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穷根”的人们——青海省海东市脱贫攻坚五记
拔“穷根”的人们——青海省海东市脱贫攻坚五记(报告文学)
【中国扶贫十二章 ⑨】
青海省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贫困地区为一身 , 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 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覆盖全省 , 脱贫攻坚、防止返贫的难度非比寻常 。
作为青海省最大的农业区 , 海东市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 , 分别占全省的40%、30%、34% 。 作为全省贫困面积最大 , 贫困人口最多 , 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 , 青海省能否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 海东市至关重要 。 海东市是国家六盘山山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 , 除互助土族自治县是省定贫困县以外 , 其余5个县区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
如今 , 海东市圆满实现了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清零”目标 。
主战场取得辉煌胜利 , 有力保障了青海省脱贫攻坚战役获得全面胜利 。 如今 , 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1622个贫困村、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 困扰青海人民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 , 得到了历史性的解决 。
羊起台村 搬家记
正值而立之年的余万红 , 是条有勇有谋敢担当的汉子 。 当他接到家人的电话 , 得知老家山体下滑、濒临灭顶之灾时 , 他的手开始发抖 。
同伴们很少看到有什么事情 , 能让余万红这样紧张 。 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 。 从当初在西宁城求爷爷告奶奶地找活路 , 到现在发展壮大成有50多人的公司 , 什么样的难肠事没遇到过?什么样的苦黄连没吞咽过?可是 , 谁也没见余万红惊吓成这般模样 。
那是2016年夏季的一天 。 余万红后来回忆说 , 这是他人生的一个分界点 。 那时 , 余万红和他的族人、乡亲 , 已经是西宁城里赫赫有名的水暖维修、疏通下水的“劲旅” 。 羊起台村历来出水暖维修人才 , 有在城市打工的历史 。 余万红的这支“部队”发展态势很好 , 部分业务已经打入西北重镇兰州城 。
“可是 , 这有什么用?最多不过是我们这些人富了 , 跟我出来的姑舅们富了 。 闭上眼睛 , 我的脑子里就是羊起台村的父老 , 是不能出去打工的乡邻们 。 他们的日子还在磨呢 , 还在推呢 , 还作难着呢 。 ”
余万红安排好公司的事情 , 决定回家看看 。 出西宁城 , 过平安驿 , 汽车到了古代南凉国都城——现在为海东市政府所在地乐都 。 乐都古称湟州 , 为丝路关隘 。 1974年 , 在乐都柳湾出土了大量远古彩陶 , 成为轰动世界的考古大事 。 余万红的老家就在这里 , 只不过 , 并不是位于肥美的平川台地 , 而是在山里 , 要经过九曲十八盘之后 , 才能到达的山坡洼地 。
清风夹杂着果树的味道 , 带来家乡的记忆 。 离村庄越近 , 山体上新开的裂缝大沟就越明显 。 余万红的心情不由得沉重起来 。 近些年来 , 地质灾害频发 , 让本不富裕的羊起台村群众提心吊胆 。
当晚 , 余万红就加入了村里值守的队伍 。 他知道省国土厅的同志们已经几次勘测 , 建议羊起台村整体搬迁的报告正在拟订 。
羊起台村本是贫困村 , 乐都本是国家级贫困县 。 村子搬到哪里 , 能否找到可持续发展路径 , 是摆在羊起台村每个人面前的难题 , 更是对乐都区、海东市的当家人的考验 。
逢战先选将 。 谁来勇当领头羊?多方考察后 , 蒲台乡的领导锁定了余万红 。 余万红的人品、能力、责任心都没得说 , 可是他的事业正蒸蒸日上 , 能舍得下自己的产业而给村里拼死拼活谋发展吗?
和余万红谈话之后 , 乡干部把心放到腔腔里了 。 余万红的回答是:“我是羊起台村的人 , 只要父老信任我 , 我抛家舍业也要干好这活儿 。 我是共产党员 , 组织安排我干什么工作 , 我就干好什么工作!”
