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欧洲知识分子为何反对“政治正确”?
经过“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和“Metoo”运动的洗礼 , 西方的“政治正确”越来越牢固 。 在此其间 , 一场推倒历史人物雕像的运动更是将这种政治狂热付诸行动 。 首先遭殃的是哥伦布以及美国同盟军将领的雕像 。 很快 ,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尤利西斯·S·格兰特的雕像也被移除 。 这场运动还蔓延到欧洲:丘吉尔雕像被示威者涂鸦、大英博物馆移走了其创馆收藏家斯隆的雕像……这些历史人物之所以遭殃 , 其原因不外乎他们生前都有着浓厚的殖民色彩 。
丘吉尔雕像被涂鸦推倒雕像运动还衍生出下架影视运动 , 《乱世佳人》就曾被短暂下架 。 但是 , 也有很多人质疑 , 推倒雕像和下架影视对于反对种族不公来说有多少实际用处呢?在公共领域抹除有争议的历史记忆能切实地推动社会进步吗?这场运动的激进性使得许多西方知识分子开始反思 , 泛进步派内部也分裂成了旗帜鲜明的两派 。欧洲史学者胡里奥·麦克伦南正是反“政治正确”阵营中的一位代表 。 在与新京报采访人员的对谈中 , 麦克伦南表示 , 欧美流行的“政治正确”是一种新形式的审查制度 。 这一系列狂热运动也暴露出了现代欧洲文明的弊病 , 而这些弊病在欧洲过去500年辉煌的历史中可以找到诸多端倪 。作为欧洲史研究专家 , 麦克伦南也谈及了自己对欧洲的看法 。 近些年来 , 移民问题和恐袭的不断上演已经证明了欧洲多元文化主义实验的失败 。 但他认为存在着一种替代方案 , 依旧看好欧洲共同体的未来 。 欧盟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建构一套能容纳和囊括全体欧洲人的宏大叙事 , 构筑一个属于全体欧洲人的“欧洲梦” 。采写 | 新京报采访人员 徐悦东从推倒雕像运动到影视剧下架 , 欧美“政治正确”的层层攻势也在撕裂着西方泛进步派的知识分子阵营 。 今年7月 , 乔姆斯基、福山、J.K.罗琳等知识分子在《哈泼斯》杂志上联名签署了一封公开信 , 指出了过度“政治正确”的弊端 。 他们认为 , 当下的抗议活动已经出现了极端化的现象 , 保护社会多样性的“政治正确”被狂热的抗议者用来挟持言论自由 。 一旦这种“封杀文化”失去控制 , “政治正确”就会成为一种新的审查制度 。但很快 , 《The Objective》就发布了一封“反《哈泼斯》”的公开信 , 这封信跟“《哈泼斯》公开信”针锋相对 , 指责这些知识精英们根本不理解民众所受的不公 。 这呈现出当下西方泛进步派内部出现了严重分裂的状况 。
《哈泼斯》杂志公开信页面不管是支持“政治正确”的阵营还是反对“政治正确”的阵营 , 其实他们都赞同消灭社会的结构性不公 , 积极推动社会平等进步 , 认同启蒙的价值观 。 只不过 , 反对“政治正确”的阵营认为 , “政治正确”是一种激进而民粹的运动 , 其本质是排他性和专制性的道德审查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加拿大布兰奇中心高级研究员、牛津大学桑坦德学者胡里奥·克雷斯波·麦克伦南即是这一阵营的代表 。麦克伦南认为 , 倘若对西方历史进行全面的“政治正确”审查 , 西方近代史上几乎就不存在完全清白历史人物 。 若某个历史人物因为有道德瑕疵就“一棒子打死” , 大家就无法真正理解历史 。 约翰·洛克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 但他也是英国皇家非洲公司的股东 , 参与投资奴隶贸易 , 并且为奴隶制辩护 。 若只套用当代的道德标准去衡量洛克 , 洛克就是十恶不赦的种族主义者 。 但我们却不可否认 , 洛克的思想也塑造了当今的西方世界 。在这场清算历史的运动中 , 麦克伦南呼吁 , 西方人在理解历史时 , 要尊重当时历史情境和历史局限性 。 不管是左翼的还是右翼的 , 只要是民粹的历史清算运动都是不可取的 。 