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穆长春:数字人民币发行不靠行政强制,老百姓兑换多少发多少( 二 )


首先是和大家梳理一下文章中提到的关于数字人民币的概念 。 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 , 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 , 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 , 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 , 与纸钞和硬币等价 , 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 , 支持可控匿名 。
这一概念还是比较技术的 。 把这些概念讲清楚 , 需要一些时间 。 今天时间有限 , 我将其中的两个点挑出来说说:
一个是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另外一个点是和纸钞和硬币等价 , 换句话说 , 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M0 , 也就是流通中的现钞和硬币 。
一、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 。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早期 , 支付靠物物交换 。 之后一些稀有、珍贵的容易保存和携带的物品 , 比如说贝壳就成为了一般等价物 , 再后来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 , 开始出现铜、铁、金、银等金属货币 。 印刷技术成熟后 , 纸质形态的银行券出现 。 再后来以国家信用为支撑 , 由中央银行中心化发行的法定货币逐渐取代了银行券 , 完成了从金属货币到纸钞和法定货币的演化 。 所以说我们现在的数字人民币并不是一种新的货币 , 实质上它就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 , 也就是说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形态 。
最近大家听过一个谣言 , 说深圳二手房的交易 , 有的交易人被迫收数字人民币 , 还不让兑换黄金 , 也不让兑换外币 。 首先说说我们在深圳的试点 , 大家听到的是我们在罗湖区发数字人民币红包来促进消费 , 并没有试点二手房场景 。 另外数字人民币和纸钞和硬币是等价的 , 纸钞能买的东西 , 数字人民币都能买 , 纸钞能兑换的外币 , 数字人民币当然也能兑换 , 所以大家不要担心 。
二、数字人民币M0的定位 , 是由货币的发展形势和规律决定的 。
随着技术进步 , 需求推动 , 法定货币的形态逐步从实物形态向数字形态演进 。 同时在历史上 , 每一次技术进步 , 都会催生私铸和官定货币的博弈 。 民间货币的发行者自己决定钱币的重量、成色和标准 , 这就加大了社会成本 。 近几年比特币和Libra等全球性稳定币也在试图发挥货币的职能 , 但是能不能发挥货币职能大家是有争议的 , 这样又开始了新一轮私铸和法定货币的博弈 。 这些加密资产以去中心化地方式来处理支付交易 , 会侵蚀国家的货币主权 , 对于我们来说 , 现钞的数字化的压力越来越大 。
同时 , 移动支付现在已经成为了系统重要性的金融基础设施 , 一旦出现任何风险 , 比如说财务风险或者是操作风险 , 都会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 威胁金融稳定 。 另外 , 虽然目前现金使用量下降 , 但是绝对量还在增长 。 这就说明零售环节的法定货币数字化供给并未跟上需求变化 , 特别是在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 , 金融服务覆盖不足 , 公众对于现金依赖度比较高 。 对于一些数字弱势群体 , 比如说有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排斥使用智能终端的人 , 对于这些人 , 电子支付的发展不仅没有提高金融的包容性 , 反而出现了金融排斥现象 。 货币本来就是一个公共产品 , 是为社会所有群体来服务的 , 应该为包括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老百姓提供普惠性的、使用方便的、数字化的央行货币 。 所以说货币发展的历史趋势和需求的变化都要求我们在供给侧做文章 , 利用新技术对M0进行数字化 , 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通用型的基础货币 。
在这一过程中 , 数字人民币应该坚持央行中心化监管 。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 , 是发行银行 , 是银行的银行 。 从这一定义上可以看出来 , 中央银行的出现不是政府强加给市场的 , 而是市场驱动的产物 。 历史上 ,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 , 市场各方发现 , 只有集中化管理商业银行体系的铸币储备 , 实现集中清结算安排 , 才能降低清结算成本 , 避免出现周期性的金融风险 , 这种需求推动了现代中央银行的诞生 。 由央行中心化垄断发行货币 , 也是市场降低交易成本要求的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