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1942:飞虎队将军陈纳德和他的美国志愿者

飞虎队(二战时在中国作战的美国志愿航空队)将军陈纳德遗孀陈香梅3月30日在华盛顿家中去世 , 享年94岁 。 我们刊发本组影像 , 纪念那个逝去的时代 。1941-1942:飞虎队将军陈纳德和他的美国志愿者
▲ 脸刮得干干净净的克莱尔·陈纳德上尉 。 这幅照片大约摄于 1930 年秋天 , 当时陈纳德刚被选送到空军战术学院 。 尽管只有 37 岁 , 但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 10 岁 。 (图片来源: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1941-1942:飞虎队将军陈纳德和他的美国志愿者
▲ 1935 年的“飞行秋千三人组” 。 他们斜靠着一架波音 P-12 战斗机 , 左起依次为比利·麦克唐纳、陈纳德和威廉姆森 。 被美国陆航部队拒绝聘任后 , 麦克唐纳和威廉姆森两位中士飞行员选择退伍并前往中国 。 (图片来源: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1941-1942:飞虎队将军陈纳德和他的美国志愿者
▲ 在崇山峻岭遍布的中国西部边陲 ,征召来的劳工凭借手工工具和人力建造了滇缅公路 。 三年时间里 , 在仰光和重庆之间长达 2,000 英里的生命线上 , 滇缅公路成为一条举世闻名的交通线 。 (图片来源:美国国家档案馆)1941-1942:飞虎队将军陈纳德和他的美国志愿者
▲ 哈维·格林劳和奥尔加·格林劳在昆明城外的巫家坝机场 , 两人身穿带有肩袢和飞虎队胸针的志愿航空队制服 。这幅照片拍摄于 1942 年 4 月 ,哈维· 格林劳时年 44 岁 ,奥尔加·格林劳比他年轻 10 岁 。1941-1942:飞虎队将军陈纳德和他的美国志愿者
▲ “你们将受陈纳德上校指挥 , 保卫这条直通云南昆明的公路 。 ”在深达 1 英里的湄公河和怒江峡谷中 , 这条公路犹如圣诞蜡烛一般蜿蜒曲折 , 迫使运输卡车来回拐弯前进 。 (图片来源:美国国家档案馆)1941-1942:飞虎队将军陈纳德和他的美国志愿者
▲ 1942 年 1 月 , “地狱天使” 中队的三名队员在昆明巫家坝机场上摆出了美国狂野西部的标志性拔枪动作 。左起依次为肯恩·耶恩斯泰特、 查克·奥尔德和汤姆·海伍德 。 后面是 R. T. 史密斯的 77 号“战斧”战斗机 。 (图片来源:R. T. 史密斯拍摄 , 布拉德·史密斯授权使用)1941-1942:飞虎队将军陈纳德和他的美国志愿者
▲ 1942 年 4 月 , 三架飞虎队战斗机在中缅边界的保山上空执行战斗巡逻 。 这幅标志性的照片由一架 P-40“战斧”式战斗机的飞行员摄于其驾驶舱内 。 (图 片来源:R. T. 史密斯拍摄 , 布拉德·史密斯授权使用)1941-1942:飞虎队将军陈纳德和他的美国志愿者
▲ 在同古城外的凯多机场 , 诺埃尔·培根在首飞前和一架“战斧”战斗机合影留念 。 他是杰克·纽柯克手下的其中一名“水手” —纽柯克的第 2 中队名为“熊猫” , 基本上由前海军飞行员组成 。 (图片来源:诺埃尔·培根个人收藏)1941-1942:飞虎队将军陈纳德和他的美国志愿者
▲ 第一个牺牲的飞虎队队员是约翰·阿姆斯特朗 , 他死于 1941 年 9 月 8 日的一场撞机事故 。 在同古的圣路加教堂墓园中 , 他的棺木被暂放在木板上 ,保罗·弗里尔曼(棺材前方穿制服者)正在诵读一份修改过的新教路德宗的葬礼词 。 (图片来源: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1941-1942:飞虎队将军陈纳德和他的美国志愿者
▲ 1941 年 10 月 , 英国皇家空军的康韦·普尔福德(Conway Pulford)少将视察凯多机场 。 左起依次为哈维·格林劳、普尔福德、陈纳德、桑德尔、奥尔森和奥尔加·格林劳 。 奥尔加一如既往地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 (图片来源:飞虎队协会)1941-1942:飞虎队将军陈纳德和他的美国志愿者
▲ 在敏加拉洞开箱的第一架“战斧”战斗机是最后一架装配完成的 , 因此机身上涂有“99th”的字样 。 被运往缅甸同古后 , 它被志愿航空队编为 P-8101 号 。 为避免金属机身太过烫手 , 飞机上方建有用来遮阳的草席顶棚 。 (图片来源:沃尔特·彭特科斯特拍摄 , 藏于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1941-1942:飞虎队将军陈纳德和他的美国志愿者
▲“熊猫”中队的合影 。 前排左起依次为埃迪·雷克托、“老爹”帕克斯顿、皮特·莱特、杰克·纽柯克、特克斯·希尔、吉尔·布莱特和埃德·科南特 。 后 排左起依次为巴斯·基顿、“小白”劳勒、弗里曼·里基茨、鲍勃·莱赫、汉克·格谢布拉赫、汤姆·琼斯和弗兰克·席尔 。 (图片来源:美国国家档案馆)1941-1942:飞虎队将军陈纳德和他的美国志愿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