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妈聊育儿|想跟孩子“做朋友”,又怕被孩子挑战底线?先有规则感才能有界限


兰妈聊育儿|想跟孩子“做朋友”,又怕被孩子挑战底线?先有规则感才能有界限
文章图片

兰妈聊育儿|想跟孩子“做朋友”,又怕被孩子挑战底线?先有规则感才能有界限
文章图片

兰妈聊育儿|想跟孩子“做朋友”,又怕被孩子挑战底线?先有规则感才能有界限
文章图片

很多人都说“和孩子做朋友是最好的教育” , 可是我们真正抱着和孩子做朋友的心情去相处时 , 你会发现孩子不是频繁挑战界限就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嘴脸 , 于是每逢有人一说“和孩子做朋友”、“跟孩子讲道理”的育儿理念时 , 很多家长都会说“站着说话不腰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实际上父母跟孩子之间 , 一定是首先要有职责的规则感 , 其实才能谈朋友、是孩子的朋友 , 很多人都说教师的形象太古板、很难相处 , 可是很多人却不知一个好相处的老师 , 总是被学生们挑战底线、当成软柿子去捏 , 兰妈初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温柔型的女老师 , 在她的课堂里仿佛感受到了母爱的气息 , 舒服的口音让人听了非常享受 , 就算是生气也没有让人害怕的咆哮声 , 但正是这种好说话的性格让她很难把控课堂秩序 。
尤其是那些坐在后排的学生总是制造噪音 , 老师提醒就当没听到、甚至还时常跟老师顶嘴 , 有一次还直接把老师给气哭、直接罢课跑回了办公室 , 突然的失控场面让很多同学责怪那帮故意气走老师的后排学生 , 尽管支持女老师的学生很多 , 但那温柔的个性很难让她的课堂变得井然有序 , 温柔的声音总是让人很容易犯困、走神 , 反而是那些时不时点个名、来点刺激惩罚的老师 , 更容易把控好自己的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
很多时候 , 不是老师不愿意跟学生友好相处 , 也不是父母们不愿意把子女当成朋友来看 , 而是老师父母和孩子们之间始终牵扯着育书和教育的职责 , 因为职责所以管得多、孩子逃跑得更快 , 而想跟孩子“做朋友”就自然而然变得复杂化了 ,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父母一提起和孩子“做朋友”的教育理念就比较反对 , 实际上我们可以和孩子以交朋友的身份相处 , 但是这份相处是一定要建立在规则感的基础之上 , 只有这样才能够教育出有界限感的孩子 , 而不是随心随遇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想跟孩子做朋友 , 又怕被挑战底线怎么办?只有让孩子先有规则感才能有界限 , 做好以下这几件事情才能做好划清界限做好规则明了:
1、和孩子做朋友 , 一定要让孩子先有敬畏心
很多家长说跟孩子做了朋友就会被无限索取 , 以家教之宽松之名义“今天要这个、明天要那个” , 这种被无界限索取的情况实际上就是缺少对父母的敬畏心 , 实际上就算普通朋友也需要彼此尊重、这段友情才会长久 , 可能很多家长会质疑:“如果让孩子敬畏自己那还有的朋友可做吗?” , 实际上这里的敬畏心并非是让孩子害怕 , 而是让孩子服从管教的一种尊敬心理 。
如何让孩子有一颗对父母的敬畏心?我们可以从日常的沟通开始 , 尽管和孩子沟通需要很强的耐劲 , 但沟通却是了解孩子最简单的途径 , 关于沟通我们可以记住以下几种诀窍:
1)说话就说话 , 不要试图威胁孩子获得乖巧
2)纠正就说当前 , 不要把以前发生的事没完没了地拿出来说
3)说话不要插嘴 , 让孩子完整地将事情陈述、再发表意见
4)做某个决定前 , 要征求孩子的同意后、再去将决定实施
5)勤问“为什么” , 多采用疑问句、引导孩子多开口陈述事实
2、自由归自由 , 但生活必须要规则意识
对于孩子的童年来说 , 他们对自由的渴望比玩具的热情还要深 , 但给孩子自由归自由生活必须要规则意识 , 有一次在买东西的时候一个男孩不小心把超市的东西弄坏了 , 妈妈得知后对男孩口头教育了几句、孩子就生气地“逃走了” , 还有很多孩子一遇到不如意的地方就对父母拳打脚踢 , 也不知道这些父母有没有真正弄懂自由、跟孩子做朋友的深含 , 活泼的真实在于可爱、朋友的真实在于拳打脚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