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抗清志士欧光宸

作者:王书第
欧光宸 , 字戴皇 , 吴川县博铺乡人 。明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举人 , 明永历皇帝朱由榔授海南监军道按察司副使 , 正三品 。明末清初著名抗清义士 。
近代史|抗清志士欧光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欧光宸雕像
一、书香家族 , 忠贞难得
欧光宸祖籍福建莆田 。南宋末年 , 其先祖进士欧文忠由闽入粤 , 卜居于茂名县博铺乡 , 即今吴川县博铺镇 。三世祖欧天与“于乡中建茂山书院 , 延师课士 , 一时人文蔚起” 。四世祖欧文渊同胞五人“均膺贡士选” , 曾获广东学政赵席珍题赠之“五桂联芳”匾额 。可见 , 欧氏一族在吴川当地是有名的书香门第 , “书声传百年”是吴川百姓对欧氏家族的美誉 , “欧家一门五贡士”更是吴川城里流传的百年佳话 。可见欧门当年的显赫声势 , 欧氏弟子才学博深 , 欧家琅琅书声不绝于耳 , “比户书声代代传”是名门世家声震一方的独特标杆 。欧光宸就是出身于这样的书香世家 , 自小受酷嗜读书家风的熏陶 , 专心致志发愤习文 , 其目的固然是为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明天启七年(1627年) , 欧光宸考中丁卯科举人 , 其子三人 , 均为县诸生 , 从弟欧光宙为“邑生员” , 事亲“以孝闻” 。欧氏一族 , 书香世家 , 实至名归 。
欧光宸颇有气节 , 不屑攀附公卿 , 是以仕途困顿 。明崇祯七年(1634年)始获赴吏部诠叙 , 考授知县(侯任) 。可是 , 对于一心想建功立业的欧光宸来说 , “侯任”的日子何尝不是茫然漫长的等待 。“不因困顿移初志 , 肯为夤缘改寸丹” , 欧光宸生于朝代更替敏感时期 , 艰难窘迫仍不改忧国忧民的初心 , 实在难得 。自古以来 , “忠贞节义”便是中国文人被从小灌输的重要思想 , 身为饱学之士 , 舍己而为天下更是理所当然的事 。南宋末年成千上万的儒生甘愿就死 , 只因为家国理想的破灭 。可明朝不一样 , 朱元璋亲手屠杀了开国之初的一批饱学之士 , 明成祖朱棣更是一怒之下灭了方孝孺十族 , 而后的明朝皇帝 , 更是个个延承了这一残酷传统 , 皇威之下 , 廷杖之刑被发扬光大 , 明朝士大夫们尊严扫地 , 文人的骨气被消解到一个空前次要的位置 。翻开明代历史 , 不在少数的上层官僚与大文人的投诚变节 , 这一页页历史显得格外刺眼 , 留下了让人不齿的一笔 。明朝崩溃的时候 , 亦有大量的明朝将领率军投降清廷 , 成为清朝攻占各地的先锋 。所以 , 明末像欧光宸这样的“死国之士”就显得难能可贵 , 简直算得上是一股清流 。
二、书院讲学 , 揭竿而起
诗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 , 就有“不戚戚于贫贱 , 不汲汲于富贵”淡泊以明志这样的句子 。现实中仕途坎坷的欧光宸 , “不汲汲于功名 , 常聚生徒讲学于茂山书院” 。茂山书堂自晋代开始 , 可以说是历史悠久 。据《茂山书院志》载:“茂山书院为晋代楼船将军王浚于晋武帝太康元年所建 , 后为高凉太守杨芳著书处 。”“茂山之有王浚 , 犹蜀之有文翁也 , ” 进入明代 , 从茂山书院出道的欧光宸 , 在此读书明理 , 在此授徒讲学 , 倡导民族大义 , 书写民族斗争的光辉史章 。
近代史|抗清志士欧光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茂山书院
茂山书院之有欧光宸 , 始见民族大义 。欧光宸博铺讲学期间对于贫苦学子还免收学费 , 由是“从者日众” 。欧光宸慷慨助学 , “又捐资入院生息以助膏火 , 一时文风盛开 。”欧光宸亦曾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死”的例子 , 教育学生做人要有气节大义 。不仅在欧光宸心里 , 在很多明朝遗臣和百姓内心始终认为明朝才是正统 , 清朝是胡虏 。甚至如周边缅甸、暹罗、安南、日本诸国都承认大明正统 , 不承认清朝 。据《行朝录·日本乞师记》记载 , 明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说:“尽忠义士 , 苦思穷计 , 俱出于万不得已 , 若徒以利害相权如余煌者 , 真书生之见也 。”意思是说 , 没有其他办法了 , 此刻有人还反对向日本借兵 , 这真是书生之见 。历史上明朝大儒朱舜水曾东渡日本请求派兵 , 日本虽不承认清朝但亦不敢跟清朝较量 , 没有派兵 。朱舜水选择客死日本 , 不愿回来做清朝的臣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