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丘】神农救民

【文化商丘】神农救民
文章图片
本文标题:【文化商丘】神农救民
朱襄氏是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 号神农氏 , 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 , 别号朱襄 。 《辞源·二》曰:“朱襄氏 , 炎帝的别名 。 ”据《淮南子》等史籍记载 , 朱襄氏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种庄稼囤积粮食的好处 。 后来被众氏族拥立为首领 , “乘火德而王天下”;定居于朱(柘城古名);为了农业丰收 , 他带领民众祭祀八种与农业有关的神祇 , 因此民重农功 。 因为他“以其神于农业 , 故曰神农” , 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之一 。
朱襄氏故里
据《帝王世纪》《路史·禅通纪》《河南通志》等记载 , 朱襄氏为三皇之一的伏羲氏之后 , 因为都于朱野(今商丘市柘城县) , 所以号曰朱襄氏 。 柘城为朱襄氏之邑 , 春秋时为陈国株野 , 战国时为楚国柘邑 。 秦、汉两朝置柘县 , 因城有柘沟而得名 。 柘城县最早的称谓为“朱” , 又称“株野” , 后称“柘邑” , 再后称“柘县” , 即柘城县 。 柘城县城东10里有朱堌堆(寺) , 即朱襄陵所在地 。
【【文化商丘】神农救民】有学者研究 , 远古时期 , 在东夷氏族迁徙中 , 其中一支在柘城一带定居下来 , 因为他们崇拜当地的“朱木” , 于是“朱木”便成为氏族图腾 , 该部族也便成为“朱氏族” , 首领称朱襄氏 。 因此 , 柘城成了朱襄氏的故里 。
尝百草以定谷药
《白虎通》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 , 至于神农 , 人民众多 , 禽兽不足 , 于是神农因天之时 , 分地之利 , 制耒耜 , 教民农作 , 神而化之 , 使民宜之 , 故谓之神农也 。 ” 《司马负·三皇本纪》载:“民有疾病 , 未知药石 , 炎帝始味草木之滋 , 尝一日而遇七十毒 , 神而化之 , 遂作方书 , 以疗民疾 , 而医道立矣 。 ”
上古时候 , 人们靠打猎取食 。 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 , 地上的走兽越打越稀 , 人们食物短缺 , 经常饿肚子;生疮害病 , 无医无药 , 很多人因此死去 , 不死也要受尽折磨 。 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 , 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 , 哪些可以吃 , 哪些可以治病 , 谁也分不清 。
相传 , 被称为神农的朱襄氏把老百姓的疾苦瞧在眼里 , 疼在心头 。 怎样给百姓找到食物充饥?怎样为百姓治病?他苦思冥想 , 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亲自辨别这些东西 , 以救万民 。 于是 , 他便带着一批臣民向大山走去 。
腿走肿了 , 脚起了茧 , 还是不停地走 。 他们来到一个地方 。 这里居住着一个友善的部落 , 部落的首领听说神农氏来了 , 便和人们带着很多猎物迎接 。 神农谢绝他们说:“我们不是来索取东西的 。 ”便把自己的目的告诉了他们 。 那个部落首领说:“天下的山 , 哪座山里都有许多凶猛的野兽 , 人们难以抵挡 , 你们何必要冒生命危险这样做呢?我们这里虽然地域很小 , 但可猎的鸟兽很多 , 且有树木的果实可供人们吃 。 你带的人不多 , 我们赠给你们一片地方 , 不要报酬 。 而且我们这里风景秀丽 , 人们都没生过病 , 也不用寻找什么药 。 你们在这里住下 , 吃喝不愁 , 美美地度过一生 , 是多么好啊!”神农氏说:“谢谢你们的好意 。 但是 , 人是不能靠别人的赐予生存的 , 只有自己闯出的生存道路 , 才是真正安身立命的办法 。 再说 , 我们不能只图自己安逸而放下我的那么多臣民不管 。 我不能接受你们的馈赠 。 ”那个部落的首领深为感动 。
神农氏谢绝馈赠 , 又带着人们向前走 。 走啊走啊 , 只见前面的高山一峰接一峰 , 峡谷一条连一条 , 山上长满奇花异草 , 大老远就闻到了香气 , 他便带领人们向散出香气的
地方走 。 这就是百谷山 , 俗称老顶山 。 《太平寰宇记》载:“百谷山与太行、王屋皆连 , 风洞泉谷 , 崖壑幽邃 , 最称佳境 , 昔神农尝百草得五谷于此 , 因名山建庙 。 ”
