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百度重回电商赛道,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三 )


本文插图


百度此番发力电商 , 是能最快带动度小满的这一移动支付产品发育的措施 。 目前 , 在百度APP购物频道内 , 用户购买商品进行支付时 , 度小满支付位于支付方式的第四顺位 , 前三位分别为支付宝、花呗和微信支付 , 由此可见 , 百度电商虽然极力迎合用户的支付习惯 , 将别家的支付产品放在前面 , 但借势扶持度小满的盘算昭然若揭 。
但百度重回电商战场 , 不管是为智能硬件和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推广铺路 , 还是为大举扶持度小满作准备 , 摆在百度面前的终极问题是:百度究竟有没有电商基因?
先天不足的电商基因
最近上线的电商频道顶多是百度将电商业务明面化的标志 , 百度其实早早就将搜索引擎和电商推广深度融合了 。 比如 , 用户搜索「牙膏」 , 不仅会出现牙膏的相关资讯连接 , 也会出现牙膏的商品链接 。 目前 , 百度在搜索引擎端不仅为京东、苏宁、唯品会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商品引流 , 也为度小店引流 , 随着百度在电商领域的步伐加大 , 未来不排除会在搜索引擎端加大对度小店的引流力度 。

截至去年8月 , 百度APP日活跃用户量已突破2亿 , 其引流能力毋庸置疑 , 但在变现的逻辑上仍然值得商榷 。 消费者使用淘宝等电商APP , 是因为先产生了购物的欲望 , 从而打开了电商APP , 对商品进行搜索和选购 。 但用户使用百度时则不然 , 例如 , 当用户搜索「水牙线」的时候 , 更多的是想知道水牙线是什么东西 , 而不是真的产生了够买水牙线的欲望 。
这样一来 , 百度通过搜索引擎在电商方面的转化效果便十分有限 , 依赖搜索引擎推行度小店等电商业务也不会取得重大突破 。 也许是为了避免这样的局面出现 , 百度将购物频道的重心放在了零食、水果、土特产等快销品上 。 快销品的单价低、且刚需性强 , 潜在复购率高 , 是试错率相对较低的产品品类 , 即便失败了也不足为惜 。
互联网|百度重回电商赛道,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本文插图
百度APP电商频道

百度方面近期接受媒体询问时表示 , 百度移动生态全面服务化不断升级 , 以满足用户不断升级的移动需求 , 而电商是百度服务化的重要一环 。 百度通过「服务化」这个万金油式理由 , 解释自己的电商布局 , 但也侧面反映了未来将持续推进电商布局 。 但等到百度全方位发力电商之时 , 依然要面对转化效果不足的问题 。
百度作为一个链接人和信息的入口 , 确实可以做到一定的强化用户购买欲望的作用 , 但为其他平台导流并收取服务费还好 , 若是全面扶持自家的电商平台 , 如果价格没有优势 , 极可能是替他人做嫁衣裳 , 即消费者产生购物欲望后 , 跑到其他更有价格优势的电商平台购买 。
而提高价格优势 , 则需要对商家侧和供应链侧进行整合 , 或模仿拼多多大打补贴战 , 但无论哪一种路线 , 都不是百度可以轻易承受的 。
综合来看 , 百度的电商基因先天不足 , 作为掌握数据的第三方 , 为电商平台导流效果尚且有限 。 如今亲自进军电商 , 如果不走结合AI生态的差异化电商路线 , 百度很难寻得出路 。
掉队之下 , 电商是唯一突破口?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 , 百度现在已跌落至互联网行业第二梯队 。 10月10日 , 北京市工商联发布的2020北京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中 , 百度排名第七 , 前四均为互联网或科技企业 , 依次为京东、联想、国美、小米 。
百度的掉队 , 除了老生常谈的「价值观」和「过分追逐业绩增长」之外 , 没有建立良好的用户关系、过分依赖B端营收也是重要原因 。
纵观当下的互联网头部企业 , 主要有两种类型 , 一种是消费类平台 , 例如淘宝、美团 , 主要营收是服务费和佣金;另一种是内容类平台 , 比如新浪微博和字节系产品 , 主要营收是广告 。 但是百度的角色很尴尬 , 因为它既不是电商或服务型平台 , 也不是内容平台 , 而是内容入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