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武器?最终被中国农民做成了“夜宵之王 ”
来源:瞭望智库和历次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一样 , 小龙虾 , 这种学名为“克氏原螯虾”的美洲入侵物种在中国被“驯化” , 源于一次偶然 。
传统观点认为 , 稻田中是不能养殖龙虾的 , 因龙虾会啃咬水稻秧苗、破坏土壤、打洞钻溃围栏土坝 。有人偏偏不信邪 。“为完成镇里下达的消灭抛荒田的指标任务 。 ”1999年10月 , 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农民刘主权承包了别人抛荒的70亩低湖田 , 养起了小龙虾:9月至10月 , 低洼田里种植的中稻收割后投入小龙虾 , 小龙虾利用水稻收割后根部和秸秆形成的饵料生长 , 次年5月前捕捞小龙虾 , 同时补投幼虾 , 然后利用小龙虾避暑的时间再种植一季水稻 , 8月至9月收获成虾 。虾稻连作 , 以此循环 , 一年又一年 。后面的故事尽人皆知 , 刘主权成为“中国虾稻连作第一人” , 中国小龙虾红色江湖也由此开启 。这是中国人关于吃的故事 , 这是中国淡水养殖的传奇 , 这也是中国农民对土地的坚守不移 。文 | 桔橘糕编辑 | 谢芳 瞭望智库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 , 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 , 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欠款百万陷两难现在我们吃到的小龙虾 , 是完完全全的舶来品 。1927年 , 日本从美国引入小龙虾 , 主要充作牛蛙的饲料使用 。 20世纪30至40年代 , 小龙虾又从日本引入中国 , 最早被投放在江苏地区 。小龙虾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 , 可以在各种环境甚至是被污染的水体中存活 。 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 小龙虾在早期并不受欢迎 , 只被作为廉价食材 。
湖北潜江龙虾城的巨型小龙虾雕塑 。 图/IC photo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 湖北从国外引进小龙虾进行养殖 , 小龙虾开始出现在大大小小的湖泊水塘 。 很多村民第一次见到小龙虾时 , 都不知道这是什么 , 有传言说它是日军投下的生化武器;有人迷信地称之为神仙 , 朝着它作揖下跪;还有人认为它是毁坏秧苗的害虫 , 朝水田里喷洒农药 。直到1999年 , 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的村支书刘主权发现了小龙虾作为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江汉平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 平均海拔只有27米左右 , 是中国海拔最低的平原之一 。 宝湾村正好位于江汉平原地势低洼处 , 是典型的“水袋子”村 , 拥有许多“低湖田” 。低湖田水深 , 农民们都要划着船去割稻子 , 所以很多村民家门口都放着一艘小木船 。 此外 , 低湖田有水排不出 , 一年只能种一季中稻 , 秋收以后不能冬播 , 农民们就没有收益 。种田成本高收益低 , 再加上当地人多田少 , 宝湾村村民纷纷抛荒外出谋生 。 村里的留守老人种完一季水稻后 , 靠打点野鱼补贴家用 。1998年 , 刘主权成为宝湾村村支书 , 面对的是100多万的债务 , 其中欠镇里的提留款就有50多万元——村里靠借高息交提留 , 最后债务越滚越多 。 “当时干群关系紧张 , 村民和干部经常为交公粮和提留、电费扯皮打架 。 ”除了巨额的债务外 , 村里还面临着“两难” 。 一是村民把低湖田当作包袱 , 不愿承包 , 即使承包了也是抛荒 , 村里大约有150亩抛荒田 。 二是镇党委、政府严禁农田抛荒 , 要求消灭抛荒田 。在这种情况下 , 刘主权决定放手一搏 。2“包袱”变成抢手货150亩抛荒田 , 刘主权和村里的电工褚洪荣全部承包 , 一人70亩 , 一人80亩 。 