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脱贫三章(决胜2020)
文章图片
定西农田间 。
易思耿摄
乘火车 , 迎秋雨 , 从兰州出发一路东行 。 车窗外 , 层层叠叠的山峦在雨雾中时隐时现 , 一会儿工夫 , 一座高楼林立、街衢通达的新城扑面而来 。 定西到了!
1983年 , 定西就是全国实施区域规模扶贫的重点地区 。 三十多年来 , 定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 百折不挠 , 艰辛探索 ,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 这里的百姓是怎样从贫困中走出来的 , 如今的定西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我带着好奇 , 踏上定西之旅 。
一
出城北行 , 汽车在蜿蜒的柏油路上行驶 。 道路两侧黄土壁立 , 沟渠被绿草杂树覆盖 。 虽不见流水 , 但也显出几分生机 。 抬头望去 , 层层梯田如无数条橙黄、墨绿的彩带 , 从条条山谷排列而上 , 直达天际 。 越往上走 , 雨雾越浓 。 道路两侧 , 碗口粗的侧柏形成绵延几公里的绿色长廊 。
【定西脱贫三章(决胜2020)】汽车最后停在一个宽敞的平台 , 这是我们采访的第一站——大坪村 。
大坪村有七沟八梁九面坡 , 之前土地贫瘠 , 十年九旱 , 曾经是“种了一坡、收了一车 , 打了一斗、煮了一锅” , 一方水土难养活一方人 。
五十多年前的一个深秋 , 村党支部书记冉桂英把村里的年轻人召集到一起 , 传达县里的会议精神 。 “咱们要行动起来 , 向大山要粮!”几十个年轻人 , 背扛肩挑 , 试修了五亩梯田 。 第二年 , 种植的洋芋喜获丰收 。 喜出望外的大坪村人从中悟出一个道理:与其向老天求雨 , 还不如修梯田保水土 , 向荒山要效益 。
如今七十多岁的刘玉秀老人 ,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是远近闻名的“铁姑娘队”队长 , 是大坪村的一位创业者、建设者和见证者 。 当年 , 每到秋天收割完毕 , 大坪山、堡子梁等几座土山就呈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 肚子饿了 , 人们把腰带勒紧继续干;手脚伤口流血 , 用布包好照样抡镐头;买不起劳动工具 , 刘玉秀就请来木匠做了三辆手推车 , 劳动进度因此提高很多 。
为修建起点较高的水平梯田 , 市里的技术人员来了 , 农机站提供的十辆胶轮架子车进村了 , 政府下拨的救济粮让人吃喝不愁了……大坪村村民们劳动热情空前高涨 。
七十岁的董树元和我讲起“马灯照亮修梯田”的故事 。
冬天是大坪村人抢修梯田的季节 , 大家在各自的作业区域 , 挖出两米高的梯田护堰后 , 立刻要把坡上的土翻下来铺平 。 寒冬腊月 , 北风呼啸 , 常常是一镐下去只刨出一道白痕 , 刚刚松动并艰难推进的土堰茬口 , 经过一个夜晚的寒冻 , 第二天就如铁板坚硬 , 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
冉桂英和刘玉秀、董树元等几位党员商量 , “我们三班倒 , 人停工不停 , 这样土堰茬口就没有机会再封冻 。 ”
大家提来家里的煤油马灯 , 分好三个班组 , 轮流上山 。 那些日子 , 大山上从来没断过修梯田的人 。 尤其到了夜晚 , 无论是漫天雪飘 , 还是朔风刺骨 , 一盏盏马灯如点点火焰 , 高低错落 , 闪烁在黑黢黢的大山之中 , 与繁星呼应 , 梯田在寒风中一点点延伸……
1978年底 , 全村修成高标准梯田两千七百多亩 , 可耕地增加了五百多亩 , 把实现梯田化的计划目标提前了二十年!
奇迹也随之出现: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 , 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 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 百姓也不再饿肚子了 。 结束了“吃粮靠供应、喝水靠拉运、花钱靠救济”后 , 冉桂英、刘玉秀和党支部成员又组织学习农业种植技术 , 请来农技人员推广优良品种 , 让净粪上山 , 精耕细作 , 科学种田 。
改革开放后 , 村民们植树造林 , 治山治沟 , 在村路两旁栽上了杨树、侧柏、云杉 , 近三千亩荒山种上了柠条 , 一千六百亩寒土坡种上了牧草 , 整理沟道一百多处 , 修沟底塘坝五座 , 建配套渠系三千米 , 挖水窖三百多眼 , 实现了“小水不出地、大水不出沟” , 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 。
推荐阅读
- 东方网|“组合拳”助力高质量“脱贫” 东航牵手云南临沧首开“新时代乡村振兴讲学堂”
- 新华网|国新办举行能源行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有关情况发布会
- 人民|市民政局、市林业局联合开展“脱贫致富奔小康”百姓宣讲活动
- 新华网|全国青联“人民品推官”计划启动 带动青年脱贫致富
- 国新客户端|国新办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四方面措施实现定点扶贫县脱贫摘帽
- 澜沧江畔脱贫记
- 微众银行:发挥互联网银行优势做好“六稳”“六保” 助力脱贫攻坚
- 东方网|用文化助力“脱贫”,长三角文博会将由云南等地组成“展中展”
- 中国网客户端|桃花源脱贫记:稻浪流香满花田 千年贡米焕生机
- 武汉仁爱医院献爱心,捐赠贫困户,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