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创意的创意园,“网红体质”也救不了( 二 )

没有创意的创意园,“网红体质”也救不了
英国为全世界第一个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 。 /Unsplash创意产业为英国带来的GDP如今已经超过金融行业 , 这一现象让全世界看到了“创意经济”的巨大潜力 。而建造“创意产业聚集区” , 是世界各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策略之一 。 和所有的产业园、聚集区一样 , “集约利用资源、人才聚集、规模发展” , 是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核心逻辑 。但在国内 , “先圈地 , 再安置产业”却成了一种流行操作 , 于是“徒有空壳”成了文创园区一切弊病的开始 。没有创意的创意园,“网红体质”也救不了
“哈利·波特”成为价值250 亿美元的超级IP 。艺术与商业博弈 ,房地产成为最后赢家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主体是谁?现实的答案无论如何都不是艺术家和园区商户 。有着“文创园鼻祖”之称的北京798 , 曾在向“产业园”转型的过程中 , 就亲自赶走了它最初的“缔造者”——艺术家 。不同于大部分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规划型”文创园区 , 798在发展之初是由艺术家主导、自下而上的“自发型”文创园 。798前身为国营电子厂 , 上世纪80年代末遭遇经济体制改革 , 工厂衰落、废弃 。没有创意的创意园,“网红体质”也救不了
798前身为国营电子厂 。 /pexels798所在的大山子地区 , 彼时荒芜破败 , 牛羊遍地 , 是北京人眼里脏乱差的大农村 。 但正因为远离市区的地理位置 , 798厂低廉的租金、宽阔的空间为独立艺术家们提供了理想的办公场所 。2002年起 , 已有大批艺术家“野生聚集”在798工厂 。 他们将车间改造为工作室、展览厅 , 逐渐形成了国内首个当代艺术社群 。然而 , 随着798人气攀升 , 如饥似渴的商业公司迅速瞄准了这里的商机——利润率更高的餐厅、酒吧、礼品店 , 以及资本充足的艺术拍卖机构、文创公司纷纷入驻 , 导致园区内的租金大幅度上涨 。四五年的时间内 , 798的租金涨了近十倍 。 2002年 , 园区的日租金为0.6元/平方米 , 到2008年 , 日租金涨到了3-5元/平方米 。 以100平方米的工作室为例 , 仅房租成本就由每月的1800暴增至1万2 。“租金”是独立艺术家们的命脉 , 暴涨的租金就意味着 , 在这场与商业公司的博弈中 , 囊中羞涩的艺术家只能悄然退位 。“搞艺术的”最终没能敌过“卖文创的” 。但与全国大部分的文创园相比 , 转型后的798仍旧是一个范本 , 即使艺术氛围不再纯粹 , 但仍旧集结了一系列国内知名的私人美术馆、画廊和创意公司 , 并承接了诸多中外当代艺术交流的国际项目 。没有创意的创意园,“网红体质”也救不了
商业化的798仍旧集结了一系列国内知名的私人美术馆 。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官网截屏798创始人王彦伶曾经提出文创园的发展“三段论” , 用以总结文创园区的空间功能转换 , “艺术家工作室——时尚创意品牌产品聚集——商业地产” 。 也就是说 , 文创园的最终走向 , 是商业 。“商业化”是任何文创园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 只不过程度、速度不同 , 而“商业地产”是大多数文创园发展的“大结局” 。相似地 , 在世界范围内 , 自发型的文化文创园区都经历着“绅士化”(Gentrification,也译作“中产阶级化”)的普遍困境:聚集的艺术家给原本冷清、破败的街区带来创意与活力 , 而增长的人气、新兴的艺术氛围会成为土地增值的砝码 。 最终 , 上涨的租金将清贫的艺术家们挤出他们亲手打造的社区 , 但却吸引到多金且追求文化品位的中产阶级迁入——土地“阶层”由此发生置换 。没有创意的创意园,“网红体质”也救不了
纽约的Soho区就曾经历”绅士化“过程 。 如今 , 艺术家的工作室早已搬离 。 /unsplash在创意社区“绅士化”的过程中 , 地产商成为最大受益人 。而对于自上而下的“规划型”文创园区 , 地产商仍旧是游戏中的最大赢家 。随着国内土地的稀缺性升高 , 地产开发商想要低成本“拿地”越来越难 。 “文化地产”就成了价格门槛更低的“精明之选” 。 房产公司通过制造“文化产业园区”的噱头 , 以优惠的价格竞标到土地 。然而 , 创意产业的孵化周期长、风险高、回报率低 , 文创园的经营需要接受多年“入不敷出”的考验 。没有创意的创意园,“网红体质”也救不了
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 , “文化地产”成了价格门槛更低的“精明之选” 。 /pexels因此 , 当一些“赚钱心切”的房地产商成为文创园的运营方之后 , 它们看重的唯有利润——招商的时候“来者不拒” , 只要出钱就能入驻 。于是 , 充斥着餐厅、咨询公司、培训公司的“创意产业园”诠释了“挂羊头卖狗肉”的“经营之道” 。入驻文创园的租户也并不好过 。 不少地产商为了削弱园区的管理成本 , 干脆停止一系列配套服务 , 让需要依托“产业园综合服务能力”的商业公司进退两难 。更有甚者 , 有的房产商直接在“文创园”的土地上建造“住宅楼” 。 2018年 , 北京顺义的文创园“179空间”被曝出“产改住” , 原本应为“文创园”的土地被改造为了住宅区对外出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