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攻——脱贫攻坚中原决战丨大别山振兴再擂战鼓

|总攻——脱贫攻坚中原决战丨大别山振兴再擂战鼓
文章图片

|总攻——脱贫攻坚中原决战丨大别山振兴再擂战鼓
文章图片

正阳县一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在采收草红花 。 当地群众通过种植特色中草药增收致富 。
【|总攻——脱贫攻坚中原决战丨大别山振兴再擂战鼓】|总攻——脱贫攻坚中原决战丨大别山振兴再擂战鼓
文章图片

苍山怀抱、绿水环绕的新县田铺大塆 , 一排排别具特色的土坯房错落有致 。
|总攻——脱贫攻坚中原决战丨大别山振兴再擂战鼓
文章图片

在光山县司马光小镇升辉合作社举办的第二届采菱节上 , 社员们正在比赛现场采收新鲜的菱角 。
|总攻——脱贫攻坚中原决战丨大别山振兴再擂战鼓
文章图片

唐河县福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万亩莲藕扶贫基地 。
|总攻——脱贫攻坚中原决战丨大别山振兴再擂战鼓
文章图片

8324次列车自2003年开行以来日日往返信阳与固始间 , 因为应季搭载老区土特产 , 串起红色旅游景区 , 乡亲们亲切地称它为“大别山脱贫致富幸福车” 。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总攻——脱贫攻坚中原决战丨大别山振兴再擂战鼓
文章图片