为了尝百草给黎民百姓寻找能吃的东西和医药 , 神农一行踏遍了山山岭岭 。 白天 , 神农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 , 晚上叫臣民生起篝火 , 他就着火光把尝百草的味道以画图的办法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 , 哪些是甜的 , 哪些热 , 哪些凉 , 哪些能充饥 , 哪些能医病 , 都记得清清楚楚 。 有一次 , 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尝 , 霎时天旋地转 , 一头栽倒 。 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 , 他明白自己中了毒 , 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 , 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 , 又指指自己的嘴巴 。 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他 , 一会儿毒气解了 , 神农氏头不昏了 , 也会说话了 。 最终 , 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等能充饥 , 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 , 让民众种植 , 这就是后来的五谷 。 他尝出了几百种草药 , 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就是这样来的 。 之后 , 他就带着各种草药回去 , 为百姓治病 , 并把这种方法传于天下 。
作瑟除害
朱襄氏掌天下时 , 曾遇到非常特殊的天灾 。 综合《吕氏春秋·古乐》和《柘城县志》《世本·作篇》等记载:朱襄氏治理天下的时候 , 天不作美 , 经常刮大风 , 致使阳气过盛 , 阴气被遏制 。 阴阳不调导致万物散落解体 , 果实不能成熟 。 夏天的时候 , 疟疾等疾病暴发 , 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 不少人死亡 。 民众惶惶不安 。 朱襄氏为此非常忧心 。 传说琴属阳 , 瑟属阴 , 当时 , 他有一个臣子名士达 , 会制造乐器 , 朱襄氏就命令士达创造出一种五弦的瑟 , 名曰“五弦瑟” ,用以引来阴气 。 五弦之瑟发音柔和 , 音色圆润 , 使阴阳协调 。 从此寒暑适、百物生 , 庄稼获得丰收 , 瓜果得以成熟 , 民众的生活有了依靠 , 于是社会安定 。 朱襄氏还命人用五弦瑟弹奏出美妙的音乐 , 民众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 陶冶了人的性情 , 放荡淫乱、邪恶不正的风气被禁止 , 世风随之变好 , 社会和谐 。
柘城从古至今流传着一则远古神话:朱襄氏治理天下时 , 有恶魔作怪 , 大风终日不断 , 漫天飞沙走石 , 天干地裂 , 植物枯死 , 五谷不登 , 民众叫苦不迭 。 朱襄氏心急如焚 , 苦苦寻思降伏恶魔的办法 , 为民除害 。 于是 , 他召集士达、飞龙等臣子共商降魔之策 。 大家一致认为:恶魔原是邪恶之气 , 必须以正祛邪 。 而最正者莫过于琴瑟之弦 , 于是决定造一种瑟来降服恶魔 。 这任务交给了士达、飞龙二人 。 士达、飞龙立即准备柘丝、良桐 , 带领能工巧匠 , 精心制作了一种五弦瑟 。 一日 , 大风刮起 , 黄沙蔽日 , 恶魔又来作怪 。 朱襄氏便携瑟登场 , 迎风鼓瑟 , 声音高亢激越 , 惊天动地 。 怪风不敌 , 立即退去;天空彤云密布 , 霎时大雨如注 , 浇遍大地 。 大雨过后 , 万物复苏 , 庄稼得以正常生长 , 五谷丰登 。 从此百姓过上了平安无虑的生活 。
朱襄氏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 在百姓的拥戴下 , 高寿109岁 , 无病而终 。 百姓哀痛万分 , 将其安葬 , 人人添土 , 封墓如丘 , 成为高大的朱襄陵 。 人们祭祀朱襄氏 , 代代不绝 。
朱襄氏作为中华人文祖先之一 , 不但创造了五谷、医药 , 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 , 而且是朱姓最早的源头 。 其后代以朱为姓 , 尊其为朱姓始祖 。
文/刘秀森
来源:商丘发布
【文化商丘】神农救民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