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申通困局:阿里能否拯救昔日“快递一哥”?( 二 )


然而 , 顺丰控股单票快递的高溢价是申通快递无法媲美的 。 可对于后者而言 , 若要实现竞争力复苏 , 重新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则是当务之急 。
自今年3月份国内快递企业复工以来 , 实施“价格战” , 以价换量 , 牺牲短期利润成为“通达系”快递企业的共同选择 。
从效果上看 , 中通快递、圆通速递、韵达快递、百世集团经历短暂的阵痛后业务量增速均得以快速恢复 , 但申通快递似乎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 。 在A股四家公布月度经营数据的快递企业中 , 申通快递成为9月份唯一营收下滑的公司 。 值得警惕的信号在于 , 该公司自今年7月份以来 , 已经连续三个月快递业务收入同比萎缩 。
根据该公司近期发布的业绩预告 , 申通快递预计前三季度盈利0至0.3亿元 。 这其中 , 其预计第三季度亏损约0.41亿元至0.71亿元 。
阿里能成为“救世主”吗?
截至10月22日收盘 , 申通快递的市值仅有233亿元 , 约为圆通速递的二分之一、韵达股份的三分之一、中通快递的七分之一 。
大股东南通泓石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南通泓石)坐不住了 。 10月21日晚间 , 该公司宣布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申通快递不超过3061.6万股股份 , 占总股本比例为2%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注意到 , 南通泓石为申通快递2016年借壳艾迪西时的“历史遗留股东” , 现持有申通快递约3990.66万股股份 , 为第六大股东 。 此番减持之后 , 南通泓石或就此退出十大股东之列 。
大股东的套现减持 , 在一定程度折射了申通快递股票价值的困境 。 今年以来 , 该公司的股价累计跌幅超过20% 。 不过 , 这对于想要继续增持申通快递的阿里而言 , 可能会带来入股成本的降低 。
经过早年草莽式生长后 , 如今的快递行业正在由龙头竞争迈入寡头竞争阶段 。 但头部电商企业与快递企业深度“绑定” , 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快递企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 。 “没有廉价的快递服务 , 中国的电商行业无法得到迅猛发展;反过来 , 网络购物的大发展 , 则做大了快递企业的蛋糕 , 两者呈现螺旋上升的关系 。 ”东兴证券分析认为 , 电商企业乐见快递行业进行“有限”整合 , 其目的在于提升行业整体配送效率的同时 , 限制快递企业垄断利润的获取 。
2019年3月份 , 申通快递宣布获得阿里战略投资——其控股股东以及一致行动人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阿里网络)签署了《框架协议》 , 后者将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间接持有申通快递的股权:支付46.65亿元通过一家新公司间接持有申通快递约14.65%的股权 。
今年9月份 , 阿里网络进一步间接增持申通快递 , 持股比例至25% 。 并且 , 阿里网络还具有约占申通快递21%股份的剩余可行权范围 。 这意味着 , 如果阿里网络全部行使购股权 , 最终将累计持有46%的股份 , 牢牢控股申通快递 。
尽管阿里也持续买入其他“通达系”快递公司的股份 , 但申通快递却极有可能成为继百世集团后另一家由阿里控制的头部快递公司 。
“对申通快递来说 , 2019年3月至今的20个月里 , 可谓起起伏伏 , 从高光时刻到低迷不振 , 最终到了亏损的情况 , 令人唏嘘 。 ”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申通快递从总部到网络要全面回归到快递行业规律本身 , 并充分嫁接好阿里的资源 。
那么 , 阿里的哪些资源值得嫁接?对此 , 中金公司分析认为 , 申通快递与阿里可在信息系统、数字化升级、国内国际供应链业务和末端网络优化等方面实现协同效应 。
不可否认的是 , 对于申通快递而言 , 深度绑定阿里可获得来自业务量和技术资源的倾斜 。 陈德军也表示 , 与阿里的合作将会持续推动申通信息化快速迭代升级 。
不过 , 阿里对申通快递经营方面的直接改变或有限 。 对申通快递自身而言 , 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 必不可少 。 即将到来的“双十一”便是考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