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览风华:紫禁城见证明清历史变迁
紫禁城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 , 明清两朝二十四帝 , 近五百年时间中以此为国家中枢之地 , 政之所出 , 号令天下 。 紫禁城从明朝“永乐之治”肇建 , 到清朝“康乾盛世”定格 , 是我国明清两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盛世风华历史的见证者 。
古代社会 , 都城是国家的政治、军事中心 , 皇宫是国家的中枢之地 , 建宫迁都是国之大政 。 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 , 是其建宫迁都决心确定的标志 。 随之下令建长陵 , 疏通大运河 , 为迁都作前期准备 。 永乐十八年(1420年) , 紫禁城落成 , 转年正月随即迁都北京 。 朱棣以迁都北京来稳定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的地缘政治格局 , 以此一统农耕和游牧经济广大区域 , 并以天子戍边宣示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 。
朱棣在位二十二年 , 五次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而出征塞外 。 特别是迁都北京 , 入紫禁城仅四个月后 , 在三大殿遭雷击焚毁的复杂形势下 , 仍毅然亲征 。 永乐年间设置奴儿干都司 , 一统东北边疆 。 派使者出西域 , 修通川藏驿路 , 出兵安南 , 稳定西北和南部边疆 。 派郑和下西洋 , 外交天下 , 紫禁城迁都大典上 , 数十个国家使臣参加盛典 。 疏通大运河 , 沟通南北经济文化 。 编纂《永乐大典》 ,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 设置内阁 , 成一朝定制 。 朱棣把朱元璋开基的明朝统一大业 , 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 为整个明王朝二百多年的基业奠定了基础 , 功垂史册 , 史称“永乐之治” 。 没有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没有南北经济的恢复发展 , 没有安定的社会局面 , 就没有紫禁城 。 明朝中后期的历史证明 , 虽然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战乱不断 , 但以紫禁城为核心的都城始终是稳定国家的中心 , 并依托南方经济的发展 , 调控北方游牧经济 , 维护着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宁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棣拓展海路外交天下 。 明朝开基之时 , 由于交通阻隔 , 西方和东方各国都在各自的地域范围内 , 按照各自国家的发展轨道运行 。 航海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人类的视野 , 各国之间 , 特别是西方和东方之间海上交通的开辟 , 是人类从陆地向海上发展的一大历史进步 。 明成祖朱棣敏锐地抓住了这一重大历史机遇 , 派遣郑和率庞大船队下西洋 , 先后到达30多个国家 ,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 首航200多艘船只 , 近3万人的船队 , 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 , 以及海图及航海罗盘之精确都属世界一流 。 这表明 , 明初的中国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 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
【尽览风华:紫禁城见证明清历史变迁】此后 , 紫禁城见证了明朝的繁荣与发展 , 也经历了其衰落与消亡 。 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入关 , 紫禁城随即成为清王朝的皇宫 , 北京成为清王朝的都城 。 从康熙朝开始 , 用十多年时间平定了三藩之乱 , 收复了长期孤悬海外的台湾 , 实现了国家的初步统一 , 使中国获得了一个稳定发展时期 , 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国家空前统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有所繁荣的盛世开端 , 史称“康乾盛世” 。
以康熙朝为开端的盛世 , 到乾隆帝时达到顶峰 。 康熙、雍正、乾隆始终坚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天下观 , 最终实现稳定的国家大一统局面 。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后 , 康熙还派兵抵御沙俄入侵 , 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 确定中俄东段边界线 。 康熙帝三次亲征准噶尔 , 摒弃前朝修建长城的惯例 , 放眼大漠 , 恩施四方 。 乾隆朝彻底完成平定准噶尔大业 , 两次出兵西藏 , 挫败廓尔喀侵扰 , 稳定了大漠南北和西藏边疆地区 。 统一新疆 , 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清廷的西北边疆问题 , 强化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 对边疆地区实现长期稳定有效的治理 ,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 由此而推动的经济文化发展 , 使民生得以改善 , 人口突破三亿 , 成为盛世的重要标志 。
推荐阅读
- 同窗之情,温暖一生
- 美文欣赏:岁月弹指刹那,沧桑不掩风华
- 逐梦令|醉因我赏欣
- 繁华匆匆,如梦成殇,谁的风华绝代,倾国亦倾城
- 老人的情怀;忘掉你的老,一样可以风华正茂
- 一指流沙,倾尽万千风华
- 我只是一棵树作者:李府钟(于紫禁城)
- 哪句文案像是黑暗中的光救赎你
- 杯酒且话前尘事 风华当属少年游 超美小诗和句子 赶紧收藏吧
- 红尘有爱自盛开,我心如莲问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