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节育环纪事:别让女人戴着节育环进坟墓( 二 )



2600万个“环”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中国 , 节育环是广泛倡导的避孕手段 。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0》显示 , 1980—2009年 , 我国女性共使用宫内节育器2.86亿次 。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 , 全世界佩戴节育环的女性有2/3在中国 。
2012年 , 周雯静着手和身边的女性做访谈 。 从妈妈开始 , 然后是妈妈的同事、邻居、楼下商店的阿姨 , 后来又加上同学的妈妈、亲戚 , 一有机会 , 周雯静就带上本子和笔 , 跟这些女人聊天 。
几年时间里 , 她完成了50多个女性的访谈 。 这些女性涵盖各个年龄段 , 有来自大城市的 , 也有乡村的 , 都佩戴过节育环 。 周雯静发现 , 这些女性的经历两极分化 , 有一部分人因为节育环遭遇家庭变故 , 而另一部分盛赞这是伟大的发明 , 能让女性避免怀孕 。
“她们都很坦诚 , 我甚至不用提问 , 倾听就够了 。 ”周雯静说 。
妈妈的状况不是个例 , 楼下打印店的阿姨告诉周雯静 , 她因为佩戴节育环 , 导致脊椎疼痛 , 摘取过好几次 。 有的阿姨当年为了给孩子上户口 , 才选择佩戴节育环 。
女性|节育环纪事:别让女人戴着节育环进坟墓
本文插图

2016年 , 周雯静将节育环系列做了二次创作 , 她把节育环嵌入陶瓷中 , 烧制成了一个永恒的印记 , 再将红色颜料注入节育环的陶瓷印记里 。 周雯静希望人们能体会到这种疼痛嵌入的感觉 。 (图/ 受访者提供)
但周雯静的妈妈不愿意聊这个话题 。 对她来说 , 这是件伤害她的事 。 2014年 , 周雯静研究生毕业 , 她的“节育环系列”作为毕业作品展出 , 妈妈去了现场 , 表现得很平静 。 “我本来以为她会不适 , 很多观众站在作品前会说这个挺好的 , 她也就觉得挺好的 。 ”周雯静说 。
2018年 , 周雯静第一次办个展的时候 , 妈妈又来了 。 展出前有个座谈会 , 周雯静介绍了每个作品的经历 , 妈妈建议她做得“震撼一点” , 将一个个节育环拼接 , 组成一个巨大的节育环 , 或者做成成倍放大的雕塑 。
直到今天 , 还有很大一部分中国年轻女性使用节育环 。 然而 , 让周雯静震惊的是 , 很多人对节育环的运行机制和使用注意事项一无所知 。
周雯静遇到过一个30多岁的80后女性 。 这个女性已经不受限于政策 , 但她因为亲人的建议 , 给自己戴上了节育环 。
“其实很容易就能在网上查到这些信息 , 但她们没去搜索 , 而是听亲戚、医生说几句 , 有了非常模糊的概念 , 就做了手术 。 ”周雯静说 。
周雯静发现 , 法国的观众很好奇 , 他们想知道在中国发生了什么 。 在法国 , 节育环的历史更长 , 但女人们在选择节育环前 , 大都咨询过医生 , 对节育环有了充分的了解;也查过资料 , 了解自己是否适合 , 才自主选择是否佩戴节育环 。 “节育环本身不是问题的核心 , 关键在于当事人是否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 ”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显示 , 2018年全国放环数量为184.2万个 , 只有34.7万个被取出 。 也就是说 , 仅仅一年 , 就有近150万个环停留在女性体内 。
孙晓明介绍 , 根据他们团队的测算 , 仅在我国农村地区 , 就有约1/4已绝经的中老年妇女没有将避孕环适时取出 。
在孙晓明看来 , 长期以来 , 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以降低生育率为导向 , 侧重提高妇女生育后的上环及时率;却没有任何工作指标要求为绝经后的妇女及时安全取环 。
“她们自己不知道 , 也没有人告诉她们 , 所以错过了最佳取环时间 。 ”孙晓明说 。
女性|节育环纪事:别让女人戴着节育环进坟墓
本文插图

87%的节育措施用在女性身上
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项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显示 , 有87%的节育措施用在妇女身上 , 而放置宫内节育器(俗称“上环”)的比例达到41.4%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