刘主权用这些田来养虾 , 他当时想的是 ,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 , 要完成上面交办的任务 。一个月后 , 满田龙虾不见了踪影 , 原来 , 由于天气炎热 , 虾子都钻到洞里避暑去了 。由此 , 刘主权发现了一个秘密:虾子到热天就钻到地下避暑 , 这段时间正好可以种一季水稻 , 虾子也不会咬坏水稻;水稻收割以后 , 它的根部和秸秆 , 经过田里水的长时间浸泡 , 正好是小龙虾最理想的饲料 。 于是 , 2001年秋 , 刘主权又买了400公斤野虾投入稻田 , 到2002年的春天 , 捕了1万公斤小龙虾 , 卖了4万多元 , 紧接着种水稻 , 又卖了2万多元 。褚洪荣承包的80亩水田第一年没有养虾 , 一半种水稻 , 一半种了湘莲 。 两家的田挨在一起 , 就隔一条大水沟 , 看到刘主权养虾成功 , 第二年(2000年)褚洪荣跟刘主权学习 , 也开始虾稻连作 , 养一季虾 , 种一季水稻 。此后 , 褚洪荣创造了一天销售5000元小龙虾的纪录 , 5000元在那个年代可是一笔巨款 。稻田养虾能挣钱 , 被视之为包袱的低湖田又成了抢手货 。本来 , 刘主权70亩低湖田的承包期限是10年、褚洪荣80亩的承包期限是5年 。 村里人看到养虾能够挣钱 , 纷纷到市里反映 , 要求收回他们的承包田 。2004年 , 宝湾村四五百亩低湖田全养上了小龙虾 , 后来 , 良田也开始养虾 , 到2005年 , 80%的村民成了虾农 。刘主权也闲不住 , 2005年他又承包了积玉口镇牛湾湖300亩荒湖 , 开展小龙虾大规模养殖 , 一直坚持至今 , 并于2007年获得潜江市授予的“中国虾稻连作第一人”称号 。一个村支书 , 一个村电工 , 成为潜江小龙虾大规模养殖的吃螃蟹者 。宝湾村的村民养了几年虾后 , 基本都成了专家 。3“虾稻”模式大升级潜江小龙虾产业的兴起得益于“虾稻连作”的发明 , 但自下而上的农民创新 , 要有自上而下的制度、科技呼应护航 , 二者结合才能最大发挥作用 。刘主权等农民稻田养虾获得成功后 , 潜江市水产局的科技人员非常重视 , 经过考察分析 , 他们认为要大规模推广这种模式 , 还需要解决一些技术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 , 潜江市相关领导和科技人员到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进行调研考察 , 发现全国还没有地方专门进行小龙虾的养殖 。 调研回来之后 , 潜江市决定走自主研发的道路 。潜江市水产局组成了以水产养殖专家舒新亚为首的科研团队 , 经过3年的反复试验 , 于2004年成功探索出“虾稻连作”模式 , 开创了中国小龙虾养殖的先河 。此后 , 潜江市的小龙虾产业迅猛发展起来 。“虾稻连作”模式显著地提高了养殖户的收入 , 但是“虾稻连作”模式依旧存在两个主要的弊端:一是小龙虾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 如果在小龙虾生长期遇到冰雪灾害 , 水和土容易冻在一起 , 导致小龙虾缺氧而死 , 如果遇到春季连阴雨 , 小龙虾就会长不大 。二是存在养虾和种稻的矛盾 。 由于插秧时节稻田必须排水整田 , 小龙虾不得不在幼苗期就被贱卖 , 这样影响养殖户的收入 。为了解决这两个矛盾 , 潜江市水产局的科研团队又历经3年的反复摸索 , 于2013年正式研制出了“虾稻共作”模式 , 这一模式是“虾稻连作”的升级版 。 养殖户只需要将稻沟由原先1米宽、0.8米深的小沟改挖成4米宽、1.5米深的大沟 。
推荐阅读
- 盗窃罪|男子身怀“绝技”,2秒钟“赚”一部手机,最终换来一副“银手镯”
- 青年|这3分钟看得人揪心!男婴泳池溺水无人发现,努力求生却最终沉入池底
- 北青网|北京一孕妇待产遇堵车,警察“秒级响应”!一路护送最终母子平安
- 这双大脚简直是生化武器啊,求教防臭方式
- 美国这四个根本问题,可能换谁也解决不了
- 迷路的我们,终于发现了最终的归宿!
- 2020美国大选因舞弊事件 最终将是个震撼结局?
- 大秦帝国为何笑到最后
- 川普若坚拒离开白宫 BBC爆最终可怕下场
- 犯罪|电动四轮车肇事逃逸 最终难逃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