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人才供给、总体素质……新职业发展还面临这些问题

服务业|人才供给、总体素质……新职业发展还面临这些问题
文章图片

参加电商直播专项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员在浙江义乌顺利通过考核并获得电商直播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 吕 斌摄(新华社发)
今年28岁的邱有哈子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马头乡 , 在成都从事外卖配送工作 。 工作之余 , 他在网上修读函授大专学位 。 图为邱有哈子在成都市一家餐厅取餐 。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李梦馨摄
外卖运营规划师、在线学习服务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网约配送员……经济日报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生活服务业在新兴消费需求刺激下催生出一批新职业 , 具有个性化、线上化、中高收入等特点 。 但是 , 随着服务业迅速发展、服务经济数字化趋势凸显 , 人才供给不足、总体素质不高、专业培训不够等问题亟待解决 。
更加重视专业性
今年初 , 突如其来的疫情加速了很多餐饮企业变革 , 以前只做堂食的餐厅也上线了外卖服务 。 外卖运营规划师这个新职业应运而生 。
在胡大饭店外卖运营师方绪虎看来 , 吃不仅仅指品尝美食 , 其中还有很深的奥秘 。 外卖与堂食 , 同一个菜同样的口感 , 却有着不同的做法 。 方绪虎告诉采访人员 , 经测算 , 从餐品装盒到顾客用餐一般需要40分钟 。 以小龙虾为例 , 经过汤汁长时间浸泡 , 很难确保和堂食一个口感 , 而做餐饮 , 就是服务顾客的味蕾 , 差一点都不能算完美 。
在保证吃的品质上 , 方绪虎下了一番功夫 , 我们把要上线的每道餐品都做出来装盒 , 放40分钟 , 大家一起尝 , 看看味道有没有变化 。 也买别家的外卖 , 学学人家是怎么做的 。
如何做线上平台运营也大有学问 。 方绪虎坦言 , 在相同区域有多家分店 , 都上线外卖服务会不会自己跟自己打架?如何避免厨房满负荷作业影响出单品质?诸如此类问题都是专业的外卖运营师需要思考的 。
如今 , 数字化转型是餐饮业大势所趋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研数据显示 , 67.6%的餐饮企业计划在疫情结束后 , 优化供应链或加速数字化转型 。
过去 , 生活服务业往往被认为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 但对于近来涌现的新职业 , 专业性变得更为重要 , 这也驱动新职业人群自我提升 。
沈博昭是一位在线学习服务师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这个职业可不是简单的网课班主任 。 做好这份工作 , 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和心理沟通技巧 , 还要懂产品、数据和运营 。
目前 , 沈博昭在少年得到APP带两个班 , 每班100人左右 。 线上上课时 , 她需要同步监课保证学生在线学习质量 。 课后 , 她还要一对一点评作业和进行个性化指导 , 同时还要运营社群 。 在线学习会产生大量学习数据 , 涉及课程参与、发言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 除了要与孩子们沟通 , 还要与家长沟通 , 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 。 沈博昭说 。
为了做好在线学习服务师 , 她不仅考取了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 , 还一直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 虽然在线学习服务师这份职业比较辛苦 , 但很有成就感 , 收入也比较可观 , 我打算长期做下去 。
人才短缺日益凸显
22岁的易丛斌 , 以前已经习惯了每年在贵州老家过完年 , 就背上行囊去深圳、青岛等地打工 。 而现在 , 他已在贵阳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 成为了一名网约配送员 。 他还把妻子和一岁半的儿子接到自己身边 , 工作时间灵活 , 收入稳定 , 又能常回家看看 , 很满足 。
与易丛斌一样 , 希望能就近就业、既可以照顾家庭又可以找到生计的人不在少数 。 以网约配送员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依托数字经济助力 , 成为很多贫困户实现脱贫的重要渠道 。 据统计 , 2020年上半年 , 在贵州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骑手共5749人 。
通过生活服务业人才培训、推动商户加速上网等方式 , 切实推进县域经济的生活服务业数字化 , 创造新就业岗位 , 形成消费和就业贯穿的县域内循环 , 从而助力脱贫的作用有目共睹 。 不过 , 生活服务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依然突出 。
服务是高度依赖人的 , 服务业的高质量、数字化发展需要新型人才 。 只有帮助从业者适应数字化变革 , 才能助推新经济、激发新动能、释放新红利 。 美团联合创始人、美团大学校长穆荣均表示 , 服务业人才培养 , 特别是数字化相关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痛点 , 主要表现为既懂数字化运营技能又懂生活服务经营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不足、数字化人才培养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生活服务业人才的社会化培训供给不足 。
目前 , 这些新职业的教育和培训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 云海肴董事长赵晗说 , 在餐饮行业 , 成本主要来自于食材、房租和用工 , 现在一些地方的用工成本已经超过房租成本 , 但合适的人才还是很难招到 。 比如 , 云海肴招聘的厨师主要来自职业厨师院校 , 但学校培养的技能和企业需求并不匹配 。
探索多种发展模式
随着数字经济浪潮来临 , 保就业最坚实的基础是数字经济岗位 , 而人才培养也一定要和新职业对接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坦言 , 如今 , 在生活服务业人才供给上 , 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 。 每年大量的大学生毕业需要找工作 , 而生活服务业领域的数字化人才却有着非常大的缺口 。 比如 , 数字化管理师、供应链管理师、全媒体运营师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