2017年 , 在党的易地扶贫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下 , 羊起台村要搬出大山了 。 余万红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 摆在眼前的第一道难题是 , 要离开祖祖辈辈的居住地 , 众多父老心有不舍 , 心疼耕地会荒 , 心虑搬出后生活会成问题 。 余万红和村干部一家家入户唠家常 , 讲政策 , 介绍脱贫致富的生产方式 , 终于打消了乡亲们的疑虑 。
挠头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 有一段时间 , 余书记风风火火地早出晚归 , 村人知道余万红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 , 正在给羊起台村寻找新的家园 。 一个好消息传来了:“没想到我们能搬到离县城只有两公里的碾伯镇高家村!”羊起台村祖祖辈辈出山不易 , 更别提进城了 。 老汉们扶着余万红的肩膀说:“娃娃 , 我们真的成了城里人?高兴啊!”余万红笑呵呵地回答:“大大们把心放宽 , 我们就在支扎(这里)安家了!”
余万红和城建部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同志 , 和村里的老人、能人争分夺秒地设计新村建设图纸 。 这是苦干的一年 , 余万洪扎起帐篷驻守工地 , 事无巨细地操心跑腿 。 蒲台乡党委书记李福海到工地调研时 , 正值六一儿童节 。 那天阴雨绵绵 , 工地泥泞难行 。 李书记好不容易在一堆“泥猴子”中找到和工人们一起干活的余万红 , 话还没说几句 , 扭头看到余万红的两个女儿正在泥窝窝里玩耍 。 李福海当时眼睛就红了 。 交代完工作 , 李福海对余万红说:“我们都是男人家 , 吃苦受难不算啥 , 娃娃们不能像我们一样 , 在寒天苦地待着 。 我把她俩带到城里 , 让亲戚领上了好好过个儿童节去 。 ”没有多余的话 , 两个男人握别 , 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儿 。
2019年9月 , 值得铭记的日子 。 位于高家村的新址拔地而起 , 二层小楼青砖灰瓦 , 村庄道路齐整干净 , 松榆杨柳郁郁葱葱 , 真是一处好家园 。 锣鼓鞭炮此起彼伏 , 欢声笑语绕梁萦耳 , 羊起台村民踏上了通往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
“搬得出”难 , “稳得住 , 能致富”更难 。 高家村临近县城 , 与主要靠农家院发展经济的密庄村毗邻 。 乡党委政府和村支委(“两委”)商议后 , 下决心成立由羊起台村牵头的旅游公司 。 旅游公司采取“支部+公司+农户”模式 , 全力把新村打造成集特色小吃、特色物产、特色民俗、传统作坊等为一体的“美丽乡愁·家乡记忆”乡村旅游基地 。
政策好、方法好、前景好 , 公司得到了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 。 2019年“五一”开始营业 , 到年底旅客量已达3万人次 , 创收30万元 。 余万红说 , 对于原先居住在山大沟深的羊起台人来说 , 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 更重要的是 , 这让大家对于转换生产方式摘掉穷帽子更有信心了 。
挪穷窝 , 挖“穷根” , 上靠政策 , 下靠群众 , 中间的腰就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实施人 。 余万红就是这样一位称职的村级带头人 , 走过难关硬坎后 , 他的思维更加活跃开放 。 羊起台人迅速成立养殖协会 , 一方面破除群众担心老家耕地撂荒的忧虑;另一方面利用绿色农畜产品给旅游公司助力 。 土地流转了 , 资源利用了 , 收入增加了 , 羊起台村的人们 , 笑容更灿烂了 。
卓扎滩 蝶变记
祁连山自西而东蜿蜒盘旋 , 至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时 , 犹如五彩龙尾 , 留下无数巨脉奇峰 。 坐落于其支脉赤列山下的卓扎滩村 , 恰如河湟谷地孕育的一颗明珠 。
古人有句话说 , 明珠暗投 。 一个地方找不准发展定位 , 舍己之长而用所短 , 必然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 卓扎滩村的蝶变史 , 就是佐证 。
7月的青海正是黄金时期 , 大地青绿 , 万水潺潺 。 距离西宁市只有40多公里的卓扎滩原生态景区 , 游人如织 。 谁能想到这个景区 , 在几年前还是一个飞沙扬土的砂场 。 村里付出环境被破坏的巨大代价 , 每年只能得到很少的租赁费 , 实在是得不偿失 。
