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极体|百度之星正在出圈,用十六年打造程序员版“天才请就位”( 二 )


脑极体|百度之星正在出圈,用十六年打造程序员版“天才请就位”
文章图片
而优秀人才的培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 一位学者就曾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感慨道——“人才大战(warfortalent)与‘反恐战争’有些共同之处 。 两者都需要对一些难以固定的东西进行大面积地、令人焦虑地搜索;并且都耗资不菲” 。
尤其是在学术全球化的潮流下 , 哪里有支持 , 人才们就会去哪里 。 有数据显示 , 1985年以来 , 清华大学80%、北京大学76%的高科技专业毕业生都去了美国 , 除了经济因素之外 , 能否做出杰出的贡献与成就、研究条件的完善、创新氛围、科技成果的生产转化等“软件”保障与环境 , 才是吸引人才的关键 。
通过本届百度之星 , 我们可以看到百度正凭借长期的人才培养实践 , 尝试建立一种AI人才培养的赛事新标准 。
一方面 , 将创新与工业界、应用方向紧密结合 , 赛题设置不仅仅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 而是考虑到具体的社会需求和科研转化 。 百度之星就是这样一道桥梁 , 把最新的技术趋势、产业的强烈诉求 , 结合自身的技术底蕴与洞察 , 以赛题的形式传递给参赛者 。
以开发赛赛题为例 , 相关成果就能直接解决交通领域车道线和场景识别准召问题 , 提升用户导航体验 。 量子电路则能够推动量子计算机在安全领域、化学制药领域、优化领域、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杀手级应用早日面世 。
一项科研成果能够通过百度的产业化渠道成为真实改变大众生活的产品和服务 , 这就使得开发者的创意与成果具备了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 , 进而吸引更多“最强大脑”有意愿投身科研事业 。
脑极体|百度之星正在出圈,用十六年打造程序员版“天才请就位”
文章图片
此外 , 百度之星用16年时间搭建了产业、项目、资源的结合 , 提升赛事的含金量 。
除了奖金之外 , 优胜者还能够获得参与百度各重大峰会、培训交流的机会 , 享有百度招聘的绿色通道 , 有利于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行业应聘求职 , 来达到人才竞争力最大化的效用 。
相比传统的“请进来”和“派出去”人才培养模式 , 百度之星创造了一个人才吸引、实践、选拔、就业的完整平台和机制 , 为科技公司输送优秀技术人才 , 成为新基建浪潮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 。 比如今天在业界赫赫有名的“大牛”如第四范式创始人戴文渊、以及旷视科技CTO唐文斌等等 , 都来自这一“造星大本营 。 ”
作为国内唯一一个连续举办了16年的企业级编程赛事 , 如今 , 百度之星已经和NOI(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ACM(国际计算机协会)、GCJ(谷歌)、Hackup(Facebook)四大编程赛事 , 共同组成了程序界的大满贯 。 本届百度之星更吸引了来自美国、瑞士等高校的学生参赛 。
在颁奖典礼上 , 王海峰这样形容百度之星与科技世界的“纠缠”:百度之星的题目一直在变 , 过去互联网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 , 所以早期的题目是面向互联网的 , 随着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开始有了新的赛题 。 而十几年都没有改变的是 , 始终重视的是代码 , 激励和帮助有志之士开发出最好、最高效、最有价值的程序 。
也是从百度之星的多年耕耘中 , 让大众看到了百度培养技术人才的初心始终如故 。
一根“百度”的引线 , 穿越AI人才的生态丛林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这样形容人才的意义:“为天下者 , 譬如作大厦 , 大厦非一木所成 , 必聚才而后成 。 ”
如果说当前国家正发力的“新基建”是一座智能化数字大厦 , 那么其建造者自然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
但作为一个新事物 , AI人才到底如何培养 , 是不是编写几本小初高教材 , 举办几场赛事 , 建几个产业园区就够了?要在全球争夺顶尖技术人才 , 就必然要完善整体的人才战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