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急救 守护生命之花

9月12日是第21个“世界急救日”,今年的急救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而显得意义更加不一样 。因为疫情影响,社会大众更加关注医学和健康领域 。近年来,猝死的新闻经常出现在媒体上,尤其是年轻人猝死的案例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社会公众关注自身身体健康之时,对急救更加重视 。
在医学上有“钻石四分钟”的说法,指的是在对于心搏骤停的患者,在4分钟内进行及时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可达到50%;而超过这一时间,被救活的希望就很渺茫 。因此,对普通人来说,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的技能,对挽救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烧烫伤、外伤止血等急救技能也应该掌握,这会为后续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推动急救技能普及,让社会大众更加关注急救事业,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
“这是救命的技能”
现在,经常会在媒体或者自媒体上看到关于急救的新闻,心脏骤停、溺水等,有的人通过急救捡回了一条命,有的人则没有那么幸运 。尤其是随着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年轻人、白领等群体出现心脏骤停、心脏性猝死的情况越来越多 。
据有关机构估计,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超过54万人,每日至少1500人心脏骤停,但抢救成功率不足1% 。与之对照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平均抢救成功率是10%,部分城市和地区达到30%-50% 。
所谓心脏性猝死就是指突然发作的心脏病导致的心搏骤停,常常因来不及救治而猝死 。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救命的关键却是心脏骤停时的4分钟之内,故被称为“钻石4分钟” 。
因此,急救十分关键,它可以在关键时刻拯救生命 。
在北京某企业工作的小蕾时不时看到一些心脏性猝死的新闻,“看到人救了回来,心里很高兴 。但看到最终没救回来,自己也很难过” 。作为一名白领,小蕾很同情那些不幸的同龄人,但也促使她更关注自身的健康以及急救技能的掌握 。
前不久,小蕾的公司组织员工参加红十字会组织的初级急救培训,并且准备在公司所在办公楼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小蕾参加了这次培训,并且感受深刻 。
据小蕾讲述,她参加的急救培训课程是理论和操作两个部分,时间是两天 。“讲理论的时候,感觉自己还能跟得上 。但是到了实际操作环节,就明显感到了紧张 。”小蕾表示,尤其是要学习心肺复苏术,学习各种打绷带止血,“我们还学习了AED的使用” 。在结束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参加考试,并且是单独考核,每个人都要将学习到的内容操作一遍,没有问题才算考试合格 。
“这是救命的技能!”小蕾表示,至少将来遇到这种情况,不会手忙脚乱 。
北京市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医疗急救工作可以分为院内和院外两大部分,院内抢救中人员、设备及工作流程相对固定,而院外急救要面临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双重压力,患者和家属心情也不平稳,院外急救的工作环境更为复杂 。
“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的本质区别在于时间 。”陈志说,患者在出现急危重伤病之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院前急救,会导致救命的关键时间窗口关闭,即使设备再好,水平再高也无法挽救生命,“所以院前急救是患者有机会得到全面深入的院内抢救的基础和前提 。”
因此,推进普及急救技术,让社会大众掌握急救的技能,对于挽救生命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
急救事业要与社会发展相匹配
上世纪60年代有一篇著名的通讯报道《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它讲述的是山西省平陆县的61位民工集体食物中毒,因为当地没有救治的药品,最后由中央指派空军运送药物救治的故事 。
从急救的角度出发,这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反映出急救对于拯救生命的重要性,也表明了建设好急救体系对于社会大众生命健康的必要性 。
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就高度重视急救事业的发展,上世纪50年代中至70年代末,参照苏联急救站体制,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专门急救机构—急救站,承担对城市居民危重急症和意外事故的急救功能 。上世纪80年代初,各地对急救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投入不断加大,建立、健全城市急救站,并不断提高急救站院前院内急救能力 。同时,各类医院也借鉴国际惯例逐步建立了急诊科,承担起部分院前和院内急救功能 。上世纪90年代前后,120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在各地纷纷建立,并形成了多元化急救模式,中国急救事业蓬勃发展起来 。
陈志表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我国急救体系取得长足的发展 。但是,急救事业发展的现状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相匹配,是社会发展中需要补齐的一个短板 。各地在发展急救事业方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县级基层急救体系建设仍然薄弱 。
例如120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各地差异就很大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120院前急救服务体系是独立型的 。但是大多数地区是依托型或者是指挥型的 。而县级120则基本设在县医院的急诊室,急救网络发展滞后,急救人才缺乏 。
“急救模式的混乱,对急救体系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制约效应 。”陈志对此表示担忧,政府投入不足,缺乏国家急救立法是主要原因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特别是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得到了高度重视,各级政府正在加大投入,我国的院前急救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陈志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