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型基础软件如何“去美国化”?权威专家:

原始标题:中国大型基础软件如何“去美国化”?四位权威专家这样说来源:环球时报作者:赵觉珵 陈青青2020-10-27 06:3560中国大型基础软件如何“去美国化”?权威专家:
倪光南院士等多位专家在“长沙•中国1024程序员节”上发言 。【环球时报赴长沙特派采访人员 赵觉珵 陈青青】虽然中国网信行业在过去十几年中发展迅速 , 但在芯片与基础软件领域始终存在短板 , 这也经常被业内概括为“缺芯少魂” 。 随着近年来美国相继对华为、中芯国际等中国企业举起制裁大棒 , “卡脖子”的状况更让人们感受到“缺芯少魂”之痛 。 尽管现状令人担忧 , 但也并非缺少希望 。 在近日由中国专业IT开发者社区CSDN等主办的“长沙·中国1024程序员节”上 ,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等多名中国网信界资深人士接受了《环球时报》采访人员专访 , 在他们看来 , 中国通过体系建设与实践创新 , 已经在逐渐将扼喉咙的这只手推开 。短板与卡脖子所谓基础软件 , 包括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数据库等 , 相比普通用户日常接触的各类App , 这些基础软件提供了更为底层的支撑 , 但也面临着更大的“卡脖子”风险 。 2019年5月 , 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 , 华为手机搭载的安卓系统或面临断供风险 , 这也迫使华为将作为备胎的“鸿蒙”系统推到台前 。 2020年6月 , 美国宣布对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实施制裁 , 禁止两所高校使用美国MathWorks公司开发的MATLAB软件 , 该软件被广泛用于理工科研究中 。“从华为事件以来 , 我们已经发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 , 如硬件领域的芯片以及一些大型基础软件面临断供停用的风险” ,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人员专访时表示 , 比如操作系统与工业领域常用的CAD、CAE等软件 , 都还在使用西方提供的 , 这也要求我们迅速把短板补齐 , 不至于在这些方面受制于人 。在软硬件补短板、实现自主可控的过程中 , 去“IOE”是最常被业内人士提起的 。 所谓“IOE”是指IBM的高端服务器、Oracle(甲骨文)的数据库以及EMC的高端存储 , “IOE”在银行、电信、电力等行业被普遍使用 , 构成了企业的IT系统的软硬件基础 。 航天科工集团信创工程副总设计师穆森对《环球时报》采访人员表示 , “IOE”在全球范围内处于垄断地位 , 不仅是中国 , 日本、俄罗斯、欧洲都希望可以找到取代“IOE”、实现自主可控的软硬件系统 , 以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 。上海博科资讯公司副总裁蒋正华也向《环球时报》采访人员分析了目前中国企业管理软件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的现状 。 企业管理类软件(ERP)往往涉及企业的供应链、财务、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各环节管理 , 存储有大量经营管理数据 , 目前全球最知名的此类软件是SAP , 该系统由德国SAP公司开发 , 而该公司有美资参与 。“中国超过一半央企的核心系统采用SAP , 它们的信息数据通常与国计民生甚至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 蒋正华举例称 , 如果中国的石油数据被泄露 , 那么中方在对外能源谈判中可能会面临“裸奔”的情况 。 因此 , 中国确实需要在部分领域用国产软件替换SAP以提升信息安全性 。 此外 , 蒋正华还提到 , 中国企业在SAP上花费巨大 , 一些头部央企已经在其中投入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人民币 , 成本是非常高的 。中国体系与创新“我们有短板 , 别人就可以‘卡我们的脖子’ , 为免除后顾之忧 , 需要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措施弥补短板 。 我们希望做到 , 当发生进一步的‘脱钩’时 , 中国可以不受到较大影响” , 倪光南表示 , 事实上 , 中国一些企业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事情 , 也有不少国产、自主可控的软硬件达到“可用”程度 , 可以逐步替代西方体系 。穆森告诉《环球时报》采访人员 , 由于航天科工集团的特点 , 从很早开始就在信息化领域实现自主可控 , 并且将探索出的模式在电信、金融、能源、军工、党政等关键领域推广 。 如今 , 这套“中国体系”已为30多家企业替换掉美国的“IOE”体系 。 