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为追女生改姓名,19岁和于右任比书法,自称当代“二王”第 一人……

“白蕉先生题兰杂稿长卷 , 行草其间 , …… , 三百年来可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 ”——沙孟海
这是一位大师对令一位大师的赏识与肯定 。
在白蕉才19岁的时 , 通过徐悲鸿结识了于右任 , 就与于老一起出版了首部书法集册一一《白蕉、于右任行楷长卷》 , 此时的白蕉己在书坛崭入头角 。
几年后考入上海政法大学 。 就读期间 , 白蕉心仪于一女同学 , 二人交好 , 共订白头之约 。
有一日女同学送白蕉一朵白色的美人蕉 , 好生感动 。 心动之念 , 便废原名“何馥”自视“白蕉” 。 哪知 , “白蕉”二字后来竟成了书坛历史上一个光辉而明亮的名字 , 也是近代“二王”帖学时代不可或缺的书学符号 。
纵观白蕉书法 , 作为一代书家 , 书承帖学 , 线条清奇古朴 , 结构或至柔和或奇险 , 变幻灵动 , 缩放有度 , 欲飞相生 , 字形秀丽欣长 , 风姿翩翩 , 随意步势 , 不衫不履 , 用笔纵横洒脱 , 洞达跳跃 , 方圆兼施 , 藏锋处亦显含蓄 , 露锋收笔处戛然而止 , 似快刀所削:提按分明有度 , 毫丝劲挺 , 亦浓亦淡 , 无乖无决 。
白蕉讲求“始欲无我 , 终欲有我”的学书理念 , 最终才形成其作品于章法而言 , 行间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 , 着重的笔画 , 分轻重的线条交互出现 , 流利的笔式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 , 风情雀跃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态完美结合 , 形成了白蕉独具一格的章法 。

白蕉|为追女生改姓名,19岁和于右任比书法,自称当代“二王”第 一人……
本文图片
《得示帖》
总之 , 白蕉率意的笔法 , 奇诡的字体 , 中和的布局 , 则道出激越痛快 , 真气横溢 , 神采奕奕的意境 , 让学书者望尘莫及 。
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得示帖》的真传 , 如我们看《得示贴》中的“雾、”“放”、“也”等字 , 厚重饱满 , 三字之间的的间距错落有致 , 疏密不一 。
但两两参差 , 互为映射 , 笔法侧锋为主 , 却不失字之调和 , 结字上下互映 , 端庄整秀 。 “迟”字粗中有细 , 细中有粗 , 粗细旋绕 , 不失臃肿之态 , 不具迁弱之韵 , 其中功底见诸笔端 , 相对于“雾”字而言 , 对比鲜明 。
“雾”字上端 , 瘦小多变 , 下部错位显然 。 用笔活体灵活多变 , 帖中“乃”“行”二字用笔方整严峻 , 使转自如实开魏碑之先河 , 方切笔法的运用 , 在“王”书中实不罕见 , 但此种笔法方中寓圆 , 圆中有方 , 骨肉相兼 , 方圆结合之姿 , 既俊秀挺拔 , 又不失丰厚圆润之至 , 达到了一种中庸之极致的书法意识形态 , 而白蕉在此帖中的得法非常丰富 。
如白蕉在其作《毛泽东·登庐山七律》中所写“换”、“新、”“天”三字 , 《为女民兵题照》七绝中所写“何”、“史”、“去”三字

白蕉|为追女生改姓名,19岁和于右任比书法,自称当代“二王”第 一人……
本文图片
行书毛主席《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释文:飒爽英姿五尺枪 , 曙光初照演兵场 。 中华儿女多奇志 , 不爱红妆爱武装 。 为女民兵题照
以及《答友人》七律中所写“不”“爱”“红”三字 , 《满江红》中“英”、“雄”、“驱”三字等等之间的处理关系中 , 前两字皆厚重典雅 , 方中寓圆 , 圆中寓方 , 刚柔并济 。

白蕉|为追女生改姓名,19岁和于右任比书法,自称当代“二王”第 一人……
本文图片
《答友人》七律
第三字疏密略开 , 笔法细腻 , 细而不失劲挺 , 结体开合规范 , “切”“转”二法运用自如 , 恰到好处 。
许多后人在白蕉笔意中只见《得示》 , 而不见《丧乱》 , 《丧乱帖》亦是王羲之成熟之期代表作 , 用笔丰富灵动 , 妍美多姿 , 与早期《姨母帖》而言 , 隶意尽脱 , 变横向摇曳 , 为纵势相发 , 用笔也极致拨挑翻转 , 即侧即中 , 即中即侧 , 极尽变化之能事 , 此帖中诸字皆寓奇于正 , 字字独立 , 偶有连带 , 如作品中三处“奈何”的处理 , 亦是两字一体 , 使转自如 , “哩不知”三方映带多变 , 如若仔细观察 , 白蕉所作《与姚鵷雏先生信札·去秋奉别》便不难发现 , 用笔、结体、造势几乎与《丧乱贴》如出一辙 , 信札中“驰”字便取法与《丧乱贴》中的“驰”字 , “惟”字取法于《丧乱帖》中之“摧”、雏”二字 , 取势中和 , 左大右小 , 左低右高 , 上下互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