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欲与“刷脸”试比高?亚马逊扫手支付就是个弟弟

支付|欲与“刷脸”试比高?亚马逊扫手支付就是个弟弟
图片

如果要评选全球移动支付最为成熟的国家或地区 , 中国绝对可以摘得头筹 。 哪怕是手机信号都不满格的偏远地带 , 看到熟悉的收付款图片 , 也能让“身无分文”的外地来客松一口气 。 不得不承认 , 数字时代“基建狂魔”的人设也依然坚挺 。
【支付|欲与“刷脸”试比高?亚马逊扫手支付就是个弟弟】但说到支付领域谁步子迈得更大 , 可就见仁见智了 , 最近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的报道就显示 , 亚马逊推出Amazon One扫手支付 , 开创了全球先河 。 支付|欲与“刷脸”试比高?亚马逊扫手支付就是个弟弟
图片

不用接触仪器 , 通过设备无接触识别消费者每只手的形状和大小等特征 , 进而完成身份认证和支付 。 类似的生物识别技术在中国产业界并非没有涉猎 , 手势识别、虹膜识别等等都曾经作为示例在无人店项目展出过 , 只是最终还是在人脸和二维码的“人海战术”面前自觉退散 。
就和人脸识别源于国外(2013年由芬兰Uquil公司首创)、兴于国内一样 , 从技术创意到全民普及 , 中间究竟存在哪些关隘 , 中国支付市场的探索与雷区 , 或许会是手纹乃至其他生物特征识别走进日常的参考坐标系 。
生物识别支付中的“弟中弟” ,
为何成为零售巨头的“座上宾”?
还是先聚焦到引起广泛讨论的亚马逊“当红花旦”——扫手支付 。
其原理和大家熟悉的刷脸支付相差不多 , 就是通过计算机视觉来处理和识别手的相关特征 , 关联的亚马逊Prime帐户会在完成扫描后进行扣款 , 达成交易 。
目前 , 该技术已经在自动售货机上完成了小额支付的试验 , 据纽约邮报的报道 , 识别率为99.99% , 和商用刷脸支付的识别率接近 。
总的来看 , 手势乃至指纹、静脉、虹膜、声纹等生物识别方案原理 , 和现在流行的人脸识别并没有体验上的绝对差异 。
实现方式相似 , 都是用生物识别技术证明你是谁(Who you are) , 让用户无需直接接触设备 , 就能实现安全的无卡支付 , 提升支付效率 。 由于验证介质就是用户本身 , 不像U盾、IC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 。 支付|欲与“刷脸”试比高?亚马逊扫手支付就是个弟弟
图片

就连潜在技术隐患也差不多 。 都是发起、授权与验证过程被“三合一” , 所以因为算法不是百分百精准 , 理论上也就给了黑客一定概率来攻破“最后一厘米”的个人信息安全 , 几乎所有便捷的生物识别支付技术都无可避免 。
而在改造成本和体验上 , 扫手识别甚至还要更麻烦一点 。
比起人脸识别支付需要使用的红外双目摄像头或者3D结构光/TOF相机 , 扫手支付用来识别深层特征如静脉血管、骨骼、软组织等的高清红外扫描仪 , 成本更高 , 导致并不容易被广大商户所接受 , 硬件普及前景堪忧 。
此外 , 人脸识别在交互验证上采用的“活体检测”(livenesstest)方式 , 一般是要求用户眨眼、摇动头部等 , 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比较轻松的完成 。 而手势识别就比较麻烦了 , 比如亚马逊CEO在演示中比划出的无名指与中指分开的手势 , 没有经过练习根本无法迅速完成 , 你能想象大家都在收银台排队学习各种手势的画面吗?如果识别不成功 , 支付失败还需要重新进行密码验证或人工辅助 , 对门店来说反而增加了额外负担 。 支付|欲与“刷脸”试比高?亚马逊扫手支付就是个弟弟
图片

所以无论是长期的安全性 , 抑或阶段性的防疫考量 , 扫手支付似乎都没有取人脸而代之的先天必要性 。
那 , 亚马逊如此着急地推广扫手支付 , 难道是有了专利不用浪费吗?所以我们不妨从人脸识别和扫手识别的差异处来推演 。
扫手与刷脸:一重逻辑 , 两种结局
扫手支付最大的特点 , 就是不像人脸识别那样容易引发隐私敏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