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字|中国最早的简化字运动,不是始于近代,距今竟已超2200年

_原题是:中国最早的简化字运动 , 不是始于近代 , 距今竟已超2200年
谈及简化字 , 很多食古不化之人愤愤不平 , 认为汉字简化遗祸无穷 , 坚决倡导繁体字 。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 , 简化字并非近代产物 , 而是在距今2200年前就已出现 , 始于千古一帝秦始皇 , 甚至向上追溯 , 中国简体字改革可能已有超过3000年历史 。
简化字|中国最早的简化字运动,不是始于近代,距今竟已超2200年
文章图片

我们都知道 , 上古先民根据物体形象创造文字 , 但古人头发长见识短 , 无法创造出笔画复杂的文字 , 只能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物体形象 。
九千年前的贾湖遗址、六千年前的半坡遗址等中 , 出土了不少上古刻符 , 学者判断这些刻符是中国原始文字 , 或者说汉字的最初雏形 。 这些刻符都有一个共同点 , 就是极简 , 简单到如今学者很难解读出来 。
直至周朝之前 , 考古发现的“陶文”、“骨刻文”、“甲骨文”等 , 比原始刻符变得更为复杂 , 但大部分文字与今天相比 , 却是比简化字还要简化 。
这一阶段 , 顺应社会发展与表达的需要 , 中国文字从极简走向复杂 , 从雏形走向成熟 。
简化字|中国最早的简化字运动,不是始于近代,距今竟已超2200年
文章图片

这里还有一段谜案 , 即夏朝文字到底什么样?
【简化字|中国最早的简化字运动,不是始于近代,距今竟已超2200年】学术观点很多 , 其中最常见的是比甲骨文还要简陋的文字 , 夏朝在前 , 商朝在后 , 按照文字演化规律 , 甲骨文自然要比夏朝文字更先进更成熟 。
但学者马贺山认为 , 夏朝不仅有文字 , 而且还是比甲骨文更成熟更规范的夏篆 , 笔道圆润 , 讲究对称 , 夏禹书、禹王碑、象牙文就是夏朝文字 。 之所以这么说 , 原因是商朝属于蛮族 , 建国之后三百年又乱个不停 , 导致夏篆荒废 , 于是采用了更方便书写的夏朝俗体字为官方文字 , 就是我们看到的甲骨文 , 周武王克商之后 , 又恢复了夏朝官方文字——夏篆 , 因此这就是周篆为什么与夏篆如此接近和相似的真正原因 。
如果马贺山的观点正确 , 那么中国第一次简化字运动就出自商朝 , 即从复杂的夏篆转变为简化的甲骨文 。
简化字|中国最早的简化字运动,不是始于近代,距今竟已超2200年
文章图片

西周前期 , 流行的是金文 , 西周后期 , 流行的是籀(zhòu)文 , 金文与籀文都属于大篆 , 但籀文是金文的复杂化 , 复杂到令人怀疑人生 。 整个春秋时期 , 各个诸侯国文字尽管有所差异 , 但都广泛使用大篆 。
战国之后 , 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可以确认的第一次简化字运动 。 由于籀文书写过于繁杂 , 不利于使用 , 于是关东诸国的文字开始简化 , 出现了正体字与俗体字之分 , 正体字就是官方文字 , 俗体字就是普通民众日常使用的文字 , 书写简捷、抽象 , 由于俗体书写较为容易 , 因此逐渐流行起来 , 冲击了正体字系统 , 以至后来甚至出现了大量简化的异体字 , 部分沿用至今 , 被现代简体字总表收录 。
令人意外的是 , 被关东六国视为蛮夷的秦国 , 其文字却最接近正统的西周和春秋金文 , 比较严谨统一 。
简化字|中国最早的简化字运动,不是始于近代,距今竟已超2200年
文章图片

