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日科技实力与海军实力差距( 二 )

二战美日科技实力与海军实力差距
马里亚纳海战中 , 正在围观自己战机大战日本飞机的美军航母人员正是因为如此强大的飞行员培养机制为美国海航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飞行员而且这些飞行员在质量上并不比日本的飞行老鸟差 , 正是因为有如此强大的飞行员战略储备机制才让美国能在太平洋战争上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飞机技术的弯道超车其实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海航的飞机质量并没有日本的好 , 日本的零式战机和97舰攻是当时世界海航当中最好的飞机 , 由于美国的保守航母舰载机很多创新的地方都是日本领先 , 比如舰载单翼全金属战机 , 日本早在1936年就开始换装了 , 而美国直到1940年才开始换装 。 所以日本在太平洋初期才如此厉害 , 但大家也知道 , 日本飞机的发动机技术不行 , 零式战机都是依靠牺牲防护来换取机动能力的 , 所以飞机发动机技术成为美国海航弯道超车的决定性因素 。二战美日科技实力与海军实力差距
在战争初期 , 美军唯一能和日本零式正面对抗的只有陆军的P-38战机 , 同时它也击落山本座驾的主力机型“只要动力足够大 ,, 板砖都飞上天”这是今天我们对二战美国海航舰载机的一个吐槽 , 和其他机体流线型设计、有着丰富视觉美感的战机相比 , 美国海航的战斗机粗胖的机身、有棱有角的机翼造型及其简单 , 所以被很多军迷网友戏称“板砖” , 怎么看都不像那种能飞得快的飞机 。 但是美国在飞机发动机技术上深度研发 , 你怕飞机速度不够是吧 , 那我把飞机的速度直接提升一倍 , 看你够不够用 。 格鲁曼公司在F-2A“水牛”战机和F-4F战机上使用的莱特R-1820-40型“飓风”发动机和普惠R-1830-36型“双黄蜂”发动机最大马力都是在1200左右 , 而让美国飞机技术进行弯道超车的莱特R-3350型发动机和普惠R-2800-10W型“双黄蜂”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均超过2000马力 。 R-3350型发动机是给B-29轰炸机使用的 , 而普惠R-2800-10W型“双黄蜂”发动机是给海航的战斗机使用的 。 而且别以为发动机功率强大 , 飞机的机动性能就差 , 相反它的机动能力并不差 。二战美日科技实力与海军实力差距
从外形上看 , 海航的飞机外形设计是一脉相承的 , 之所以这样是采用了大头的气冷发动机 , 液冷发动机外形更流畅二战美日科技实力与海军实力差距
早期美国海航对抗日本零式战机的主力机型 , F-4F战机美国海航隐性的实力如果说人才培养代表国家的软实力、飞机发动机技术代表硬实力 , 光是这两点美国海军在打持久的消耗战就有着绝对的优势 , 但除了这两个以外其实还有科技硬实力带来的隐性实力 , 因为这种东西并不直接通过战力表现出来 , 但是对于提升舰载机的实力却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 其中最典型的设备就是能实时交流的“机载通讯无线电” 。 对于这个我此前头条早期的一篇文章也说过 。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 , 美国就将无线电设备安装在战机上 , 并在后期的使用中不断完善这一系统 。 这样舰载机可以编队中的其他飞机、航母进行实时交流 , 最关键的作用就是在被击落前能发出求救信号和坐标位置 , 航母编队还能派出水上飞机捞人 , 这样飞行员的损失率就大大降低 。二战美日科技实力与海军实力差距
二战美日科技实力与海军实力差距
这两张图是电影《珍珠港》的截图 , 上面红色划线的就是美军的机载无线电 , 可以进行实时通话联系而日本这边却没有这一玩意 , 他们进行飞机编队交流还是依靠手语、旗语、甚至在小黑板上写字进行交流 , 不过还是有专门的飞机携带无线电和航母编队进行通讯的 , 不过不是实时通讯设备 , 而发送电报的方式进行联系 。 而且飞机被击伤或者击落之后基本就宣告阵亡 , 因为没有通讯设备发送求救信息 , 航母编队根本无法定位落水飞行员的大概位置 ,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飞机在受伤无法返航时会进行自杀式攻击的原因之一 。 而这也成为日本飞行员损耗速度过快的原因 , 也正是这个原因加速了日本战败的脚步 。二战美日科技实力与海军实力差距
电影《虎虎虎》剧照 , 注意飞行员帽子里是没有通讯设备的 , 就单纯为保暖而已结语通过以上的简单介绍 , 我们就可以知道美国强大的战争实力 , 也正是国家软硬相结合的实力让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 而日美开战前曾经做过留美武官的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极力反对同美国开战 , 因为曾经到美国的钢铁、石油等重工业产地做过实地调查的他深知美国巨大的战争潜力 。 但此时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极力的要往火坑里跳 , 仅凭山本五十六以及日本海军部分高层的反对也不能阻止 , 最后日本在美国强大的实力下被暴打 , 最后验证山本五十六在成功袭击珍珠港之后说的那句话“我们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 。来源;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