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邱振中:“古法”一旦找到,书法史将彻底改变( 三 )
我说说当代的可能性 。 印刷条件的改进使我们获得前所未有的便利 , 思想方法的改进使我们能够把感觉扎扎实实地朝深处推进 , 并且能够开始做出清晰的陈述 。 所有有兴趣的观察者都有可能做进一步的思考 。
我面对的《古诗四帖》放大精印本 , 当然与原作有差异 , 但是众多细节已经呈现在眼前——这可不是博物馆的展示能替代的 。
朝夕相对 , 看了想 , 想了看 , 对于一个敏锐的观察者 , 他就有可能进入到作者技术与构成的核心里去 。 ——当然 , 仅仅发现是不够的 , 他还要把领悟到的书写出来 。
失传的技艺必须要有人在作品中呈现出来 , 现在也已经开始出现 。 但对它的认识和传播仍然需要时间——也许是漫长的时间 。 就像1992年 , 一位书法界的朋友问我 , 探索性的书法创作进展如何?
我说 , 大家都还是原有的观看方式、原有的判断标准 , 即使现代书法创作中出现了杰作 , 你也看不出来 。 到今天 , 这种情况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 并无改变 。
如果观察、思考的方式不改变 , 《祭侄稿》再读一千年 , 也不会有新的发现 。 大家已经习惯了一种观察方式 , 用那种方式是看不出失传的“古法”的 。 如果说 , 我们已经呈现出某些早已失传的“古法” , 那真要颠覆人们的“三观” 。
假如我说的是对的 , 并且从某一点开始 , 我们还在不断获取 , 整个书法史的骨架就改变了 , 就跟千百年以来人们所认识的书法史彻底不同了 。 它的含义、走向 , 所包含的精神内容 , 便有了质的变化 。
日本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和上海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的出现 , 都是这种改变的征兆——人们似乎已经察觉到一点什么 , 于是想重新梳理我们熟悉的历史——对于渴想深思者 , 这种展示实际上是对重塑观念的极大支持 。
假如我们这个时代出现一个伟大的书写者 , 他当然蕴含着王羲之 , 但不会跟王羲之一样 。 ——然而 , 要读出其中的历史和新意 , 对观察者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
日本人提出“后王(铎)胜前王(羲之)” 。 艺术史不存在“胜出”的问题 , 但王铎确实在王羲之之外贡献了很多(图五) 。
他的出现提醒我们要重新定义书法史和书法家 。 优秀的书家除了气息好、修养好 , 还必须有才华、有想象力 , 在书法的视觉和构成上有独特的贡献 。
本文图片
图五 王铎《柏林寺水》
书写者对书法史的贡献要仔细鉴别 。
比如董其昌贡献的是风格 , 而王铎提供的是结构和用笔的方式——他并不缺少对风格的贡献 。 他们是两类书家 , 从书法史的推进来说 , 王铎无疑更重要 。
如果我们不这样区分 , 就没法界定一位书家对历史的贡献 。 每个人都是“气息好”“有个性” , 区别何在?必须说清楚 , 这一笔跟那一笔的意义之所以不同 , 它们又是怎样对历史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
书法史和书法理论都要做到这一点 。
问:什么妨碍了我们?
答:历代绝大部分人的书写 , 用一句话来说 , 就是“时势造英雄” 。 每个时代的书法 , 实际上是那个时代书写方式和观念的产物 , 而杰出的作品往往是众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
比如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图六)——苏轼从这个时代得来的技法 , 加上个人的修养、性格、文学上的造诣、对人生的体验等等 , 才造就了这件杰作 。
本文图片
图六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其他的人能不能超越这个时代的局限 , 获得一点超出这个时代的东西 , 例如在宋代而获得一点晋人的技巧?——偶尔有 , 如米芾 , 他真的获得了一点;
推荐阅读
- 白蕉|为追女生改姓名,19岁和于右任比书法,自称当代“二王”第 一人……
- 杜婷婷|西北师范大学校花杜婷婷,精美书法作品鉴赏,笔力遒劲、自然秀丽
- 书法|95年的美女郝篆连精美行草书法欣赏,含蓄隽永雅俗共赏,好书法
- 宋朝|宋朝排名第一的书法家,居然是个大奸臣,你还信“字如其人”么?
- 张旭|张旭狂草《古诗四帖》高清注释
- 估价|书法家言恭达,做过2届中书协副主席,一件草书估价5到7万元
- 节目|9岁男童参加书法大赛获奖,其母不满评判厉声质问,专家霸气回怼
- 节目|9岁男童参加书法大赛获奖,其母不满评判厉声质问,专家霸气回怼
- 王羲之书法|王羲之书法真迹现身台北故宫,短短28个字,乾隆却盖了170个印章
- 封面|封面开讲了 | 云讲座?医学博士王家葵分享艺术史新作《瘗鹤铭新考》 探究书法史背后的隐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