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同学|绝不能让人才静态而舒适,人是活的资本( 三 )


尹同学|绝不能让人才静态而舒适,人是活的资本
文章图片
那么为什么其他企业的人才发展逻辑有问题呢?原因就在于企业把人选出来以后 , 也不知选对了没有 , 马上就浇水 , 大水漫灌 , 结果浇错了浪费钱不说 , 关键是没有效果 。 有的人天生就是一株小草 , 你拼命浇水 , 最后只能长成大草 , 成不了参天大树 。
华为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 , 因此在华为的人才布局当中 , “筑巢引凤”的方式已经过时了 , 现在则是“为凤筑巢” 。
第一 , 在选人方面 。 华为在选人时 , 通常使用的是STAR2行为面试法 。 其中 , “S”表示situation(景象) , 指参加的面试的人以前的工作情景等;“T”表示task(使命) , 指面试的人曾经承担的工作使命或职责;“A”表示action(办法) , 指面试的人在以前的工作中采用的各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第一个“R”表示result(结果) , 指面试的人曾经做出过怎样的成果;第二个“R”表示reflect(反思) , 指面试的人从中有什么总结思考 。
通过这样的面试 , 华为就能了解到参加面试的人曾在什么情况下 , 承担过哪些责任 , 采用过哪些措施 , 解决了哪些问题 , 其核心就是弄清面试者在一些关键场景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
第二 , 在用人方面 。 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是绩效 , 没有绩效 , 企业就无法生存 。 所以 , 华为在用人方面强调的是绩效产出 , 也就是看员工能为企业创造多少绩效 。 任正非曾强调 , 华为的人才必须“根据当期产量多少来确定基本评价 , 根据对土壤未来肥沃的改造来确定战略贡献 , 两者要兼顾 。 没有当期贡献就没有薪酬包 , 没有战略贡献就不能提拔” 。
第三 , 在留人方面 。 企业要靠什么留住人才?一般有三种方法:感情留人、薪资留人和事业留人 。
在华为 , 一切报酬都要基于员工为企业所做出的贡献来决定 。 过去华为采取的是评价分配制 , 也就是先对员工进行考核 , 再“切蛋糕”;现在华为提出了获取分享制 , 将从前的“给人发工资”改为“给事发工资” , 也就是根据员工的绩效结果给出薪资 。 干得多、干得好 , 提升就快 , 拿的薪水就多 , 以此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 保证公司的持续发展 。
第四 , 在育人方面 。 在这方面 , 华为采取的措施是训战结合 。 为了培养出未来能打胜仗的战士 , 华为将“战场”搬到了华为大学的讲堂里 , 让学员们从实战出发 , 用自身的战斗案例来检验自己的能力 。 所以华为大学在培训员工时 , 要围绕着实际的工作场景进行 , 使学员们能清楚地了解到实际战场中会遇到的问题 。 之后 , 再将这些训练过的人投放到真正的战场上 , 让他们去经受历练和考验 , 训练他们的实战能力 。
与此同时 , 当一批能力较强、表现优异的员工“出师”后 , 企业还要求他们负责带新人 , 并且规定 , 只有教会了徒弟 , 自己才有资格晋升 , 以避免一些老员工担心日后徒弟抢自己的饭碗 , 不好好带人的现象 。 通过这样的发展逻辑 , 华为的人才队伍就慢慢建立起来 , 并不断发展壮大了 。
2.根据岗位要求 , 精准滴灌
华为的新员工入职后 , 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参加企业文化集训 , 这就是滴灌 。 员工参加项目实践之前 , 有一周的项目案例教学 , 华为把以前成功的项目写成案例 , 老师带领学员“重走长征路”——重新走一遍项目过程 , 把自己的思考和实际情况做比较 , 找到自己在方法论上存在的不足 。 新员工学完以后 , 再接受任务令 , 开始具体的项目实践 。
升职到中层干部后 , 会有两周左右的时间参加管理哲学学习 , 以帮助他们理解公司的政策导向 。 整个学习内容都是学员自己在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具体案例和问题 , 自己整理出来 , 然后大家一起进行小组分享和讨论 。 这种分享和讨论没有对错之分 , 完全是一种非常开放的研讨 。 老师只是引导员 , 发表的也是个人的管理体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