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生前寂寂无名,死后万人景仰,高晓松曾称他是神人,45岁猝然离世

20世纪,有位独树一帜的小说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快乐和痛苦本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它货真价实。这个人,就是引领了一代潮流的王小波,细数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文学家,不乏生前毫无声名,死后却万人敬仰者。
而在近代的中国,这样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从海子,顾城再到王小波,似乎他们都经历了一段不被世人理解的岁月,但是有些许不同的是,海子和顾城死后,他们的才华终于被认可,二人都成为中国近现代浪漫诗歌的代表人物,但是王小波却似乎一直没有得到官方认证,直至如今,他依然是一个争议。
高晓松|生前寂寂无名,死后万人景仰,高晓松曾称他是神人,45岁猝然离世
文章图片
但是直到今日,王小波的崇拜者却越来越多,无论是为了他的才华,还是为了他的自由与叛逆,他的粉丝都称自己为“王小波门下走狗”。
这看起来不像是什么好话,但却是每一个崇拜者最贴切的表达,就连高晓松也曾经评价王小波,说他是中国白话的第一人,而且甩开第二名很远,可以称得上是神人了,高晓松甚少对人有如此高的评价,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了。
王小波的童年时期
王小波出生的时候,是中国社会比较迷茫的时候,本该成为官二代的王小波,在当时那场运动的波及下,彻底改变了人生方向。
根据对他哥哥后来的采访,我们了解到王小波的母亲在那场运动中受到刺激,以至于当时还在母亲肚中的王小波出生以后先天发育不良,甚至表现得比同龄孩子反应要迟钝一些。就像他后来在自己的作品中评价自己的一样,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高晓松|生前寂寂无名,死后万人景仰,高晓松曾称他是神人,45岁猝然离世
文章图片
或许因为种种社会原因让王小波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阅读,他嗜书如命,而我们知道,在当时,很多书籍是不能随便乱看的,而王小波却冒着很大的风险,偷书出来看,13岁的时候,他已经开始阅读很多国外名著,而如饥似渴地阅读,似乎是每一个作家所必须经历的时刻。
寻找自我,开始创作
青年时期的王小波去了云南做知青,他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一腔热血,想要帮助这个世界所有的穷苦百姓,当时,缅甸爆发战争,他的朋友们都响应国家号召,去缅甸支援,王小波本也是如此计划的。
但是就当他即将去往缅甸的时候,他迟疑了,在那一瞬间,他开始反问自己,自己所做的一切到底是自己发自内心地想要还是仅仅是随大流做出的未经思考的决定。
高晓松|生前寂寂无名,死后万人景仰,高晓松曾称他是神人,45岁猝然离世
文章图片
迟疑的王小波,最终选择留在了云南,开始他的文学创作,在那里,他开始写作他的第一本书《黄金时代》,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和一位比他大五岁的女子之间的感情过程,但是其中塑造的角色在当时就十分惹人争议。
因为书中分女主角是有一个在坐牢的丈夫的,他的书看起来像是高端的批判性文学,却在某些情节的刻画上写的格外大胆,白话,而这本书似乎就是王小波真实人生的写照,他一生都游离在主流和非主流之间,在那个荒诞的时代成为独有的代表。
是妻子也是伯乐
像王小波这样的文人,就算在21世纪的今天也不一定能够抵御所有的挫折,一心一意的进行创作,更何况在当时,就在王小波忍受不了生活的压力即将放弃创作时,他遇到了生命中的伯乐,他的妻子李银河,后来的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但在当时,李银河还只是光明日报的一个小编辑。
【 高晓松|生前寂寂无名,死后万人景仰,高晓松曾称他是神人,45岁猝然离世】高晓松|生前寂寂无名,死后万人景仰,高晓松曾称他是神人,45岁猝然离世
文章图片
两人在朋友的介绍下熟识,开始书信往来,而王小波很快爱上了这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在王小波的热烈追求下,他们二人很快坠入爱河。婚后的李银河为了能够让王小波安心创作,靠着自己的薪水来供养整个家庭。
甚至,她不让王小波做一点家务,她认可王小波的才华,看得见他内心深处的孤独,所以,李银河既是王小波钟爱一生的妻子,也是他文学创作的伯乐。
只可惜,因为王小波的书大多题材都很敏感,所以很难发表,哪怕后来王小波去世,他的作品在国内都没有接受到官方认可,即使他的作品已经多次在各个地方获奖。
高晓松|生前寂寂无名,死后万人景仰,高晓松曾称他是神人,45岁猝然离世
文章图片
但是这些阻碍并没有让他们夫妻二人失望,或许在他们看来,二人的日子已经非常幸福,他们追求自由,创作不一定是为了出名,更是一种证明。
1997年,李银河前往英国进行访问,只是她想不到,这竟然是他们夫妻二人的永别,45岁的王小波一个人孤独的死在了家中,原因是心脏病猝死。
他死时,仍然在进行写作。去世以后的王小波,似乎一夜之间被世人看见,他的才华吸引了一大批人,甚至有人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会来研究的他的作品,生前未能证明的,似乎死后被世人看见。
高晓松|生前寂寂无名,死后万人景仰,高晓松曾称他是神人,45岁猝然离世
文章图片
很多人不了解王小波的才华,认为他的创作只是在那个特定环境下的普通创作,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就像刘瑜评价他的一样,王小波代表的更像是一种精神,而他那种精神中国很缺乏,他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举重若轻的创作方式似乎影响了不止一代人。
他代表的是一种脱离主流的自由,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似乎是每一个人都在努力追寻的。
中国人自古以来褒扬的是一种内敛含蓄的美,似乎每一件事都要拐着弯来说,才显得端方持重,而王小波偏不如此,他想吃,就要吃,他想玩,就要玩,他喜欢一个人,就要立刻表达自己的爱意。
高晓松|生前寂寂无名,死后万人景仰,高晓松曾称他是神人,45岁猝然离世
文章图片
他从未被现实逼退过,就像《黄金时代》中的主人公一样,他将自己的欲望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这也是他备受争议的一个原因,但是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才吸引越来越多向现实低头的人驻足。
因为年轻,所以敢追,因为有梦想,所以不怕风雨,王小波代表的是一种对纯粹的信仰,而这一切,和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不谋而合,人活一世,就要努力追寻自己想要的,不留遗憾,因为,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青春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