2014年 , 卓扎滩村换届选举 。 在外搞运输的颜章东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 他当即辞去工作 , 决心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 。 “最开始我们村‘两委’班子考虑租地 , 但收益也就四五万元 , 大家心有不甘 。 ”颜章东谈起当时的情景 , 一丝忧虑不禁浮现在脸上 。
2016年8月23日 ,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新村建设工地视察易地扶贫搬迁情况 。 同在互助县的卓扎滩村人深受鼓励 , 颜章东更感到振奋 。
砂场被关停后 , 如何做到环保和发展两手抓成了关键 。 2017年10月 ,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 颜章东等人看到了希望 , 自己不就是守着绿水青山 , 身边就有金山银山吗?卓扎滩村“两委”班子决定打造原生态旅游景区 , 让卓扎滩这颗明珠闪耀起来 。
万事开头难 , 第一件难事是资金 。 你家拿1000元 , 我家出5000元 , 家家户户都将自己的“老本”拿了出来 , 硬是筹了600万元 。 村民藏永兰东拼西凑了10000元交到颜章东手中 。 藏永兰家 , 丈夫因意外落下残疾 , 一个月仅有几百元收入 。 “入股 , 我支持颜书记 , 坚信村‘两委’班子的眼光 。 ”现在 , 藏永兰提起这事依然难掩激动 。
之后 , 乡亲们平整土地、修复河道 , 在各级党委政府、相关单位和专家的辅助下 , 景区很快有了模样 。 自2018年4月正式开建至2018年十一长假期间 , 实现门票收入30万元 。 如今 , 卓扎滩原生态景区名声在外 。
卓扎滩原生态景区开园 , 增加了村民收入 , 也解决了就业问题 。 如今 , 藏永兰不仅入了股 , 还成了景区的一名保洁员 , 每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 。 景区安置就业150余人 , 23名贫困群众从事保洁、管理等公益性岗位 。 一些村民凭借自己的手艺在景区开起了小店 , 做起了小本买卖 。 稍有财力的村民 , 则办起了农家乐 。
村民马世禄家的两个孩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 马世禄无法外出打工 , 靠低保勉强度日 。 “想不到有一天能在家门口挣到钱 。 ”村里给他在景区设置了固定摊位 , 为游客提供土族服饰摄影 。 “一天挣个一二百元不成问题!”
卓扎滩村离互助县城近 , 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 。 如何让村里的留守老人有吃有乐有人管 , 成了颜章东心里的一桩大事 。
颜章东决定向城市学习 , 开办养老院 。 他马不停蹄地与相关部门协调 , 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建起了互助县第一所村级养老院——幸福院 。 2016年 , 幸福院建成并投入使用 , 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来这里休息娱乐 , 中午有专人做饭 , 星期一到星期日天天不重样 。
2019年全村分红100余万元 , 村民的水费、卫生费、医疗保险支出 , 均由村集体经济收入统一缴纳 。
卓扎滩原生态景区一炮打响 , 颜章东开始筹谋今后的发展 。 “今天 , 生态景区是很火 , 但谁也不能保证会一直火下去 。 我们必须要两条腿走路、多路径发展 。 ”2019年 , 卓扎滩电子商务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
卓扎滩人经过难以细说的困难和挫折 , 完成了蝶变 。
卯寨 新生记
“50后”李连和从小与“穷”相伴 。 他的人生轨迹基本上是在和“穷”字作战:先是个人摆脱贫穷 , 继而带领乡亲们将“穷根”拔起 , 让祖居之地卯寨 , 脱胎换骨 , 得到新生 。
所谓卯寨 , 其实位于一条深山大沟 , 由附近三个村庄组成 。 李连和是卯寨新庄村人 。 卯寨缺水 , 在靠天吃饭的年代 , 庄稼人的生活有多难肠可想而知 。 二十年前 , 这里还流传这样的俗谚:“干旱沟 , 十年九年没坐头”“媳妇给到新庄村 , 担水担到腰弯掉”……那时 , 卯寨人喝的是窖水 , 打出一桶水 , 泥浆翻滚 , 不得不加入明矾或是豆面澄清后才能饮用 。
年轻的李连和想逃出家乡 , 逃到能够吃饱饭 , 不喝窖水的地方 。 机缘来得突然 。 1977年李连和高中毕业回家务农 , 闲时四处打工 。 有一次在一个小饭馆打工时 , 听到几个年轻人商议外出务工 。 李连和听后激动难禁 , 他放下抹布 , 上前请求:“哥哥们把我一块儿带走吧!我身子强 , 啥苦都能吃 。 ”
