担着景区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功能 。 盘和林认为 , 景区要把盲盒销售作为一种文化传播途径 , 而不仅是增加收入的手段 。 因此 , 景区的盲盒产品在保证品质的同时 , 设计上也要充分考虑与景区文化特色相匹配 。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 景区开发盲盒产品时要具备IP思维 , IP是盲盒的关键 。 将消费者喜爱的IP形象或IP故事与盲盒结合 , 有助于在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情感连接 , 进而实现产品背后的文化和价值的广泛传播 。 泡泡玛特的成功 , 很大程度上便得益于“盲盒+IP”的发展思路 。 而景区则可以结合自身文化和消费场景进行融合创新 。
但过度依赖单一的IP容易让消费者审美疲劳 , 因此 , 景区需要具备强大的IP创作能力 。 刘思敏认为 , 景区可以通过吸引和培养优秀设计者、与市场化机构合作等方式 , 提高景区产品的持续研发能力 , 不断孵化代表景区特色的新IP产品 。
销售渠道的优化也很重要 。 潮玩界人士认为 , 景区可以搭建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体系 , 最大程度提高盲盒产品的用户触达率 。 除了自营网店 , 还可以借助其他潮玩电商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建立产品社群提高粉丝黏性;除了景区零售店 , 定期举办线下展会等也是不错的尝试 。
“景区需要跳出传统商品思维 。 ”盘和林表示 , 盲盒不仅可以装玩偶和周边产品 , 也可以装景点 。 例如 , 景区可以根据其细分片区打造盲盒门票 , 通过不断丰富盲盒玩法和服务扩大景区消费群体 。
工人日报|景区盲盒是蹭热度还是文创的新方向?业内这么说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