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终代曹魏!,三国之司马懿父子三代努力( 五 )


王凌、毋丘俭相继被诛灭 , 使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内不自安” , 于是“收众心" , "养死士” , 以防有变 。 257年(甘露二年) , 司马昭特地派心腹贾充去诸葛诞处"慰劳" , 以观察其动静 。
贾充试探说:“京师的诸贤人 , 都愿意曹魏政权禅让给司马氏 , 你以为如何?"
诸葛诞大怒 , 表示坚决反对 。 为了激诸葛诞早反 , 以便师出有名 , 司马昭升任诸葛诞为司空 , 召他回京城 。 诸葛诞果然疑心害怕 , 便起兵反对司马昭 。
【读史|终代曹魏!,三国之司马懿父子三代努力】诸葛诞起事后 , 采取联结东吴 , 拒守扬州 , 以逸待劳的方针 。
东吴派投降过来的文钦领兵支援 , 并另行发兵救应 。 诸葛诞调动十几万大军 , 拒守扬州 。 司马昭亲自督军26万南征 , 费了很大力气 , 才把诸葛诞围困于寿春 , 又分兵堵住东吴的救兵;第二年 , 终于攻破寿春 , 将诸葛诞杀死 。
司马昭镇压诸葛诞之后 , 司马昭为丞相、晋公 , 把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自己手里 。
读史|终代曹魏!,三国之司马懿父子三代努力
文章图片
07、司马代魏
260年(甘露五年) , 魏帝曹髦见威权日去 , 迟早要被废掉 , 想作最后挣扎 。 他召来侍中王沈、尚书王经和散骑常侍王业 , 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 , 路人所知 , 我不能坐在这里 , 等候被他废掉的耻辱 。 现在你们应当和我一起行动 , 讨伐司马昭 。 ”
王经说:“如今大权在司马昭手中 , 朝廷官员都为他效力 。 我们掌握的兵甲太少 , 没有力量对付他 。 这样做太危险了 。 "曹髦不听 , 从怀中掏出写在黄色绸缎上的诏书 , 投到地上 , 说:“我的主意已定 , 即令身死 , 也不可怕 , 何况还不一定死!“于是率领左右侍从出击 。
这时王沈、王业已向司马昭报信 。 曹髦的进攻 , 自然是以卵击石 , 结果失败被杀 。
曹髦死后 , 司马昭又立了14岁的陈留王曹奂为帝 。
这时 , 司马氏的政敌 , 几乎被清除殆尽 , 司马昭真的要当皇帝了 。 但他考虑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前 , 最好再建立些“功业” , 多捞些政治资本 。 263年(景元四年) , 他命令邓艾、钟会率军灭蜀 , 就是出于这种考虑 。
264年 , 司马昭称晋王 , 立他儿子司马炎为王太子、副相国 , 抚军大将军 。 第二年 , 他没来得及当皇帝就死了 , 把皇帝的宝座留给了他的儿子司马炎 。
司马炎先继承晋王王位 , 不久 , 曹奂“禅让" , 司马炎称帝(史称晋武帝) , 建立晋朝 , 历史上称为西晋 。
从249年司马懿杀掉曹爽 , 掌握曹魏政权 , 到这时已过去十七个年头 。 在这十七年中 , 司马氏维护家族内部的团结 , 打击敌对势力 , 取得相当成功 , 同时也多少顾及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 注意缓和阶级矛盾 。 所以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 , 所遇到的阻力是不大的 。
早在邓艾、钟会率军伐蜀时 , 吴国的屯骑校尉张悌就曾评论说:“曹丕、曹叡时 , 刑罚繁多 , 徭役沉重 , 东西征伐 , 没有安宁的时候 。 司马懿父子多次立大功 , 掌权之后 , 减免老百姓的一些沉重负担 , 关心他们的疾苦 , 民心归于他们已经很久了 。 所以淮南三次反叛(指王凌、毋丘俭和诸葛诞) , 腹心之地井未扰乱;曹髦被杀 , 四方也未骚动 。 他们任贤使能 , 各尽其心 , 统治的根基已经巩固 。 ”
这段话 , 概括了司马氏取得成功的一些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