红色文化雕塑成为商城县西河景区最靓的景观 。
□河南日报采访人员 卢松
一寸山河一寸血 , 一抔热土一抔魂 。
大别山 , 英雄山 。 曾经 , 英勇的大别山儿女前仆后继 , 用生命托起新中国的太阳 。 而今 , 从血与火的岁月中走过来的老区人民以满腔热情 , 投身到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中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建立的主要根据地 。 2019年9月 , 总书记视察河南 , 第一站就来到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 , 看老区新变化 , 访群众新生活 , 留下殷切嘱托: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 , 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
牢记嘱托 , 勇担使命 。 我省的信阳市、驻马店市全境和南阳市的桐柏县、唐河县22个涉及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县区 , 正以“千里跃进”的决心与姿态 , 脱贫圆梦 , 迈向振兴 。
红绿融合绘美景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 , 信阳市红色旅游势头强劲 。 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县的脚步 ,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等红色景区和红色线路游人如织 。
“我们因为红色而来 , 缅怀革命先烈 , 感受红色文化 , 传承大别山精神 , 非常有意义 。 ”游客来自全国各地 , 心中怀有同样的信仰 。
不仅信阳 , 桐柏县新集乡磨沟村 , 绿水青山中也满是红色故事 。
走进磨沟村红二十五军转战南阳展览馆 , 当年红二十五军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长征 , 在南阳境内转战的故事逐一呈现在眼前 。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历程 , 让人热血沸腾 , 磨沟群众保护红军的故事 , 流传至今 。
“我们盘活展览馆等红色旅游资源 , 把磨沟村打造成为‘红色乡村’ , 大力推进特色旅游 , 不仅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 也带动村民走上小康路 。 ”磨沟村党支部书记魏广文说 。
传承红色基因 , 利用红色资源 。 在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 , 一批批承载着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的“文化符号”在保护性修缮中焕发新生 , 尽展美丽的“红色画卷” , 成为牢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好去处 。
绿水青山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最大的生态优势 , 老区人民坚持走生态发展的路子 , 让绿水青山日益成为幸福的靠山 。
新县周河乡西河古村落入选河南省第二批传统村落和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 这里依山傍水 , 风景秀丽 , 中原文化、楚文化、徽派文化在此交相辉映 , 村里依托旅游资源 , 大力发展乡村游、自驾游等 , 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大别山脚下的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 , 凭借良好的生态资源 , 规划了生态、农耕、庭院、自然环境四个旅游区域 , 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 实现了从贫困村到明星村的“蝶变”;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故乡确山县 , 不仅发展红色旅游 , 还大力开发天然氧吧老乐山、“中原漓江”薄山湖、确山打铁花等生态旅游及文化旅游资源 , 全域旅游在脱贫攻坚中大放异彩……
红色经典、绿色生态、古老乡村 , 在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交相辉映 , 共绘小康图景 。
产业铺就富民路
深秋时节 , 光山县槐店乡晏岗村司马光油茶园 , 郁郁葱葱的油茶树随着山势连绵起伏 , 丰硕的油茶果挂满枝头 。 “快到收获季节了 , 摘罢油茶果 , 洁白似玉的油茶花又缀满枝头 , 吸引游客游览观光、购买山茶油 。 ”司马光油茶园创办人陈世法介绍 , 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以及入股分红等方式 , 在家门口一年四季有钱赚 。
“一亩油茶百斤油 , 又娶媳妇又盖楼 。 ”大别山这片绿水青山孕育出的油茶树 , 被开发成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益消费者健康的绿色产业 。 以信阳市为例 , 油茶种植面积已达89万余亩 , 油茶加工企业20多家 , 带动贫困人口3.7万人 , 成为老区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 “三变改革”正让革命老区唐河县发生巨变 。
唐河县毕店镇张心一村是革命烈士张星江故居所在地 , 又是省级传统村落 , 通过“三变改革” , 村里成立了旅游合作社 , 红色旅游给村集体经济带来10万元的年收益 。 土地入股、整理边角荒地 , 能收益48万元 , 除了给群众分红20.6万元 , 剩余27万余元作为集体收入 。 村里120余名村民加入村劳务股份合作社 , 被派往种植基地和村里施工工地务工 , 又能挣份工资 。 “我入股了12亩地 , 一亩地租金500元 , 每亩地还有分红110元 , 一年下来净拿7000多元 。 ”说起去年年底的首次分红 , 村民杜传景眼角带笑 。
唐河县深化农村“三变改革” , 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 有效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 “过去望地就是地 , 看水就是水 , 现在地是股份 , 水是财富 , 群众变成了大股东 , 家家收入都不少 , 日子越过越好 。 ”张心一村党支部书记杜永秋朴实的言语中蕴藏着满足 。
小花生 , 大产业 , 脱贫致富“金豆豆” 。 正阳县依托花生种植大县资源优势 , 积极探索“政府+科研机构+花生龙头企业+花生合作社+贫困户”的花生全产业链扶贫模式 , 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引来源头活水 。
……
打赢脱贫攻坚战 , 产业扶贫是关键 。 在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 , 一项项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 , 改变了山乡旧面貌 , 铺就了老区致富路 。
奋斗奏响振兴曲
从贫困户到“脱贫之星” , 再到党支部书记 , 4年时间 , 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村民杨长太实现了人生“三级跳” 。
杨长太尝试在家乡建设家庭农场 , 由于缺乏技术、不善管理 , 两年间投资赔了个精光 。 2014年 , 杨长太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 村“两委”干部帮他请来了技术专家 , 扶贫干部帮他申请了小额贷款……杨长太用心种植苗木花卉 , 仅用一年时间 , 就还清了外债 , 实现脱贫致富 。
“一家富不算富 ,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 ”脱贫后的杨长太主动联系帮扶5户贫困户 , 带动118名贫困群众增收 。 2017年杨长太的家庭农场成立了党支部 , 他又成长为一名党支部书记 , 带领更多村民奔小康 。 “想要美好生活就靠一条路 , 那就是奋斗!”这是杨长太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
在革命老区桐柏县 , 有一位和杨长太一样实现人生逆袭的奋斗者 , 他就是桐柏县埠江镇付楼村“独臂支书”李健 。 2012年 , 李健因电击失去右臂 , 双下肢功能障碍 。 他不等不靠 , 凭借信心和毅力 , 通过种植香菇和蔬菜一举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 他致富不忘乡邻 , 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 , 建设千亩特色产业园和扶贫车间 , 带领村民投身脱贫攻坚的大潮 。 “李书记身残志坚 , 苦干实干 , 敢于担当 , 体现了老区人民的志气、锐气和豪气 , 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新时代‘桐柏英雄’ 。 ”付楼村党员干部说 。
走访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时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桐柏、商城等地通过在贫困户中评选“脱贫之星” , 推进志智双扶 , 帮助贫困群众立起奋斗之志 , 补齐“精神短板” , 自力更生、务实重干 , 甩掉“穷帽子” , 奔向幸福路 。
大别山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的发展 , 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外出务工村民回乡创业 。 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村民韩光莹几年前去了韩国 , 从网上看到昔日落后的家乡摇身变成“创客小镇”后 , 果断选择回乡发展 。 在当地政府帮助下 , 他投入20多万元 , 把原本废弃的老屋修葺一新 , 建成了乡村民宿 , 命名为“老家寒舍” , 生意火爆 。 在韩光莹带动下 , 10多户乡亲开办了民宿 , 有些家庭月收入能超万元 。
韩光莹的故事是大别山革命老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大潮的一个缩影 。 近年来 , 信阳市大力实施“回归工程” , 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发展 , 累计创办各类市场经营主体10万多个 , 带动就业90多万人 , 涉及乡村旅游、山林综合开发、电子商务、种植养殖等多个领域 。 “这些返乡创业的农民工 , 凭借开阔的视野、积攒下的资金和辛勤的汗水 , 将大别山革命老区阡陌田野建设成多彩田园 。 ”信阳市务工服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
今年6月5日 , 加快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会在新县召开 , 省委、省政府专题研究部署老区振兴发展问题 , 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 , 前所未有 。 会后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 明确了一系列扶持激励政策 , 更让老区人民信心倍增 。
巍巍大别山 , 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映照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历史雄姿 , 如今又见证了一场老区人民波澜壮阔的“反贫困”决胜之战 , 未来更将见证老区振兴发展的辉煌时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