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手都不是日军的精锐主力?

二战中 , 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手 , 都不是日军的精锐主力?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手都不是日军的精锐主力?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奇文 , 说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 , 是和日本海军对决的主战场 , 岛屿争夺战并不是太平洋战场的重心所在 , 所以日军守岛的部队大多是一些次要而不是精锐主力 。 真的是这样吗?在二战中 , 确切说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夜 , 日本海军实力非常可观 , 尤其是航母舰队的规模和战力都是世界第一 , 海军舰队的整体实力和英美可以并列世界前三甲 。 而英国海军主要是在大西洋 , 美国海军则要同时兼顾太平洋和大西洋 , 所以在太平洋上 , 日本海军是占有相当大的优势 。但是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 , 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 所以作战飞机的作用就是决定性的 , 而太平洋浩瀚辽阔 , 飞机的航程有限 , 二战时也还没有空中加油机 , 即便是航母 , 自持力也是有限的 , 这样一来 , 岛屿 , 尤其是拥有机场的岛屿 , 就成了“不沉的航空母舰” , 在战争中的价值就非常非常非常重要了 。 这篇奇文的作者说什么“岛屿争夺战并不是太平洋战场的重心所在”显然对太平洋战争实在是太无知了 。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手都不是日军的精锐主力?
太平洋战争初期 , 日军的推进 , 基本就是以700公里作为一个台阶 , 在A地切实控制了一个机场 , 进驻前线航空兵之后 , 以A地机场为基地的航空兵掩护 , 再推进到700公里外的B地 , 夺取或者建立一个机场 , 再进驻航空兵 。 然后以B地机场为基地 , 再推进下一个700公里 。为什么每次推进都是700公里?因为欸军当时主力战机零式战斗机 , 航程2200公里(携带副油箱最大航程可以达到3000公里) , 700公里的作战半径是最合适的 。而到了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时 , 日军由于一路上打得太顺利了 , 不免就有了轻敌大意之心 , 推进距离一下跳到了1000公里 , 从拉包尔推进1000公里 , 选择了瓜岛 , 在瓜岛上修建机场 。 美军也正是发现日军在瓜岛建造机场 , 一旦机场建成 , 进驻航空兵之后 , 将对南太平洋地区构成极大威胁 , 这才匆忙发起瓜岛登陆 , 夺取这个机场——你能说岛屿不重要吗?从拉包尔到瓜岛直线距离1000公里 , 这样零式从拉包尔起飞 , 到瓜岛上空就只有10分钟的留空时间 , 加上长途飞行造成飞行员体力消耗很大 , 这样在和从瓜岛机场起飞 , 以逸待劳的美军岸基航空兵交手 , 就落了下风 。 正是由于在瓜岛上空 , 日军难以确保制空权 , 导致在这一海域的制海权也随之丧失 , 向岛上运送增援部队和补给物质 , 都非常困难 , 这就是瓜岛日军失败的关键原因——你能说岛屿不重要吗?说到瓜岛战役 , 奇文作者又提到 , 日军投入瓜岛的38师团“属于日军乙级单位” , 还说什么是“日军乙级特设师团” , 看来作者对日军师团的相关知识 , 完全是一知半解道听途说的水平 。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手都不是日军的精锐主力?
师团 , 是日本陆军最基本的战术兵团 , 也是日本陆军最高级别的固定编制单位 。 不过在战争中 , 日军师团的编制情况确实非常繁杂混乱 , 各种名目的师团五花八门 , 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 对此不太了解的人 , 还真的会被弄得一头雾水 。按照编制性质来分 , 有“常设师团”、、“特设师团”、“增设师团”、“补充师团”等;按照编制结构来分 , 有“四单位制师团”、“三单位制师团”等;按照作战使用来分 , 有“治安师团”、“留守师团”、“海洋师团”等;按照马匹情况来分 , 有“挽马制师团”、“驮马制师团”等;……至于甲种师团、乙种师团和丙种师团 , 必须要搞清楚一点 , 这是只有在中国战区才有的师团类别 , 其他包括在东北的关东军以及在南洋的南方军 , 都没有甲种、乙种和丙种师团的分类 。 关于日军甲种师团 , 可以参见本号之前发布的文章“抗战时 , 日军的甲种师团和常设师团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还有 , 所谓甲种师团也只表示在中国战场上编制最大 , 战力最强的师团 , 并不是整个日本陆军中最强的师团 。 真正日军最牛的师团是常设师团 , 是日军在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前就成立的常备部队 , 番号是从第1到20师团 , 但其中缺编第13、第15、第17、第18等四个师团 , 再加一个御林军性质的近卫师团 , 总共十七个师团 , 这十七个师团就是常设师团 , 也叫常备师团 。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手都不是日军的精锐主力?
在这十七个最强的常设师团中 , 1937年到1941年在中国战场(不算在东北的关东军)的有:第2、3、4、5、6、9、10、11、14、15、16、20师团等十二个师团 , 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 除了第3师团一直留在中国战场 , 其余十一个师团都被陆续调到太平洋、关东军或本土 。 当然 , 第3师团后来肯定就是在中国的甲种师团 , 不过 , 在中国战场的日军师团从1940年开始就全部调整为下辖3个联队 , 像第3师团这样原来下辖2个旅团4个联队的常设师团也被缩编为3个联队 , 所以 , 日军的甲种师团比常设师团编制就要少三分之一 , 整体实力差了不少 , 更不是一回事 。至于奇文作者所说的“日军乙级单位” , “乙级特设师团” , 压根就没有这样的名称 , 完全是这位自作聪明的作者胡编出来的 。奇文作者在文章中对于在瓜岛的日本陆军部队评价也很低 , 认为只不过是日军的二流部队 。 那就让我们来看下在瓜岛的日本陆军到底是怎样的部队?第一批上岛的日军部队是一木支队 , 以部队主官一木清直大佐的名字命名 , 而一木就是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中打响第一枪的日军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大队长 。 此时他所指挥的一木支队则是以第7师团28联队为骨干组建的部队——看清楚了没 , 第7师团就是十七个常设师团之一 , 日军的头等主力部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