这个决定改变了李连和的一生 。 从此 , 他来到西宁城的建筑工地背沙子、拌水泥、学手艺 , 吃了大苦 , 也得到了回报 。 时间跳到1986年 , 李连和已经成为一家劳务公司的领头羊 。 事业蒸蒸日上 , 家乡也夜夜入梦 。 李连和决心要为卯寨做些事情 。 1997年 , 李连和一次次请来有关部门的同志和专家 , 为家乡申请饮水项目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事情最终办成了 。
荒山秃岭 , 无水无树 , 这是卯寨的现实环境 , 也是中国西部很多农业区的写照 。
把被破坏的环境修补起来!2013年3月 , 李连和像往年一样认真收看全国两会报道 。 大会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主题 , 让李连和醍醐灌顶 。
李连和决定自己出钱在卯寨的荒山土坡种树植绿 。 他投入1000万元带领村民造林守绿 , 一季又一季 , 一年又一年 , 新庄村两面的大山终于成林披绿 , 小环境、小气候得到明显改善 。 如今 , 站在山岭的观景台上望去 , 村庄绿荫环绕 , 山坡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行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
引水种树是第一步 。 2015年9月 , 海东市卯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 , 景区建设开始提速 。 与此同时 , 海东市乐都区给卯寨投入1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 , 用于民俗大院装修等项目 。 项目建成后年收入资金用于卯寨三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 如今 , 卯寨景区正在申报国家AAA级景区 , 并且计划在2018年至2022年期间陆续投资1.2亿元 , 继续完善各个项目的改造升级 。
李连和有一颗年轻的心 , 有着自己的成功论:“成功不是为了追求名利 , 而是为了对社会有所贡献 。 从小我就受过苦 , 总想有一天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 ”
勇挑重任的时刻到来了 。 2017年新庄村换届选举 , 李连和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 2018年3月 , 高庙镇决定成立卯寨景区党总支部(辖三个村党支部) , 李连和当选为党总支书记 。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 这让李连和特别振奋 。 卯寨景区党总支部决定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 , 大胆创新管理机制 。 按照资产归村集体所有 , 利益由全体村民共享的原则 , 党总支部将卯寨景区花海、民俗宾馆、设施观光采摘园、养殖场等项目 , 按照“三议一表决”的民主决策方式 , 讨论确定了项目建设和入股分红相关事宜 。
从无到有 , 由小到大 , 卯寨景区发展与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的设立 , 使得乡村旅游成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攻城梯” 。 2018年 , 卯寨景区被确定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和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 。
当梦想的光亮激励无穷的实践 , 当奋斗的基因融入追梦人的血液 , 当“小我”像潺潺溪流汇入时代的大潮 , 我们所改变的不仅仅是物质条件 , 更是生活和社会 , 心灵和历史 , 精神和生命 。
“阿牛哥”电商 扶贫记
“我的这两头牛走扶贫订单 , 比在民和本地多卖了5000元 。 ”最近 , 民和县满坪镇朵堡村低保兜底户董正辉卖了两头黄牛 , 收购者是返乡创业大学生张学荣创立的电商企业青海阿牛哥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 由于走的是无锡市滨湖区对口帮扶海东市民和县的“消费扶贫”订单 , 董正辉卖了个好价格 。
各种地方特色农畜产品初具规模 , 农畜产品如何“卖得掉、价格好”成了新问题 。 在民和县 , 返乡创业大学生“阿牛哥”张学荣正积极探索一条“电商+扶贫”的农畜产品销售路子 。
2018年 , 带着同为武汉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妻子王晶 , 张学荣回到家乡民和县做起了农产品电商 。 因为他发现 , 作为青海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 , 民和有牛羊肉、苹果、马铃薯等多种高品质农产品 , 但如何商品化、品牌化是个难题 , 卖到江浙沪好像更不可能了!
