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古时候罪犯画像那么失真,真能逮到人吗?奥秘在画像的最后一行字

众所周知 , 官方在抓捕一些重犯时 , 会在全国范围内下发通缉令 , 逃犯或者疑犯的照片会发布在各地布告栏或者网络上 ,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发动群众的力量 , 尽早尽快抓捕逃犯 。正如《老子》所曰:“天网恢恢 , 疏而不失 。”强有力的社会监督下 , 一般很快就能将嫌疑人抓捕归案 。而在古代 , 通缉令 , 即“海捕文书” , 也是官方追捕逃犯的重要辅助手段 。
在这种海捕文书中 , 除了会交代清楚逃犯的姓名、年龄和籍贯之外 , 通常还会附上逃犯的画像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 , 都可以看得到衙门张贴海捕文书的桥段 , 通常它们会被张贴在城门或者人群密集处 。
不过古代没有拍照技术 , 所以许多通缉令上的画像与真人相貌相去甚远 , 除了一些有特殊标志的人 , 比较易于辨认 , 其他的人就算站在通缉令旁边 , 可能都完全不像 。
书法字画|古时候罪犯画像那么失真,真能逮到人吗?奥秘在画像的最后一行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装剧中的海捕文书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 不是因为画师的技术差 。而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 , 画师根本就没有见过逃犯 , 因此只能根据一些传言来画肖像了 。而且这种画像传到别的村镇或者州县时 , 又要被别的画师临摹 。这样一来 , 画像与本人天差地别 , 也是相当意料之中的事情 。
所以这种情况不由得令人质疑 , 凭着这样的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事实上 , 能的 。通缉令上注明了罪犯的年龄和籍贯 。俗话说:一方水养一方人 , 这些信息也透露了逃犯的口音 。
古代不像现代这样交通便利 , 天南海北都可以迅速到达 。
书法字画|古时候罪犯画像那么失真,真能逮到人吗?奥秘在画像的最后一行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书法字画|古时候罪犯画像那么失真,真能逮到人吗?奥秘在画像的最后一行字】▲衙门官差展示海捕文书
古代的大部分人可以说终其一生也没有出过远门 。所以在城镇中出现了外地人是很显眼的 , 而这个陌生人就算与通缉令上的画像长得不一样 , 只要他说话的口音与通缉令上描述符合 , 就多半都会被举报的 。
一旦被举报 , 官差就会将之拿下 , 进一步审讯 , 如果能证明自己的身份 , 那么自然会被释放 , 但是这样也会造成一些冤假错案 , 而且会出现抓捕率虚高的状况 。
所以还有另一个制度 , 古时候大多实行连坐制度 , 所谓连坐 , 就是将每个地方划分为区域 , 这个区域内的人如果有犯罪活动或者有逃犯 , 却没人上报 , 那么这一整片区域的人都是要受到责罚的 。所以一般来说只要有陌生人 , 不管他是不是逃犯 , 一般老百姓都会去报告官府的 。
书法字画|古时候罪犯画像那么失真,真能逮到人吗?奥秘在画像的最后一行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代路引
还有一个因素 , 就是身份证明 。封建社会时期 , 政府一般都会严格限制人口流动 , 如果有人需要外出到别的地方 , 超过一定的距离 , 就需要向官府申请“路引”之类的文书 。
例如明朝时期 , 政府就规定 , 如果要离开自己的居住地超过百里 , 就需要办理路引 。
通俗地说 , 路引就是个通行证 , 不管是不是逃犯 , 如果没有这个东西 , 那么也是要接受责罚的 。例如元代的杂剧《幽闺记·文武同盟》就有情节提到过路引:“你去渡关津 , 怕有人盘问 , 又没个官司文凭路引 , 此行何处能安顿?”
书法字画|古时候罪犯画像那么失真,真能逮到人吗?奥秘在画像的最后一行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