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沈云如和他的三十三个“亲人”长兴民警两年奔波数万公里为无户口人员解决落户难题
眼前的汉子 , 黝黑瘦小 , 在人群中毫不起眼 , 说起话来还带着几分腼腆 。
整整两天 , 我们跟着他在镇上走街串巷 , 即便是路边一条不起眼的小径 , 他也熟门熟路 。
迎面走来的男女老少 , 纷纷停下脚步 , 唤一声:“沈警官好!”此时的他 , 腼腆褪去 , 满脸笑意 。
正是他 , 在两年间奔波数万公里 , 帮助33名无户口人员找回身份 。 如今 , 他们都成了他的“亲人” 。
本文插图
沈云如(左一)到群众家中回访 , 了解他们的生活近况 。
他叫沈云如 , 是湖州市长兴县公安局虹星桥派出所的民警 。
“每一个名字背后 , 都是群众的信任和托付”
今年54岁的沈云如话不多 , 却实在 。 他说 , 穿上了警服 , 就见不得老百姓受苦 , 无户口人员也不例外 。
无户口人员 , 这些无法证明公民身份的人 , 在入学、就业、结婚、生育、社交、出行等方面 , 都会陷入常人无法想象的困境 。
2018年 , 沈云如响应长兴县公安局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 , 主动申请从条件好、离家近的城区派出所来到距县城10多公里的虹星桥派出所 , 做户籍工作 。 履新不到1个月 , 他就走遍了辖区的17个行政村 。
这位逢人就留下联系方式的“大盖帽” , 很快获得了村民的信任 。 一次下村 , 有人偷偷拉住了他问:“我有个亲戚 , 从没办过户口 , 能不能帮帮她?”
沈云如当天就找上门去 。 在一个自然村里 , 他见到了19岁就从贵州远嫁而来的王林(化名) 。 30年都没有身份证的王林 , 找工作没人要 , 生病进不了大医院 , 丈夫去世后生活更加艰难 , 只能在村里打零工维持生计 。
看着住在两间简陋平房里的王林母子俩 , 沈云如心里难受:“我一定把你的身份找回来 。 ”那天 , 他把这件事记在本子上 , 更记在了心头 。 从此 , 沈云如踏上了为村民寻找身份的漫长之路 。
这是一个谨慎而又艰难的过程 , 走访调查、信息采集、DNA和人像比对……每一项都考验耐心和细心 。 沈云如不仅上班时间为王林奔波 , 还搭上了大量休息日 。 有一回 , 听说邻村有一名能提供信息的村民 , 他下班后开着私家车一路找过去 , 回到家已是后半夜 。
整整5个月 , 上万字的调查证据和笔录 , 终于让王林拿到了生平第一张身份证 。 在沈云如的帮助下 , 她还办好了低保 , 在邻镇环卫所找到了工作 。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 , 不少有户口问题的村民找上门来 。 沈云如把他们的信息一一写到A4纸上 , 放在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 , 每解决一个就用笔在上面勾掉一个 。 两年过去 , 这些纸张已微微泛黄 , 33个名字前面都已经打上了显眼的“” 。
解决一个“黑户”已是难事 , 何况33个!这份名单 , 沈云如小心翼翼地保存着 , 他说:“每一个名字背后 , 都是群众的信任和托付 。 ”
“7月1日 , 这生日是沈警官帮我挑的”
跟着沈云如在村里走 , 他熟得就像是本村人 。 村民们看到他也不见外 , 拉家常、问政策 , 到了饭点 , 争相邀他到家吃饭 。 此刻 , 拿着回访记录本的沈云如像回家般轻松自然 , 话也多了起来 。
正是在这种热络和亲切的氛围中 , 人们将信任甚至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他 。
2019年4月 , 贵州人张芹(化名)的女儿找到沈云如 , 希望其帮助解决母亲的户口问题 。 查清张芹的原籍信息后 , 沈云如多次和当地联系 , 才让她回老家办户口 。 因为没有身份证无法购买火车票 , 沈云如特意联系铁路公安 , 并送张芹上了火车 。 可从8月等到11月 , 由于对落户流程不熟悉 , 户口迟迟没有办下来 , 无奈的张芹打来电话:“沈警官 , 您能不能来一趟?”
在常人眼里 , 这显然是个过分的要求 , 也不是警察的工作职责 , 沈云如大可不必跑这一趟 , 可他并不这么想 。 “老人家家庭条件一般 , 多待一天就多一天费用 。 ”接到电话的第二天 , 沈云如就一路急行军 , 清晨5时从长兴出发 , 坐大巴、乘飞机、挤公交 , 见到当地工作人员 , 他又是讲政策又是打感情牌 , 当天17时 , 张芹终于拿到了临时身份证 。
推荐阅读
- 特朗普坏就坏在他的大嘴上
- 姬安宁:姬安宁的六副面孔
- 张子强|大盗张子强被枪决后,他的资产有多少?他的妻儿如今过得怎么样?
- 这么大岁数的老头还敢骚扰女性,谁给他的胆?
- 南国今报|可敬!广西一28岁男子意外死亡,家人将他的遗体器官全部捐出
- 热竞技中超:韦世豪的脾气决定了他的上限
- 特朗普今早连发6条,暴露了他的颠覆策略
- 如果拜登当选,他的政纲有哪些看点?
- 拜登开始庆祝胜利,但他的战斗也才刚刚开始
- 福建老人|福建老人凌晨被人放火烧死了,放火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二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