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资讯|平安信用卡的“增长飞轮”:联结更大的世界( 三 )
由此不难看出 , 平安信用卡已经领悟到了“联结的世界”的精髓——如何让客户觉得“更加好用”:客户越多——选择越多——服务越好——成本越低——价格越低——体验越好——客户越多 。 如此不断循环向前 , 不断自我强化 , 或许这就是平安信用卡的“增长飞轮” 。
近年来在零售领域不断发力的平安银行于日前发布了其半年报 , 数据显示 , 该银行的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10,278.68万户 , 较上年末增长14.9%;口袋银行APP月活数超过3000万;该行信用卡流通卡量达到6,148.01万张 , 较上年末增长1.9%;上半年信用卡商城交易量同比增长18.1% 。
从已上市的各家银行的数据比较来看 , 平安信用卡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 , 已经稳居第二 , 且距离行业第一已是咫尺之遥 。
但如果众多市场观察者们 , 以为平安信用卡只是想安分守己地把自己当作了一张“信用卡”的话 , 那显然错误估计了它如同可口可乐般的“要去更大的市场” , 以及“联动世界”的决心 。
换而言之 , 如果平安信用卡对于市场份额的追求 , 只是限于自己是一张“卡”的话 , 那它也显然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 要知道这家银行大规模发展信用卡业务 , 也仅是最近十年的事情 。
“简单”、“好用”就是一种需求
和可口可乐在Roberto Goizueta带领下 , 找到了自己的“水”一样 , 平安信用卡也找到了自己的“水”——场景 。 它想的是 , 让人们在所有的“花钱”的地方 , 都使用到自己 。
彼得.德鲁克说 , 关于“企业的目的” , 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 , 那就是“创造顾客” 。 后来有人进一步解释到:顾客们也许在得到企业提供的产品之前 , 就已经察觉到自己的需求 , “但是 , 在企业采取行动把这种不满足变成有效需求之后 , 顾客才真的存在 , 市场也才真的诞生 , 之前的需求都只是理论上的需求 。 又或者 , 顾客可能根本没有察觉到自己的需求 。 ”
顾客的需求总是在变化 , 新的需求也在持续浮现 , 而第一个识别出他们的企业 , 将会取得成功——平安集团的整个肌体都一直在追求做这“第一个” , 信用卡业务板块自然也不例外 。 平安银行通过开放口袋银行App流量 , 整合集团内部金融产品服务 , 并将银行账户、产品、服务能力与第三方场景流量相结合 , 引入客户高频使用的外部生活场景 , 从而实现银行服务与“衣、食、住、行、医”诸多场景闭环经营 , 他们已经将目标瞄准了那些非传统竞争者的市场份额 。
事实上 , 在国际上 , 有相当多的优秀企业把自己的伟大构想都用对大众来说 , 最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表达出来 , 例如耐克的“Just Do It” , 但这些近似于“常识”的朴素提法 , 却并非每家企业都能创造得出来的 。 对平安信用卡来说 , 它就是要做到“有品牌、有规模、有口碑” , 并以成为体验最佳、科技最强的客户首选 。
“品牌”和“规模” , 来自“口碑”;“口碑” , 则来自“体验”;“体验”,则依靠“科技” 。 要想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 , 信息是基础 。 这个道理很简单:对客户越了解 , 才越能发现他们面临的关键问题 , 才越能开发出真正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
通过数据化经营 , 识别客户的状况 , 更懂客户 , 精准触达目标客群 , 在此基础上给客户推送匹配其需求的资产配置策略 , 推动业务流程全线上化、经营管理全线上化 , 实现专业能力全线上化 , 提供综合化服务 , 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
“是否存在其他我们可以提供服务的相关市场?”这是平安信用卡目前最经常思考的问题 。
拉姆.查兰说 , 把制定战略的关键词 , 从“产品”转变为“需求”——企业该如何识别新的需求?如何满足客户需求?这些新的需求和企业产品结合的价值点在哪里?企业如何帮助客户得到他们想要的?企业对客户需求了解的越透彻 , 越清晰 , 越客观 , 所制定的战略 , 也就越具有稳定的可实现性 。
推荐阅读
- 央视财经|70城最新房价出炉:一线城市都涨 但领涨的却是这里
- 中访网资讯|极飞科技完成12亿人民币融资,华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 马虎眼财经|顺势而为,强者恒强——60日均线操作系统!
- 紫金财经|房价上涨城市数量减少,临近年底,房企或将继续推盘促销
- 微知财经|香飘飘无法绕地球N圈?真功夫的狗血故事?矛盾为何一触即发?
- 全景财经|汪涵直播退货近80%!更有网红直播100%退货,监管出手
- 央视财经|狂犬疫苗一度断供 企业24小时连轴转为何还短缺?
- 个股|“资讯精选”11月16日个股公告、热点概念
- 伊利|伊利双11销量夺冠,连续强势领跑,提前锁定2020年乳品市场第一?
- 家电|他41岁创业,54岁找商机,61岁成全球第一,现身家32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