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杂志|成本几十终端售价上万,医美江湖“三巨头”高毛利能持续多久?( 二 )


一方面 , 随着胶原蛋白和玻尿酸品牌增多 , 王月预测 , 以后做医美应该会越来越便宜 , 同时消费者也越来越认识到医生技术的重要性 。 “好的医生会相对贵一点 , 差一点的医生就便宜一些 , 价格会跟着医生走 , 而不是跟着产品走了 。 ”她说 。
价格大战下 , 医美机构到底是否挣钱?
事实上 , 作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医美医院 , 充分竞争下利润相对有限 ,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居高不下的获客成本 。 王月表示 , 现在医美医院的获客成本差距已经拉得非常大 , 传统渠道获客成本可以高达单客5000元 , 但一些互联网等新渠道获客成本则低得多 。 医美医院盈利状况受获客成本的影响较大 , 行业内大部分机构整体经营情况与 “暴利”无关 , 甚至倒闭率不低 。
也正是源于此 , 各大机构和投资者更愿意将目光投向玻尿酸产业链的上游 , 即玻尿酸产品的生产制造企业 , 这些企业才是“毛利率超过90%”的环节 。
玻尿酸毛利率媲美茅台 , 会持续多久?
玻尿酸产业链极其庞大 , 包括上游的原料供应制造 , 中端的医美产品制造 , 经过代理经销商 , 到达下游医美医院 , 再通过传统广告方式或新兴渠道 , 比如医美APP等 , 触达消费者 。
财经杂志|成本几十终端售价上万,医美江湖“三巨头”高毛利能持续多久?
本文插图

终端消费者注射的一支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玻尿酸 , 生产成本有多少呢?
答案是几十元!
以爱美客的主要产品之一 , 填充型玻尿酸爱芙莱为例 , 几大医美互联网平台上 , 其1ml价格在580元~780元之间 。 根据爱美客财报 , 爱芙莱2019年度平均单位售价310.83元 , 而单位成本仅为30.41元 , 毛利率90.22% 。 其他系列产品成本也都不超过45元 , 玻尿酸业务的综合毛利率高达92.63% , 甚至略超贵州茅台91.3%的毛利率 。
玻尿酸产品制造环节 , 正是堪比茅台的关键一环 。 在这一细分赛道上 , 有三名重量级玩家: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 , 它们也是各路资本竞相追逐的标的 。
但“三巨头”布局的业务领域有所不同 。 华熙生物的最大优势 , 在于其纵向的产业链布局 , 掌握着从玻尿酸原料到产品的完整链条 , 2019年其营业收入的40%为玻尿酸原料 , 26%为终端产品 , 34%为功能性护肤品 。
而爱美客则专注于终端产品生产 , 但结构较为单一 , 超过95%收入来自玻尿酸产品 。
昊海生科在玻尿酸领域也具备全产业链研发、生产和销售能力 , 此外还深耕医疗业务 , 产品横跨眼科、整形美容与创面护理、骨科和防粘连及止血四大治疗领域 , 眼科产品收入占比超过40% 。
从三家公司的营收规模来看 , 爱美客的营收规模远远小于后两者 , 相差一个数量级 。 2019年 , 爱美客、昊海生科、华熙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6亿元、16亿元、18.86亿元 。 但爱美客的营收增速达到了74% , 高于昊海生科的2.94%和华熙生物的49% 。
有一个数据足以说明玻尿酸产品生产是毛利率最高的环节 。 从综合毛利率指标看 , 爱美客92.63%的毛利率远胜过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科 。 因其主营业务为玻尿酸产品 , 后两者受其他板块拖累 , 2019年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79.66%和75.7% 。
玻尿酸产品生产企业的“暴利” , 部分得益于早期建立的资质壁垒 。
玻尿酸属于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 处于严格的监管之下 , 产品需要经过临床试验而获批医疗器械资质 。 元气资本分析师宁泊为指出 ,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注册申请周期在3-4年 , 周期较长 。
严格管控的入场券 , 加上早期技术研发建立的壁垒 , 使得上游产业集中度较高 , 这是与下游终端市场不同的逻辑 。 “玻尿酸主要利润被上游厂家拿走了 。 ”王月说 。
昊海生科相关人士向《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较高的毛利率是玻尿酸产品的行业共性 。 医疗美容材料生产企业的成本高在早期投入 , 技术门槛高、研发时间长、审批时间长 , 具有天然的稀缺性 , 这也使得产品的毛利率较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