实际上 , 西方知识精英们对于历史的这种态度 , 在三年前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学生会呼吁建立一个不以学习柏拉图和康德等白人哲学家为主的课程体系时就显现了出来 。当时 , 西方主流媒体和知识精英大多批评了这场运动 , 英国哲学家罗杰·斯克鲁顿认为这些学生很“无知” , 白金汉大学副校长安东尼·塞尔登则认为“政治正确要有失控的危险” , 亚非学院宗教与哲学系的主任艾瑞卡·亨特认为学生会的观点“非常滑稽” , 有些媒体甚至称这些学生为“PC Snowflake”(追求政治正确的温室花朵)。
被涂鸦的大卫·休谟像 。 大卫·休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 , 但他曾在著作中表达过对黑人的偏见 。 因此 , 爱丁堡大学将大卫·休谟法学院大楼改名为乔治40号广场 。随着近几年“政治正确”运动愈演愈烈 , 如何面对西方历史黑暗面的问题再次摆上台面 。 支持“政治正确”的民众和对“政治正确”的激进性持保留意见的知识精英之间的鸿沟也逐步加深 。 不过 , 传媒倾向于报道“政治正确”运动的战果 , 较少关注有着保留意见的知识精英 。 直到“《哈泼斯》公开信”事件后 , 许多人才猛然发现泛进步派内部的冲突是如此之大 。 因此 , 我们也不妨听听这批不赞同“政治正确”知识分子的声音 。只要设身处地想一想 , 我们或许能理解许多西方知识分子的两难处境——如何认识历史意味着如何建构未来 。 若完全采纳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 这虽然能消解西方中心主义 , 但也有滑入虚无主义的危险——西方人是什么?西方价值是什么?这些问题或许会“成为问题” 。 支持《哈泼斯》公开信的知识分子就是认为这场运动触犯到他们所信仰的西方价值观 。 如何反思殖民的历史遗产、推动社会进步和包容平等 , 又不至于消解自身呢?如何走“中间路线”成了许多西方知识分子所思考的问题 。对于麦克伦南——这位坚定而乐观的亲欧派来说 , 在欧洲建构“欧洲人”的认同是他所推崇的解决方案 。 如何认知欧洲历史以及欧洲价值观 , 对如何建构欧洲文明主体性非常重要 , 这也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基石 。 在民粹主义四起 , 民族主义、仇外主义回潮的年代里 , “欧洲人”认同备受冲击 。 麦克伦南认为 , 欧洲的多元文化主义的实验已经失败了 , 一种崭新的认同模式正在建立当中 。 这种认同模式是怎么样的?到底什么样的集体记忆来才能维系“欧洲人”的认同?为此 , 麦克伦南写了《欧洲: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 关于欧洲霸权时代和欧洲帝国的著述有很多 , 但是 , 阐释欧洲对现代世界重要影响的作品却不多见 , 因为对欧洲帝国感兴趣的学者们 , 大多从国家的角度而不是全欧洲文明的角度来探讨这个话题的 。 麦克伦南希望从欧洲整体的视角出发 , 重新理解欧洲为现代世界所带来的历史遗产 , 以重新建构新“欧洲人”身份认同 , 并以此思考未来欧盟该在新世纪的国际格局里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对话 胡里奥·麦克伦南
推荐阅读
- 张伯礼院士提醒:拿到这些快递要先消杀
- 关于蒙古送的三万只羊,你可能还想知道这些
- 默克尔:从物理博士到“欧洲大婶”
- 欧洲国家是在19世纪百年和平年代将势力扩张到东方
- 摩尔多瓦总统选举:亲欧洲的前总理桑杜暂领先
- 南昌发展|侃一侃南昌的堵:南昌最堵在老城,老城最堵在青云谱
- 怎样不秃顶|猛男见了也落泪! 10万起这些车靠颜值男女通吃!
- 下岗,下岗工人算让位有功吗?
- 冷空气|雨夹雪+中雪+降温12!冷空气来了,河北人注意这些事
- 静默如初|好消息! 这些人也能评职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