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的“B面”一个软弱皇帝,如何完成宋朝第二次“释兵权”( 二 )


文章图片

因为金兵不断南下 , 加之境内匪盗横行 , 赵构极力扶持这些将领们抗金、剿匪 , 在战争中扩充各自的势力 。 岳飞、张俊、刘光世、韩世忠也因为战功赫赫而被后世合称为"中兴四将" 。
这四将在世时都被加封为两镇节度使 , 在生前或身后也都被获封王爵 。 作为武将获得这种待遇 , 在整个宋朝都是凤毛麟角的 。
然而 , 在一片混乱的建炎年间 , 有两大隐忧让宋高宗寝食难安 , 除了咄咄逼人的金军 , 就是内部的骄兵悍将们了:南宋的兵权日益集中于岳、张、刘、韩等少数将领手中 , 而宋高宗本人却对这些军队并无直接指挥权 。 这一点 , 从当时"张家军"、"韩家军"、"刘家军"等称谓中 , 就可见一斑 。
特别是在建炎三年 , 发生了宋朝历史上少有的成功了的兵变--"苗刘兵变" , 苗傅、刘正彦两员大将胁迫宋高宗赵构退位 , 立其3岁的太子即位 。
尽管这场兵变很快就被张俊、刘光世、韩世忠等人平息 , 但这足以给宋高宗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 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成为第二个"苗刘"呢?而他的祖先宋太祖当年在陈桥驿黄袍加身的得意身影 , 仿佛也还在眼前!
宋高宗|赵构的“B面”一个软弱皇帝,如何完成宋朝第二次“释兵权”
文章图片

三、宋高宗如何释兵权?
重文轻武是宋朝的祖宗家法 , 为了预防武将因兵权在身而觊觎皇位 , 即便是宋朝刚刚重建、正是用人之际 , 宋高宗也不能放松对武将的警惕 , 特别是在"苗刘兵变"之后 。
赵构虽然不如赵匡胤般雄才大略 , 但一旦外部形势允许 , 他就决心效仿之 , 再来一次"杯酒释兵权" 。
绍兴六年 , "主战派"宰相张浚向宋高宗提出了具体方案 。 刘光世由于本身怯懦无能 , 甚至屡屡在与"伪齐军"的作战中一溃千里 , 因而成为首先被宋高宗裁撤的对象 。
宋高宗|赵构的“B面”一个软弱皇帝,如何完成宋朝第二次“释兵权”
文章图片

张浚曾上奏说:
"刘光世骄惰不战 , 不可为大将 , 请罢之 。 "
第二年 , 张浚再次对刘光世发难:"沉酣酒色 , 不恤国事 , 语以恢复 , 意气拂然 , 乞赐罢斥 , 以儆将帅 。 "
不过 , 虽然刘光世在"中兴四将"中最为无能 , 但他在军中资历颇深 , 也曾在"淮西兵变"中救驾之功 , 若要动他 , 没有宋高宗的授意 , 张浚几无可能 。
于是 , 在宋高宗与张浚紧锣密鼓的配合下 , 刘光世被解兵权 , 但他也被封为荣国公 , 2年后又进封雍国公 , 获得了大量赏赐 。 本就已经厌战的刘光世本就乐得如此 , 回家颐养天年 。
刘光世被解除兵权后 , 宋高宗版的"释兵权"初战告捷 。
【宋高宗|赵构的“B面”一个软弱皇帝,如何完成宋朝第二次“释兵权”】这时 , 宋高宗本拟将刘光世的部队交予岳飞指挥 , 却遭到了张浚和秦桧的反对 , 理由不言自明:怕"岳家军"继续做大 。
然而 , 张浚最后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 因为对刘光世部将处置不利 , 导致又发生了"淮西兵变" , 张浚因而引咎辞相 , 同时"主战派"的赵鼎接任 。
绍兴八年 , 还没能发挥本事的赵鼎被秦桧诬陷而辞相 , 秦桧接任 , 成为接下来"释兵权"的主谋 。
宋高宗|赵构的“B面”一个软弱皇帝,如何完成宋朝第二次“释兵权”
文章图片

绍兴十年 , 宋高宗接受秦桧的建议 , 诏令张俊、岳飞、韩世忠三人入朝 , 让他们分别担任枢密使和枢密副使 。 同时 , 宋高宗还撤销了由三将所主持的宣抚司 , 由他们的副帅各自统领 , 自成一军 。
虽然张俊、岳飞、韩世忠已经成为宋朝的最高武官--枢密使 , 看很显然 , 他们已被进行"无害化处理" 。
接着 , 秦桧先将矛头对准了韩世忠 , 他逮捕了韩世忠的部下胡访 , 并且逼迫胡访诬告韩世忠谋反 。 相传 , 岳飞得到消息 , 密信以告韩世忠 。 韩世忠连忙入宫向宋高宗哭诉 。 而宋高宗念他当年救驾有功 , 将其赦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