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永历帝给吴三桂的信

永历史逃亡缅甸后 , 平西王吴三桂为了向清廷表忠 , 入缅将永历抓云南 , 永历帝致书吴三桂 , 希望得条生路 , 这也是永历帝和永历朝廷最后一篇文字的记录 。 信的内容用顾城老先生的话来说 , 其音哀愁如秋虫鸣泣 , 无壮烈之气 , 有乞生之念 。 以下是信件的全文 。将军本朝之勋臣 , 新朝之雄镇也 。 世膺爵秩 , 藩封外疆 , 烈皇帝之于将军可谓甚厚 。 讵意国遭不造 , 闯逆肆志 , 突我京师 , 逼死我先帝 , 掠杀我人民 。 将军缟素誓师 , 提兵问罪 , 当日之本衷原未尽泯也 。 奈何清兵入京 , 外施复仇之虚名 , 阴行问鼎之实计 。 红颜幸得故主 , 顿忘逆贼授首之后 , 而江北一带土宇 , 竟非本朝所有矣 。 南方重臣不忍我社稷颠覆 , 以为江南半壁 , 未始不可全图 。 讵鸾舆未暖 , 戎马卒至 。 闵皇帝(指弘光)即位未几 , 而车驾又蒙尘矣 。 闽镇兴师 , 复振位号 , 不能全宗社于东土 , 或可偏处于一隅 。 然雄心未厌 , 并取隆武皇帝而灭之 。 当是时 , 朕远窜粤东 , 痛心疾首 , 几不复生 , 何暇复思宗社计乎?诸臣犹不忍我二祖列宗之殄祀也 , 强之再四 , 始膺大统 。 朕自登极以来 , 一战而楚失 , 再战而西粤亡 。 朕披星戴月 , 流离惊窜 , 不可胜数 。 幸李定国迎朕于贵州 , 奉朕于南(宁)、安(隆) , 自谓与人无患 , 与国无争矣 。 乃将军忘君父之大德 , 图开创之丰勋 , 督师入滇 , 犯我天阙 , 致滇南寸地曾不得孑然而处焉 。 将军之功大矣!将军之心忍乎?不忍乎?朕用是遗弃中国 , 旋渡沙河 , 聊借缅国以固吾圉 。 出险入深 , 既失世守之江山 , 复延先泽于外服 , 亦自幸矣 。 迩来将军不避艰险 , 亲至沙漠 , 提数十万之众 , 追茕茕羁旅之君 , 何视天下太隘哉!岂天覆地载之中 , 竟不能容朕一人哉!岂封王锡爵之后 , 犹必以歼朕邀功哉!第思高皇帝栉风沐雨之天下 , 朕不能身受片地 , 以为将军建功之能 。 将军既毁宗室 , 今又欲破我父子 , 感鸱鸮之章 , 能不惨然心恻耶?将军犹是中华之人 , 犹是世禄之裔也 。 即不为朕怜 , 独不念先帝乎?即不念先帝 , 独不念二祖列宗乎?即不念二祖列宗 , 独不念己身之祖若父乎?不知新王何亲何厚于将军 , 孤客何仇何怨于将军?彼则尽忠竭力 , 此则除草绝根 , 若此者是将军自以为智 , 而不知适成其愚 。 将军于清朝自以为厚 , 而不知厚其所薄 , 万祀而下 , 史书记载 , 且谓将军为何如人也 。 朕今日兵单力微 , 卧榻边虽暂容鼾睡 , 父子之命悬于将军之手也明矣 。 若必欲得朕之首领 , 血溅月日 , 封函报命 , 固不敢辞 。 倘能转祸为福 , 反危就安 , 以南方片席 , 俾朕备位共主 , 惟将军命 。 是将军虽臣清朝 , 亦可谓不忘故主之血食 , 不负先帝之厚恩矣 。 惟冀裁择焉但吴三桂不为所动 , 据刘*《狩缅纪事》和刘健《庭闻录》所载 , 记录了永历帝和吴三桂最后一面的情形 ,三桂送王及宫眷于公所 。 王南面坐 , 达旦 。 三桂标下旧官相继入见 , 或拜 , 或叩首而返 。 少顷 , 三桂进见 , 初甚倔傲 , 见王长揖 。 王问为谁?三桂噤不敢对 。 再问之 。 遂伏地不能起 。 及问之数至 , 始称名应 。 王切责曰:‘汝非汉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 , 何甘为汉奸叛国负君若此?汝自问汝之良心安在?’三桂缄口伏地若死人 。 王卒曰:‘今亦已矣 , 我本北京人 , 欲还见十二陵而死 , 尔能任之乎?’对曰:‘某能任之 。 ’王令之去 , 三桂伏不能起 , 左右扶之出 , 则色如死灰 , 汗浃背 , 自后不复敢见 。 ”最后 , 吴三桂依然遣人将永历帝用弓弦勒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