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格丽克,你可以这样阅读她( 三 )

  策划编辑管鲲鹏:格丽克是一个“成长型诗人”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当晚 , 很多网友都用了“冷门”“爆冷”的形容词 。 得知她获奖消息时 , 管鲲鹏也感到很意外和吃惊 , 虽然几年前也萌生过“她该得诺奖”的念头 。

  2016年5月 , 世纪文景“沉默的经典”系列第二辑推出露易丝·格丽克《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中译本 , 这是其作品的首度引进 。 作为丛书策划编辑 , 管鲲鹏形容当时的出版过程是“周折但不麻烦” 。

  确定引进格丽克的作品 , 是管鲲鹏“偶遇一个好诗人的诗集”后的直观决定 。 当时的管鲲鹏正在为“沉默的经典”系列丛书组稿 , 打算寻找一些作品优秀但引进并不充分的诗人 , 在译者范静哗的推荐下 , 管鲲鹏“遇见”了露易丝·格丽克 。 看过作品后 , 管鲲鹏很受触动 , 后续的事情似乎变得顺理成章起来:联系正在翻译格丽克作品的译者柳向阳 , 向出版社提选题 , 就出版事项来回沟通打磨 。

  出版“冷门作者”的诗集并不容易 。 尽管早已获得普利策奖、美国“桂冠诗人”等闪耀荣誉 , 露易丝·格丽克在中国的认知度很低 。 “像这种读者没有产生期待的诗人 , 你把她弄过来 , 就是给出版社找事 。 ”管鲲鹏觉得 , 最大的困难是要过自己这一关 。

  管鲲鹏笃信 , 格丽克的诗是好东西 , 要出版 , 但出版社的经济效益同样需要考量 。 “明白的人会知道这个东西好 , 但是别说挣钱 , 能保本就不错 , 甚至可能直接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 ”尽管担心销量 , 但管鲲鹏不忍心放过 。 “这种明知亏本的事得干 , 也得让大家觉得好歹有个指望 , 尽量降低成本 。 ”好在大家十分配合 , 《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收录了格丽克当时的几乎全部诗集 。

  在管鲲鹏看来 , 格丽克是一个“成长型诗人” 。 早期作品中充满了尖锐、激烈和情绪的张力 , 后期则加入了明亮和温暖的事物 , 层次也随之丰富起来 。 在2009年出版的诗集《村居生活》之后 , 过去诗歌中“个体情绪抓住不放的劲”突然被放下 , 视野变得开阔 。 “写得很开阔很明亮 , 就好像我跟这个世界和解了 , 我跟自己也和解了 。 句子忽然间变得很长 , 比较平淡 , 但你读了之后会觉得这也非常好” 。

  管鲲鹏认为 , 格丽克不停地在成长 , 很自觉地在根据自己的经历、体验、状态进行改变 。 相较于“一条道走到黑”式的原地打转 , 格丽克每个阶段的写作都不相同 , 但完成度都很高 。 “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干什么 , 这点我觉得是一个成熟诗人很重要的素质 , 而她是做得特别明显的” 。

  管鲲鹏特别喜欢格丽克的《十月》 , “我觉得那首诗代表了一个很本质的对世间秩序的理解” 。 “夜不是结束了吗 , 大地/当它被种植 , 不是安全了吗” , 设问与反问之间 , 几个元素不停回环 , 力量一层一层推进 。 管鲲鹏觉得 , 这种对秩序既是疑虑又是迎接的态度非常妙 , 而这种妙不是技术上的妙 , 是内心有力量的、动人的东西 。 “读完之后有苦涩的东西 , 但是她会告诉你这是一个本质 , 你能感受到这个本质作用在你身上的力量”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沈杰群 实习生 余冰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了解到 【编辑:姜雨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