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似道的毛病不少,但说他是奸臣就昧良心了( 四 )

贾似道的毛病不少,但说他是奸臣就昧良心了
士大夫们将贾似道与王莽、王安石并列为“大奸”——怎么感觉像是在夸他?那么贾似道呢?在他推行的改革措施中 , 最重要的就是公田法 , 这是遏止土地兼并、挽救南宋千疮百孔的财政危局的唯一良方 。 所以在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贾似道拜相后就大力推行公田法 , 因为这一法令几乎将官僚地主得罪了个遍 , 所以赵昀下不了决心 , 贾似道的纨绔脾气再度发作 , 威胁要辞职归田才最终得逞 。 而且他还带头献出自家的一万亩地作为官田 , 才堵住了无数反对者的嘴巴 。从公田法推出到在丁家洲之战兵败罢相 , 贾似道硬生生的将他的改革措施足足推行了12年之久 , 没有丝毫妥协 , 也没有半分让步 , 在那么大的压力下能做到这一点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 王安石要是有贾似道的强硬和坚决 , 熙宁变法也不至于中途夭折 。试想一下 , 要是蒙古人能给贾似道20年时间 , 一旦财政和军事改革显现效果 , 南宋即便不能复兴 , 但还会那么轻易的就被亡了国吗?事实上 , 无论是韩侂胄和贾似道 , 我们已经不能要求他们做得更多了 。 网络上有种很火的说法叫“北宋无将 , 南宋无相” , 我曾在以前的文章中予以过反对(详见北宋无将 , 南宋无相?不是命运的安排 , 而是时代的表象而已) 。 单就宰相而言 , 北宋看上去星光熠熠 , 如赵普、寇凖、韩琦、富弼、文彦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等 , 哪一个都大名鼎鼎 , 似乎都有治世安国之能 。 但事实上除了个别人外 , 谁能说说上述人等干过什么利国利民的事情?个个说就天下无敌 , 做就无能为力 , 即便像范仲淹、王安石有任事的气魄、做事的能力 , 但也缺乏担当的勇气和筹谋的格局 , 一遇挫折要么意志消沉 , 要么陷入无谓的争执 , 最终导致前功尽弃 。贾似道的毛病不少,但说他是奸臣就昧良心了
北宋的名臣们除了能说会道、擅长捞名气外 , 几乎都无任事之能北宋堪称士大夫的天堂 , 文官待遇之好堪称空前绝后 , 不但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护体 , 犯了错到基层走一圈照旧还能回来 。 所以他们肆意妄为 , 空谈误国 , 至于任事做事就甭想了 , 甚至会被认为是对高贵的士大夫的侮辱:“六月戊申 , 命司马光都大提举修二股工役 。 吕公著言:‘朝廷遣光相视董役 , 非所以褒崇近职、待遇儒臣也 。 ’乃罢光行 。 ”(《宋史·卷九十一·志第四十四》)有这样的所谓“名臣”、“贤相” , 北宋还能有个好?而南宋的情况则正相反 。 经过北宋亡国的教训 , 尤其是面临严峻的军事局势 , 南宋君臣深知内耗的危害 , 不但对武将相对放权 , 对文臣更是予以了充分的信任 。 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 , 北宋施行的多相制 , 南宋则多为“独相” , 而且还能大权独揽 。所以在南宋 , 像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等宰相都被称为“权相” , 并因此屡遭诟病 。 其实这是没有道理的 , 把韩琦、文彦博、王安石、司马光等这些北宋宰相穿越到南宋去 , 一样会成为权相——这是时代背景决定的 , 个人的因素有 , 但不是最重要的 。贾似道的毛病不少,但说他是奸臣就昧良心了
严峻的战争形势是南宋权臣存在的前提况且 , 范仲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 就是他们太像个“忠臣”了 。 曾有人说过 , 忠臣唯有比奸臣更奸 , 才能取得成功——事实也证明 , 南宋的权相就是比北宋的贤相头脑灵活 , 也更能折腾——要比坏 , 北宋的丁谓、王钦若、蔡京只能对南宋的秦桧、丁大全、史弥远甘拜下风 , 要比能干 , 南宋的韩侂胄、史嵩之、贾似道其实比北宋的同行强得多 , 起码不会比他们更差 。试问将韩琦、富弼、司马光之流弄到南宋 , 谁敢保证他们就能干得更好?起码贾似道还能跟蒙古人比划好几十年 , 韩琦当年连西夏人都打不过 。贾似道改革得罪了全国的士大夫和军头 , 独掌朝权十多年让无数逐权夺利者患上红眼病 , 再加上他一身的臭毛病 , 所以一朝战败自然破鼓万人捶 。 不但落得了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 而且还被泼上了一身的脏水 , 留下千载骂名 。可是以当时南宋的那点可怜的本钱 , 换成韩信、李靖复生怕是也没有回天之力 , 更何况贾似道?贾似道的毛病不少,但说他是奸臣就昧良心了
贾似道始终是坚定的主战派 , 所谓的鄂州和议极可能是士大夫泼的脏水十三世纪的蒙古人恐怕是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一支军队 , 横扫欧亚大陆如卷席 , 然而唯独在南宋屡屡碰壁 , 足足攻打了45年才勉强得手——话说在此期间 , 蒙古人已经在欧亚大陆上玩了好几次往返跑了(三次蒙古西征) 。 在宋元之战中 , 前期靠孟珙 , 而到了更加艰难的中后期 , 其实一直以贾似道为核心进行抵抗的 。 实话实说 , 贾似道在战争中确实没少犯过错误 , 但是他没有放弃和软弱过 , 始终主战 , 甚至为此不惜得罪满朝权贵进行内政改革 。同期的文天祥、陆秀夫是著名的爱国英雄 , 值得我们敬佩 。 但慨然赴死是爱国 , 竭尽全力试图力撑危局同样是爱国 , 哪怕最终的结果是失败了 , 那也是能力问题 , 而非态度问题 。起码也不能因为一群道学家的打击报复 , 就说人家是奸臣 , 这也太昧良心了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