创业一年多以来 , 张学荣通过不断的产品挖掘、包装优化、物流改进 , 2020年公司销售民和农畜产品总额预计突破1500万元 , 其中近半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兜底户 。
经过多年积累和脱贫攻坚产业振兴 , 民和县已初步形成牛羊肉、马铃薯、中药材、高原苹果四大特色农业产业 。 在民和县电商服务中心 , 主任甘万旺介绍 , 电商对这四大特色农业产业的牵引已经凸显 , 电商扶贫订单倒逼农牧民不断改良品种、改进技术 。
对此 , 作为和农户联系最紧密的电商企业负责人 , 张学荣感受很深 。 “就拿苹果来说 , 很多果农为了地里多产一点 , 在苹果园里套种核桃 , 但是核桃对土地肥力消耗太大 , 严重影响苹果品质 。 为此 , 我们和签约农户提前约定 , 有核桃树的苹果地里产的苹果我们不收购!”一个订单、一份合同 , 给贫困户果农吃了“定心丸” , 但也上了“紧箍咒” 。 “按订单生产经营 , 按合同种植养殖”正积极促进企业和贫困户实现双赢 。
当电商零售逐渐走向成熟 , 阿牛哥的客户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买肉消费 , 他们希望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 , 参与到“消费扶贫”的具体细节中来 。
今年7月 , 青海阿牛哥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江苏省援青干部、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驻民和县官亭镇别落村工作队 , 在网络平台发起“扶贫羊认养计划” , 让客户下单认养一只贫困户家的羊 , 春节前夕由阿牛哥公司完成屠宰、包装后快递给客户 , 认养人可以随时通过视频观看自己认养的羊 。 效果之好 , 出乎意料 。
“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贫困户养羊怕卖不出去的顾虑 , 而且实现了资金提前到账 , 贫困户可以用来购买羔羊 。 ”张学荣说 , 由于是首次尝试 , 今年只能认养羊 。 明年 , 民和县贫困户养殖的牛、羊、猪、鸡甚至果农种植的苹果树都可以尝试认养模式 。
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 , 青海需要很多“阿牛哥”让贫困地区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市场 。
隆治 “铁娘子”记
蒙蒙细雨中见到了传说中的扶贫攻坚“铁娘子”——民和县隆治乡桥头村第一书记李玉兰 。 一时间 , 很难让人把她和去年130户村民在一份民意书上摁下红指印、坚决挽留的那位即将退休的第一书记联系起来 。
李玉兰年近六旬 , 却步履稳健 , 眉宇间透露着坚毅气息 。 她身材中等 , 皮肤黝黑 , 从相貌上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 。 我们的话题从村民的挽留开始 。
“我的身体也不是太好 , 可是谁也无法面对村民诚恳的眼光硬下心肠 。 只要组织和群众信任 , 我就再干下去……”李玉兰声音平和 , 却带有暖人暖心的力量 。 “走 , 我们上村里去 , 到老百姓家看看 。 脱贫攻坚政策暖了多少人 , 聚了多少颗心啊!”
汽车七盘八绕 , 终于停在垣上的村庄 。 我以为会看到令人心酸的贫困家庭 , 结果判断错误 。 敲开这大山沟里的一户户人家 , 扑面而来的是生活得到巨大改善、并且持续在改善的那种欣喜气氛 。 当然还不能和城市富裕人家相比 , 还能找到几年前留下的困窘痕迹 , 然而 , 家家户户已经摆脱了贫困 , 实实在在地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
家家把李玉兰当作亲人 , 人人对李玉兰笑脸相迎 。 “李书记家里坐!”说话的人叫李成瑾 , 他家共六口人 , 其中五人患病 , 2018年因病返贫 。 李玉兰等人介绍他的儿媳到村扶贫产业基地工作 , 又帮他家盖新房、做好医疗保障 。 眼看要被疾病压在贫困泥潭里的一家人 , 驶过了暗礁险滩 。
【|拔“穷根”的人们——青海省海东市脱贫攻坚五记】“李书记来了 , 快喝茶!”“李书记到我们家尝点茶饭来!”贫困户赵小莲、赵德英等人说 。 群众对于驻村第一书记浓浓的热情 , 打动了我们 。 我知道 , 每一户人家都有一个饱满的故事 。 故事里有苦涩和心酸 , 更有温暖和明亮 。 来不及一一记录这些散发人间温暖的故事 , 但是能感受到作为党在基层、党在农村、党在群众中的代表 , 李玉兰书记在桥头村的工作成效 。 翻读李玉兰的民情日记 , 让人真切地认识了这位毕业于新疆石河子农学院 , 长期和土地、农民打交道的女子 , 感受到了她为那些看似平常却非凡的工作所倾注的心力、体力和感情 。
这时 , 你会发现李玉兰的刚毅健朗之气 , 而这种气质的核心 , 则是善良和柔情 。 她吃透政策、用足政策 , 给贫困户贴心贴肺出谋划策 。 “我们拉把拉把 , 他们就站起来了 , 就会念共产党的好 。 我是共产党员 , 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情义 。 ”
不把贫困户帮到底誓不罢休 , 不把村集体的事情干好绝不收兵 。 我开玩笑说:“隆治乡需要你这样子的铁娘子 。 ”李玉兰笑了:“走 , 我带你们去看看另一个铁娘子!”
