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扶贫日,东航载着“佤乡秘境”飞出去见世面

:原题为_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扶贫日,东航载着“佤乡秘境”飞出去见世面。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扶贫日,东航载着“佤乡秘境”飞出去见世面
文章图片
10月17日 , 国家扶贫日和国际消除贫困日 , 光大会展中心的上海市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上 , 商品琳琅满目 , 爷叔阿姨们拉着小推车买得高兴 。
二楼最显眼位置 , 一场原生态表演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的歌舞团演员来到上海为自家农产品展销“助兴” 。 大江东工作室两次到访佤乡 , 而今又一次 “他乡遇故知” 。
临沧市的沧源县和双江县都是东航集团定点帮扶对象 , 也都曾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 。 2019年底 , 两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均脱贫摘帽 。 今年9月 , 时隔一年 , 东妹再次踏上“佤乡秘境” , 见了一些老朋友和新朋友:老人们生活平静且安逸 , 年轻人或外出或创业 , 忙得热火朝天 。 文化旅游、产业扶持、教育扶贫……一批批来自上海的东航人把最新的理念、技术、资源带到了山里 。 脱贫摘帽有节点 , 佤山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没有停歇 。
重访“云雾缭绕的地方”
清晨 , 干活归来的王伊嘎骑着摩托车驶入平静的翁丁老寨 , 惊飞了路边正在觅食的老母鸡 。
皮肤黝黑紧致 , 穿着迷彩外套 , 她跳下摩托车 , 泥点子从雨靴上飞出来 , 33岁的她 , 有着传统佤族妇女少有的外向 , “进来坐啊 。 ”看到东妹 , 她主动上前聊天 。
这是一间传统的木质佤族小屋 。 翁丁老寨依山而建 , 常常从一楼进屋 , 上到二楼 , 推门而出又是一条小路 。 老寨不大 , 东妹第二次到访 , 身入其中依旧觉得迷糊 。 难怪“翁丁”在佤语中意为“云雾缭绕的地方 。 ”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扶贫日,东航载着“佤乡秘境”飞出去见世面
文章图片
翁丁老村全貌 。
伊嘎说 , 一楼以前养牛 , 现在停放摩托车 。 二楼最醒目的是火塘 , 吊着一只漆黑的炉子 , 忽明忽暗的木炭 , 正炖煮着一锅粟米粥 。
2018年 , 村民集体搬进1.5公里外东航援建的翁丁新村 , 老寨则原样保留 , 修缮后成了旅游文化景区 。 村民们有了新家 , 还谋了份工作 , 每天来老屋打扫、维护 , 有60元工钱 。 这也让翁丁老寨保持着一股烟火气 。
伊嘎一家四口 , 丈夫加上两个走读的孩子 , 依旧住在老屋 。 还是老屋住得习惯些 , 她勤劳会操持 , 民宿生意收入尚可 。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扶贫日,东航载着“佤乡秘境”飞出去见世面
文章图片
王伊嘎和丈夫 。
一年前 , 东妹来老村 , 见过伊嘎82岁的奶奶 , 一身传统佤族服饰 , 扣着黑红相间的大帽子 , 皱纹里写满了故事 , 抽着一杆烟 , 神情严肃地看着来往的游人 。 她是翁丁老寨的明星奶奶 , 外地游客喜欢和她拍照 。
这次没能见到老奶奶 , “奶奶年纪大了 , 身体不好 , 很少来老屋 , 新家条件比较好 。 ”伊嘎早上忙完山上的农活 , 都会去新家照料老人 。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扶贫日,东航载着“佤乡秘境”飞出去见世面
文章图片
聪明的伊嘎把奶奶的照片挂在民宿中 。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扶贫日,东航载着“佤乡秘境”飞出去见世面
文章图片
翁丁新村全貌 。
住在新村的20岁女孩欧乐 , 不喜欢住老寨 。 雨天漏水 , 夏天蚊虫多 , 以前楼下养牲口 , 味道也不好 。 一起去老族长肖艾新家的路上 , 欧乐聊起她的经历 。 2019年从临沧市一所职业学校毕业 , 找了份北京的酒店管理工作 , 公司包食宿 , 月工资3000多元 。 自我介绍时她用汉名“杨俏丽” , 不过她更喜欢自己的佤名:欧乐 。
肖艾新家 , 老人刚吃完午饭 , 正在客厅捣鼓新买的50寸大电视 。 一年前 , 新屋盖得很漂亮 , 但还是毛坯房 , 现在墙刷白了 , 瓷砖铺起来 , 大电视也看起来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