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的“B面”一个软弱皇帝,如何完成宋朝第二次“释兵权”

故事要从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时说起 , 《续资治通鉴》记载 , 一日 , 宋太祖找到赵普 , 询问国家长久之计 , 他说:"自唐季以来数十年 , 帝王凡易八姓 , 战斗不息 , 生民涂地 , 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兵 , 为国家计长久 , 其道何如?"
五代十国时期 , 中原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混乱 , 光皇帝就换了8个姓 , 到了宋朝 , 又该如何做到长治久安呢?
赵普答道:"此非他故 , 方镇太重 , 君弱臣强而已 。 今欲治之 , 惟稍夺其权 , 制其钱粮 , 收其精兵 , 则天下自安矣 。 "
赵普一语中的 , 五代乱世的顽疾在于"君弱臣强" , 而解决之道便是实行"强干弱枝" 。
宋高宗|赵构的“B面”一个软弱皇帝,如何完成宋朝第二次“释兵权”
文章图片

公元962年七月初九晚 , 宋太祖宴请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大将 。 第二天 , 参加酒宴的将军们纷纷请求辞职 , 主动交出兵权 。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 这是赵匡胤后来灭南唐时的名言 , 也是此时他收夺武将们兵权的内心真实写照 。 有宋一朝 , 对武将群体的控制登峰造极 , 中央牢牢把持军权 , 使藩镇割据再无可能 。
可是 , 到了北宋灭亡 , 南宋初建时 , 形势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北宋曾多达百万的禁军已经消亡 , 南宋境内金兵、溃兵、贼兵横行 , 就是没有一支直属于宋高宗赵构的正规军 。
不过 , 就是在这种困难情况下 , 赵构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 , 就完成了宋朝历史上第二次"释兵权" 。
在历史上一直给人以"软弱"、"逃跑皇帝"印象的宋高宗 , 是如何完成如此艰巨任务的呢?他与宋太祖的初心虽然相似 , 但做法又有哪些不同呢?
宋高宗|赵构的“B面”一个软弱皇帝,如何完成宋朝第二次“释兵权”
文章图片

我们有必要透过这一历史事件 , 还原一下宋高宗的"B面" 。
一、北宋正规军的消亡
北宋正规军的消亡 , 主要发生在联金灭辽和金国两次南下的过程中 。
1、北宋联金灭辽 。 为收复燕云十六州 , 宋曾与金签订了"海上之盟" , 联金灭辽 。 为配合金的攻势 , 宋征调了其在西北、河北地区的主力边防部队 , 虽然他们号称当时北宋王朝的精锐 , 但还是未能在与契丹人的战争中占得便宜 。 相反 , 被辽军打得溃不成军、损失大半的宋军 , 还要从金军手中购买燕云十六州 。
2、金军两次南下 。 金灭辽后 , 继续对孱弱的北宋发动攻势 , 其两次南下 , 就让宋朝在河北仅存的主力军队损失殆尽 。 而在后来宋军救援太原的战斗中 , 剩下的大宋西军也几乎全军覆没 。
金兵第二次兵围开封时 , 由于宋钦宗在战与和之间左右摇摆 , 致使各路勤王之师始终无法形成合力 。 所以 , 最后在守城宋军仅有区区万余人的情况下 , "靖康之难"的悲剧也就无法避免了 。
宋高宗|赵构的“B面”一个软弱皇帝,如何完成宋朝第二次“释兵权”
文章图片

二、"中兴四将"的崛起
既然北宋灭亡时 , 其主力军已经损失殆尽 , 那么 , 在南宋建立之初 , 宋高宗赵构手中"牌"有多少 , 就可想而知了 。
据记载 , 赵构在相州竖起大旗之时 , 手中仅有由溃兵、民兵、匪盗组成的8万人马而已 , 而放眼此时的北方 , 局势已经是混乱不堪:由于金国缺乏治理能力 , 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 , 在广大的中原 , 金兵、溃兵与匪盗横行 , 甚至原来的勤王之师也顺势倒戈、割据称王 , 不再受南宋节制 。
面对这种困境 , 一些坚持抗金的宋将开始招降纳叛 , 扩充自己的实力 。 在这些将领中 , 尤其以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实力最强 , 成为当时的三大帅 , 而之后岳飞也凭借其天才的军事才能脱颖而出 , 后来居上 。
宋高宗|赵构的“B面”一个软弱皇帝,如何完成宋朝第二次“释兵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