秦始皇一统中国之后 , 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文字简化 。 公元前221年 , 秦始皇推行“书同文 , 车同轨” , 统一度量衡的政策 , 由丞相李斯负责 , 在原有大篆籀文基础之上 , 进行文字简化 , 于是小篆横空出世 。
一直到西汉末年 , 小篆才逐渐被隶书取代 , 但小篆却并未告别历史舞台 。 由于小篆字体优美 , 颇有古风古韵 , 因此一直被书法家所青睐 。 而且 , 小篆笔画复杂 , 形式奇古 , 可以随意添加曲折 , 在印章刻印上小篆字体有防伪功能 , 因此至今犹存 。
隶书取代小篆 , 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文字简化 。 根据出土简牍显示 , 隶书始创于秦朝程邈 。 据说 , 程邈本是秦朝官员、书法家 , 擅长大篆 , 因为得罪秦始皇 , 而入狱十年 , 在狱中创出一种新的书法 , 秦始皇看了之后大喜 , “释其罪而用为御史 , 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 , 故名曰‘隶’” 。 因此 , 秦朝隶书地位比较低 , 算是小篆的一种补充 。 西汉末年 , 隶书取代小篆 , 成为社会主流 。
在汉字发展史上 , 隶变是最重要的里程碑 , 预示着古汉字向现代汉字演变 。 可以说 , 有了隶变 , 才有了今天的汉字 , 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 , 而隶变之后的汉字 , 与现在的汉字极为相似 。 尤为重要的是 , 与近代简化字相比 , 秦汉文字的隶变要更为彻底 , 汉字简化的步伐更大 。
简化字|中国最早的简化字运动,不是始于近代,距今竟已超2200年
文章图片

魏晋时期 , 随着楷书的出现 , 汉字字体从此稳定了下来 , 一直沿用至今 。
楷书出现之后 , 书法应运而生 , 而部分繁体字又的确书写不便 , 于是书法领域率先进行汉字简化 。 近代以来的简体字表 , 其实很多源自古代书法家的简化字 , 并非近代人原创 。 这古代称这些简体字为破体字、俗体字 , 其中破体字往往是一笔写成 , 相当于“一笔书” , 王献之是其鼻祖 , 由于一笔写就 , 因此无可避免的会简化繁体字 。 后来 , 这些简体字容易辨认 , 于是很快流行于民间 。
2005年 , 在福建一个叫“碗礁”的附近海域 , 水下考古专家打捞出一件瓷器 , 碗底写有“双龙”二个简体字 , 与今天的一模一样 。 古人为何使用简体字?看似令人惊讶 , 其实早在魏碑上就有简化字“双”和“龙” , 尤其是“龙”字 , 在甲骨文、金文中就有类似简化写法 , 因此考古发现简化字不值得大惊小怪 。
还有比如“无”字 , 宋徽宗有一碑刻 , 上书“摹勒立石 , 以垂无窮” , 这位皇帝没有写成“無”字 , 而是写成“无” 。
可见 , 中国古代其实存在两种文字 , 一种是官方文字 , 又称繁体字 ,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精英文字 , 一种是民间文字 , 又叫俗体字 , 因为简单易认好写 , 流行于普通民众 , 尤其市民文化崛起的宋明时代更是流行俗体字 , 因此古代中国文字是简体与繁体并行 。
简化字|中国最早的简化字运动,不是始于近代,距今竟已超2200年
文章图片

中国第四次文字简化是由太平天国掀起 , 只是规模不大 , 影响力较小 。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 , 为了提升百姓识字率 , 洪秀全等人提倡简体字 , 一共使用了100多个简体字 , 80%与现代通用 。
清朝灭亡之后 , 为了方便百姓识字 , 国民政府和新中国又有过三次汉字简化 。
1935年 , 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 , 一共有324个汉字 , 但由于争议太大 , 而于第二年收回 , 后来因为抗日战争爆发 , 文字简化不了了之 。
新中国成立之后 , 1956年制定了一个《简化字总表》 , 就是目前我们通用的简体字 , 收录了2235个简化字 。 学者叶籁士统计发现 , 简体字总表中比较常用的521个字 , 民国之后新创的只有161个 , 其他360字全都早已存在 , 其中先秦的有68个字 , 秦汉的有96个字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有32个字 , 隋唐五代的有29个字 , 宋辽金元有82个 , 明清有53个 。
1977年 , 国家推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即二简字) , 由于过于简化 , 最终被叫停 。
简化字|中国最早的简化字运动,不是始于近代,距今竟已超2200年
文章图片

总之 , 中国文字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 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是中国文字的演变规律 。 新中国之后的汉字简化 , 只是中国文字演化历史上的一朵浪花 , 与大篆简化为小篆、小篆简化为隶书没什么区别 。 当然 , 近代文字简化肯定存在一定问题 , 丢失了文字原本传达的含义 , 但总体瑕不掩瑜 。
参考资料:《中国汉字发展史》


    推荐阅读