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国际减灾日 | 大震巨灾,真的只是“末日传说”?
10月13日是“国际减灾日” 。
中国是世界上
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
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 ,
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
而在所有自然灾害中 ,
被称为群灾之首的就是地震 。
【地震|国际减灾日 | 大震巨灾,真的只是“末日传说”?】
本文图片
7亿多人位于地震高危区
我国历史上大震频发 。 根据中国强震目录统计 , 中国境内共计发生6.5级以上地震529次 , 7.0级以上地震198次 , 7.5级以上大地震65次 , 8.0 级以上特大地震21次 。 由于资料不完整的缘故 , 实际发生的大地震则要多得多 。
我国每个省市均发生过破坏性强震 。 中国东部许多人口稠密区域 , 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地震 , 其中不乏8级左右的特大地震 。 据不完全统计 , 我国41%的省会城市(包括北京)、33%的地级市和31%县级市和县城可能会遭受地震烈度9度以上的地震灾难 。
目前 , 这些城市的人口、财产和产业还在快速聚集中 。 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人口迁移的目的地是位于地震断裂带上的大城市 。
同时 ,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 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 抵御大地震的能力反而在不断下降 。 城市地震高风险 , 农村不设防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 人口稠密地区一旦发生大震 , 就会发生大的灾难 。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 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国土、7亿多人位于地震高危险区 。
本文图片
巨灾一旦发生谁能幸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 即使不是居住在地震高危险区的人 , 由于出差、旅游和投资等 , 也会有很大机会到地震高危险区 。 我国风景秀丽的旅游区 , 大多位于地震高危险区 。
在西部大地震频发区的输油、输气和输电等关键基础设施 , 一旦发生破坏 , 也会对非地震高危险区的人们造成严重的冲击和影响 。 可以说大震巨灾随时可能发生 , 且无人能避免大震巨灾的威胁 。
大震巨灾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 而且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 震后暴发瘟疫会引起更为严重的灾难 。
地震可造成病毒实验室破坏 , 病毒逃逸;地震可造成核电设施破坏和发射性源失控 , 以及其它严重环境污染事件;地震会严重影响各类慢病的治疗和健康管理;地震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
事实上 , 地震时室内家具倾倒、装饰物掉落、电器等高速撞击 , 也会造成严重伤害 。 室外楼体外立面瓷砖、大理石板等装饰坠落 , 玻璃幕墙垮落、墙体倾倒等也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
中外震例表明 , 90%以上的人员都是通过自救和互救的方式脱离危险的 , 大部分施救人员都不具备救助知识 , 往往对受伤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
本文图片
地震会带来精神重创
现有研究表明 , 东部人口稠密地区发生一次8级以上大地震 , 很大可能会有数百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直接身体伤害 。
大规模人员死亡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 , 对已经患有精神疾患的人影响尤为严重 。 大地震中 , 人们往往会失去亲人、朋友和同事 , 引起人们巨大悲痛和负面情绪 。 大城市居民丧失房产 , 所遭受的打击也将十分巨大 。
据央行2019年统计 , 我国城市居民平均资产已经高达318多万 , 其中70%以上是房产 。 丧失房产对任何一个家庭都是无法想象的灾难 。
大地震也会造成大量企业倒闭 , 例如日本311地震中倒闭的企业高达1951家 。 大量企业倒闭 , 不仅会使很多人失业 , 也会给许多人的投资、股票和理财产品造成巨大损失 。 巨大的个人和家庭经济损失是许多精神疾患的重要诱因 。
慢病治疗将难以为继
大震巨灾之后可能面临大疫风险 。 大震之后数十万遗体若得不到及时处理 , 极易引起细菌、病毒大量繁殖 , 饮水设施的严重破坏加大了饮用水污染的风险 , 卫生用水很难得到保障 。 同时数以千万计的人员生活在避难场所 , 卫生条件更是难以得到保证 。
我国大约有五分之一左右的人口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尿毒症、癌症等慢病 。 大震巨灾往往造成大量的医院毁坏 。 基本药物供应因药厂破坏或运输系统毁坏而长时间中断 。 同时大量医疗资源被迫集中用于地震伤员的救治 。 大震巨灾后 , 数以百万计的慢病病人可能得不到透析、化疗、药物控制和健康管理 。 身心健康状况会进一步恶化 , 甚至造成死亡 。
本文图片
“平灾结合”防患于未然
面对大震巨灾对身心健康的威胁 , 应当“平灾结合” , 做好综合防范工作 。
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应当将巨灾(特别是大震巨灾)情境下健康问题列入相关规划 。 同时 , 针对各地特定巨灾情景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 做好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物等巨灾储备 。 针对大震巨灾情景做好现场人员培训 。 应当针对大震巨灾完善慢病管理信息系统 , 以便于灾后的慢病治疗和管理 。 对公众的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也十分重要 。
广大公众平时应当了解地震灾害相关知识 , 具备地震灾害忧患意识 , 对地震伤害和可能的损失做好心理准备 , 积极参与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培训演练 。 平时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防范大震巨灾后的疾病流行 。 储备必要的卫生消毒用品也非常重要 。 慢病病人应根据个人情况准备一定数量的常用药物 。
大地震发生时 , 广大公众应当及时采取正确的应急避险行动 。 地震时极容易造成脊椎、肢体骨折和内部脏器的严重伤害 , 救护不当 , 往往造成终生瘫痪或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 因此 , 应当十分注意在震后救人时防止造成二次伤害 。
震后减轻和避免心理疾患也十分重要 。 在医疗机构废墟和核设施附近地区 , 应当十分警惕放射性物质对身体的伤害 。 需要透析、化疗等治疗的病人 , 若有困难最好采取投亲靠友的方式 , 离开灾区坚持常规治疗 。
作者: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高端智库专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高孟潭
策划:王丹 谭嘉
【地震|国际减灾日 | 大震巨灾,真的只是“末日传说”?】编辑:王建影
推荐阅读
-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迁都”猜想|自然灾害说:洪水、地震等致三星堆古城毁亡
- 云南|云南昭通市威信县发生3.3级地震
- 冰岛|数万次地震之后 冰岛一火山爆发
- 冰岛_社会|经历了4万次地震的冰岛人:我已经不怕了,我只是太累了
- 国际空间站|重达2.9吨!国际空间站竟扔了一块巨大的太空垃圾
- 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产氚实验包层项目在成都启动
- nasa|NASA展示国际空间站“小型花园”和植物实验
-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对国际空间站进行维护 太空行走近7小时
- 胸心血管外科|赞!深圳龙岗这项创新术式 登上胸心血管外科国际专业杂志
-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奇迹!深度昏迷4个月,少年苏醒后写下“好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