汽车开动 , 直奔那片垣上养殖场地 。 2016年以来 , 隆治乡桥头村的500亩葵花年年挂盘结籽 , 照亮了大山深沟 , 照亮了桥头村人的心 。 隆治乡上百年的种植梨树历史 , 也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 每逢4月 , 上万株雪白梨花吐芳布香 , 吸引甘青两省游客纷至沓来 。
李玉兰带着一位女子从田间地头走来 。 “这是铁总 , 光林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铁令梅!”握手 , 带着劳动者的劲道 。 铁令梅很少说话 , 只是诚意满满地把我们让进办公室 。
“要说铁娘子 , 铁总才能算得上 。 ”李玉兰笑呵呵地说 。 几年前 , 铁令梅还在民和县城开出租车 。 她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发出的“脱贫攻坚战”动员令 , 决心干件大事儿 。
铁令梅找到了第一书记李玉兰说出了计划:卖掉出租车 , 拿出所有家底 , 在撂荒的土地上种下绿色的希望 。 李玉兰大喜 , 两位铁娘子合计好了 , 马上行动 。 山梁梁上通水了 , 山梁梁上通电了 , 山梁梁里的荒地拾掇好了 。 两位铁娘子和乡党委书记朵兴峰、村支书李进忠 , 满怀信心地筹划光林种植合作社的未来 。
“没有这两位铁娘子 , 就不可能有百亩葵花 , 万株梨树 。 ”“她俩是焦不离孟 , 孟不离焦啊 。 ”乡党委书记朵兴峰这样回应 。
走出办公室 , 群山如浪 , 田野开阔 。 时间不对 , 当然看不见万株梨花的美景 , 也没有看到大片金黄的葵花 。 “因为疫情 , 今年合作社果断缩小向日葵种植规模 , 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 ”铁令梅解释 。 隆治土肥质好 , 富硒含磷 , 农产品特别受欢迎 。 头茬甘蓝 , 二茬菜瓜 , 早就被兰州的超市订购 。 现在满眼是辣椒茄子西红柿 , 予人丰收的喜悦 。
“用好土地 , 中国人就能养活中国人 , 就能让中国人过上好日子 。 这几年 , 我清清楚楚地看到贫困户从哭到笑的过程 , 他们的吃饭、住房、就医、孩子入学等等问题逐一解决了 。 他们对党的感谢是那么真诚 , 对生活的希望是那样质朴 。 这不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吗?”
在回程中我不断重播李玉兰所说的这段话、品味这段话 , 直到暮色轻轻地缠绕在座座青山上 。
(作者:郭建强 , 系青海法制报社总编辑)
推荐阅读
- 浪胃仙|泡泡龙的离世给所有吃播提了醒,浪胃仙顺势决定“转行”,新职业认真的吗?
- 结核|再见吧,“结核君”
- 感受松软海绵蛋糕“弹弹弹”
- 精河县精深加工,把每颗枸杞都“吃干榨尽”!
-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迁都”猜想|自然灾害说:洪水、地震等致三星堆古城毁亡
- 农民|春分时节小麦田间管理,做好这些工作,高产又优质
- 猴面包树|这种树“能吃能喝还能住”,养活无数非洲人,引进中国后画风变了
- 早餐的新吃法,“透明饺子”简单好学,孩子看了都超级爱吃!
- 想吃点心不用买,教你在家做“驴打滚”,不用烤箱,软糯香甜!
- 它,有“蔬菜之王”的美称,炒一炒就出锅,清爽可口,好吃不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