穆森举例称 , 国内一家运营商在今年实现了全球首例直接替换“IOE” , 仅用时3天就在系统零改造的情况下 , 用具备独创核心技术的数据库替换掉甲骨文的数据库 , 2台IBM服务器也被国产的12颗低端CPU替代 , 这套系统已于今年6月底上线 。“必须承认的是 , 国产CPU面临着单机性能较弱、与传统IBM和英特尔硬件架构不同等问题 , 但通过软件补硬件、量身定制以及多进程、多机模式聚合国产CPU算力等方式 , 中国体系可以做到去‘IOE’” , 穆森表示 。除了通过“中国体系”的创新 , 令软件得以补足硬件 , 中国企业也在一些基础软件领域取得突破 。 蒋正华所在的博科公司经过多年研发出的Yigo-ERP软件 , 基于自主开发的代码 , 可以实现对SAP的替代 , 并且已经在一家央企进行测试 。 “目前国内还没有支撑大型企业的ERP产品 , 使用SAP等软件的企业可能随时被‘卡脖子’ , 但Yigo-ERP等软件一旦替代成功 , 就实现了从‘掐得住’到‘掐不住’的转变 。 ”蒋正华表示 。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人员采访时 , 翼辉信息董事长、SylixOS实时操作系统创始人韩辉分享了该行业的“中国成果” 。 据韩辉介绍 , 实时操作系统与人们常见的电脑操作系统或手机操作系统不同 , 其中小型实时操作系统多用于物联网设备 , 而大型的多用于航天、军工、高铁等领域 , “所谓实时 , 意思是系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迅速响应 , 我们平时用手机卡顿一两秒没关系 , 但在一些特殊领域 , 系统的反应速度需要以毫秒甚至微秒计算” , 韩辉说 , 目前美国公司开发的VxWorks系统是最著名的大型实时操作系统 。韩辉说 , 由于应用的行业特殊 , 大型实时操作系统需要特定的安全认证 , 国内尚无通过这一认证的软件 。 据韩辉介绍 , 其公司的SylixOS系统就是为填补这一空白而开发的 , 其内核自主率达100% , 目前正在德国进行相关认证 。 “如果获得相关认证 , 国产操作系统就可以随着产品一起 , 卖到全球各地 , 在轨道交通等领域确定一套‘中国标准’ 。 ”“中国已经发展到一个阶段 , 即国产的、自主可控的软硬件可以开始替代国外产品” , 倪光南说 , 在单项软硬件上 , 中国的性能、指标与国外的差距已经很小 , 一些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后来居上 。 比如ERP软件 , 中国企业推出的软件更加符合需求 , 性价比也更高 , 国产操作系统也已经在政府系统开始更多使用 。 像“鸿蒙”在物联网等新领域 , 已经可以与西方国家同台竞技 , 逐步摆脱依赖外国操作系统的情况 。体系成长还需时间本月15日 , 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关键与新兴技术国家战略》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美国为保持全球领导力而强调发展“关键与新兴技术” , 明确了20项关键与新兴技术的清单 , 其中就包括高端计算、数据科学与存储、分布式分类技术 。 而在这些领域 , 中国已经并非“无牌可打” 。倪光南对《环球时报》采访人员表示 , 国内不少领域的软硬件在从不可用成长到可用 , 并正在向好用发展 , “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 , 相比单独的软硬件 , 构建技术体系和生态系统的难度更大 。 ”倪光南说 , 西方有历史积累 , 中国的落后更多表现在体系上 。 韩辉也对《环球时报》采访人员表示 , 虽然SylixOS在操作系统层面可以完全脱离美国 , 但从生态来讲还存在一些依赖 , 从一个操作系统建立到嵌入式生态的完善需要时间 。多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人员采访的人士均表示 , 中国在网信领域实现自主可控 , 既需要创新 , 也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 穆森对《环球时报》采访人员坦言 , 在涉及大量敏感技术的航天领域 , 中国一直受到外国限制 , 这也迫使航天系统必须独立自主进行研发 , “我们很多东西都是先用能用的东西 , 然后再慢慢创新、改革 , 才发展到现在的程度” 。 “目前 , 中国网信领域也是在进行阶段性替换 , 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 但基本逻辑已经打通 。 ”在中国探索自主可控的关键软硬件之际 , 一些外媒开始关注中国是否会脱离现有的国际体系 。 “必须强调 , ‘技术脱钩’是美国强加于中国的 , 而非中国主动这么做的” , 倪光南表示 , “中国向来主张开放创新 , 这也是我们会坚持的 。 但中国认识到 , 很多关键技术我们从外人手中拿不到 ,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 因此必须对未来的各种情况有充分准备 。 ”韩辉认为 , 中国追求的并非全部国产化 , 也不是闭门造车 , 而是要避免关键点被“卡脖子” , 比如芯片制造、操作系统 , 只要掌握了这些技术 , 就不会受制于人 , 反而可以利用这些关键点整合优化中国相关产业的供应链和市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